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招聘平台调研,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在2024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期望中排名第三,占比约8.9%。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进入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近期智联招聘发布《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届求职毕业生期望行业中,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位列第三,占比8.9%。毕业生加入体育行业挑战大吗?2024年5月17日,第161期节目邀请应届毕业生代表,分享他们对入行体育的期待。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体育大生意大湾区总监谭力文,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生李妤欣,广州体育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严雨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本期节目内容精华摘录。

01

体育企业提供的岗位类型相对丰富

张闻:随着天气逐渐升温,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到来。不少高校毕业生将走出象牙塔,正式步入社会。根据教育部的官方数据,2024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1179万,比2023年增加21万。另外看到某招聘平台发布数据,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在2024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期望中排名第三,占比约8.9%。对于应届生来说,进入体育行业是好选择吗?是否存在什么挑战和困难?怎样才能顺利入行?本期《共同体》邀请的嘉宾比较特别,由两位即将毕业的同学现身说法。让我们了解她们对体育行业的想法。当然了,还有一位“老毕业生”。节目的常驻嘉宾、来自体育大生意的谭力文也跟我们在一起。

先请两位同学介绍一下你们的专业和求职意向?

李妤欣:我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主要希望未来能在体育行业中的传媒领域有所发展。我不会拘泥于某些所谓“稳定”的平台,因为体育行业本来就是多变的,个人发展也要顺应体育行业的发展。所以一些新媒体运营、赛事运营的岗位我觉得也值得尝试,最主要的是我希望留在体育行业。

严雨菲:我就读于广州体育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我同样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体育传媒这一行,因为跟专业比较对口,也符合兴趣。我现在的实习岗位也是同样类型,以主持、采访等媒体相关工作为主。

张闻:力文,体育大生意每周四也会发布跟体育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据您的梳理,目前体育行业里有什么类型的岗位?

谭力文:我们先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分类。一种是政府部门的岗位,例如各地体育局或体育相关部门照片的岗位,岗位主要方向是宣传、竞赛组织或者产业经济研究。另一种是企业提供的岗位,这占了市场上的体育类岗位的大多数,方向也更加多。例如培训机构主要招聘教学类人才,比较大比例是教练;一些体育公司会有赛事运营、场馆运营的岗位;有的体育公司有一定公关属性,则需要媒介宣传、品牌宣传等方向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地有新落成场馆,场馆运营岗位相应增加

张闻:随着更多大型赛事回归中国市场,这类赛事的运营团队可能也存在一定专业人才缺口。另外体育经纪似乎也成为不少体育行业的择业方向,因为体育行业需要更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谭力文:是的,随着国内体育产业逐步成熟,体育经纪的角色更重要也更规范。要长期从事体育经纪业务需要体育经纪人资格。现在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正在建立体育经纪人登记培训体系,已推出体育经纪人等级培训与能力测评的三级认证,二级和一级认证会在未来逐步落地。需要考取认证的话主要可以报读几家总局认证的企业设立的体育经纪人培训班,北上广都有覆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留意一下相关的报名渠道,拿下一块成为体育经纪人的敲门砖。

张闻:现在还有不少职业体育俱乐部,其运营也需要专业人才。刚才两位同学提到传媒方向,这些俱乐部的公关部、媒体部都属于比较对口的方向。如果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还可以找找跟体育翻译相关的工作。一些把专业体育名词翻译准确的技能,可能体育专业的同学比翻译专业的同学更有优势一点。

谭力文:我觉得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在体育社区。现在各个省市在普及体育公园的概念,场地建设如火如荼。场地建设及后续运营都需要专业的公司来管理,这背后就是更多的体育就业岗位机会。

02

大赛年造就更多入行机遇

张闻:力文可不可以进一步补充一下,针对体育生的就业机会?

谭力文:我对此很有感触,因为当年念书的时候,除了我是文化生以外其他宿舍室友都是体育生。他们主要的就业去向是体育老师,通过在体育高校学习高水平的体育课程,毕业后进入中小学指导学生们。

张闻:教学和教练可以说是天然捆绑。现在大众健身领域涌现出一批新岗位,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包括被称为所谓“网红运动”的橄榄球、飞盘、滑雪等——正在走进大家的生活。这些运动过去比较小众,教学人才应该还不算特别充足。之前《共同体》节目还在聊滑雪的时候听嘉宾分享,滑雪教练在旺季的月收入非常可观。体育生进入培训市场是不是也是一个未来就业方向?

谭力文:是的。这是体育行业和大众运动需求更多元化后,产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主持人提到的滑雪就是这种情况,越来越多消费者接触滑雪,需要专业教练引导入门。另外冲浪、潜水,刚进入到奥运会的滑板、街舞,这些新兴运动的发展全部需要教学人才的支持,对体育生来说成为有潜力的就业方向。

张闻:力文提到了奥运会,就我个人而言,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成长还是挺重要的。200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碰上了北京奥运会,获得不少关于奥运的实习机会。两位同学求学期间也经历了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是否有找到一些相关实践机会,从而增加找工作的砝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亚运会女篮赛场的志愿者(背景绿衣)

李妤欣:我入学的时候不太凑巧,北京冬奥会刚好过去了。但有同学成为了赛事的新闻组志愿者,可以接触到赛事新闻发布流程等等赛事媒体管理知识。杭州亚运会我们也有一些实习机会,例如一些大厂招实习生,几乎都是来自同一个班。同学们有机会参与平台推流、报送热点等等工作。我从中也学到了在新闻写作以外,更多与互联网新媒体需求接轨的技能。

严雨菲:作为广州的学生,天然的地理距离限制了我们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机会。不过杭州亚运会的时候我参加了一项电竞解说比赛。比较遗憾比赛的内容最后没公开播出,但是期间的经历也对我有帮助,包括给我的简历添加一些色彩。

03

电竞等垂类方向值得关注

张闻:两位同学结合你们身边同学的实践经历来看,有没有感受到在体育行业工作,用人单位会更看重哪些指标。是院校、专业的背景,还是实习经历、证书等等?

李妤欣:我觉得挺多单位还是先看院校以及专业对口的程度。然后因为现在中国体育与国外接轨的情况比较多,用人单位对外语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让我来排序,我觉得是先考虑院校、专业、再结合个人能力和实际经历。

严雨菲:我觉得无论心仪什么岗位、面试什么岗位,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是基本的沟通媒介。如果还兼具多种外语技能,那可选范围就会更大。接下来我觉得还有一些与时代发展相适配的技能,例如视频剪辑、文案创作等等,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谭力文:对比我毕业的时候,我觉得变化最大的是招聘方向。过往大赛年的时候,不少大厂会同时从正式员工和实习生两个方向物色人才。就像我当时遇到体育互联网视频媒体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在一家相关机构实习后也继续为这个平台服务。但是现在互联网大厂似乎只招实习生,而且数量不多。因为它们对体育报道的需求不像以前那样既需要派大批工作人员到前方赛场、又需要后方编辑整理内容。

张闻:这似乎是大厂调整了如何调配资源的想法。我这两年采访一些大赛,明显感受到自媒体到现场的比例越来越多。例如去年的女足世界杯,中国记者中来自专业媒体或者机构媒体的人员约占一半,剩下一半就是自媒体。这些自媒体也有不少其实受雇于一些互联网平台,他们产出的内容会返送给互联网平台。相当于这类自媒体以项目制的形式受聘,平台只在大赛的时候聘用合适的人选去完成相应的项目,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年到头都养着一些体育记者。

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媒体成为一种灵活就业的方向?但问题在于可能需要我先建立了一定的自媒体影响力,换言之有了资源,才能用这种资源交换机构的聘用机会。两位同学有想过做体育自媒体吗?

李妤欣:我这方面的想法不太强烈。一方面是优势的匹配度问题,我可能文字水平还可以,也会一些视频剪辑,但对新媒体运营不一定很在行。不过随着媒体行业的变化,体育自媒体未尝不是入行的重要突破口,所以未来会保持留意这种机会。

严雨菲:我有运营个人自媒体号,实际体验挑战比较大。从前期脚本,到拍摄、剪辑,再到最终发布,如果是一个人独自包办,会耗费很大精力。而互联网本身的内容输出节奏又讲究实效和持续性,对个人运营来说压力更加大。还有一个问题是资源,如果没有很好的资源支持你找到持续输出的选题,个人自媒体也很难长期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运赛场的摄影师,当中不乏自由职业者

张闻:我发现一个结构性问题。我们过去讨论体育,很多时候第一联想是足球、篮球,大家挤在这里表达观点。但是我觉得从东京奥运会周期到现在巴黎奥运会,更多其他体育项目需要评论员。像体操、射击还有近七八年来很火的乒乓球,其实有一些重要事件需要有专业的人来解释清楚,但这一类人才的数量现在看来并不多。有些项目的粉丝就干脆“自产粮”,成为更多分众项目的观点输出者,这也是一个自媒体选题的出路,就是在小众领域做精。

有一个可能在大众眼中觉得“小众”,但覆盖面实际很广、影响力很大的项目——电子竞技。不仅是自媒体,电竞现在成为高校专业。是不是电竞专业学生也准备毕业了?他们的去向有哪些?

谭力文:2022、2023年已经开始有电竞专业毕业生走进社会,不过学生数量远少于体育专业学生,因为这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招生规模并没有太高举高打。电竞专业毕业生的对口性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电竞专业并非是专门让学生学玩游戏,而是设置了电竞概论、电竞解说、电竞营销等等课程,毕业生会进入以进入电竞产业上下游的相关公司为主,继续从事电竞方面的工作。有些对游戏设计方面有想法的同学可能会进入游戏公司。不过目前电竞毕业生的数量还不多,对整个电竞行业的影响有待观察。

张闻:经过两位同学以及力文的分享,我的体会在于你切入行业的位置或者掌握的能力越精准,对你的就业来讲就是更沉的砝码。讨论毕业生就业,本质上就是讨论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所以本期讨论也跟往期的不少话题,例如自媒体、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电竞、网红运动等联系在一起。希望各位有志于走进体育行业的应届生们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找到开展人生新未来的位置,与日益壮大的中国体育产业共同成长。谢谢两位同学和力文,我们下期再会。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