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就这一两天的事情了,你们要有个心理准备。”医生的一句话,让在场的家属们悲痛欲绝。

吴先生今年50岁,虽然还很年轻,但已经身患癌症3年,家人为他四处求医,几乎找遍了各地的医生,但遗憾的是还是没能控制住癌细胞的转移。

由于大量癌性坏死组织的堵塞和组织破坏,吴先生鼻子塌陷严重,没办法进食,只能靠造痿滴营养液,痿口无时无刻都在疼痛,甚至还渗出了大量液体。哪怕求生欲望再怎么强烈,在疾病面前一切好像都那么无能为力,终于伴随着医生的宣判,绷在家人神经中的最后一根弦彻底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是怎么知道的?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都见过类似的场景,医生对患者家属说病人时间不多了,建议家属尽快准备后事,或者尽量多陪陪患者最后的日子,以免留下遗憾。

很多人都好奇,医生到底是怎么知道病人快不行的?医生的依据是什么?难道医生会算命吗?真相很沉重,但又不得不说!

①病情的严重程度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等,来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有些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比如晚期恶性肿瘤、多器官衰竭和脑死亡等等,这时医生就会根据经验,估计病人的剩余生命时间,这里一般是以天或者小时为单位。

②检查指标

这里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和血压等几个基础指标。比如体温明显低于常人,四肢供血严重不足,甚至已经呈冰冷状态;脉搏特别虚弱,有些可能已经到了无法感受到脉搏的地步;血压持续下降,尤其是收缩压小于90mmHg,舒张压小于60mmHg,同时药物等治疗手段也无法使血压回升。

除此之外,乳酸情况、体内是否酸碱失衡、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当呼吸功能受损,氧饱和持续下降,出现了呼吸衰竭趋势等,是一个明显的不好的信号。

症状评估

症状评估是判断患者病情是否恶化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患者身体系统进行缓慢,对食物不再有兴趣;患者手掌和脚底等已经冒出紫色的斑点;整个人昏昏欲睡,无法和外界对话,有些甚至出现了焦躁不安、挥动手势、语无伦次等症状;肌肉变得松弛,呼吸和吞咽功能受到影响,呼吸困难,嘴巴微微张开,唾液堆积在喉咙中,喉咙中甚至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很不好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④临床经验

判断一个医生是否经验丰富,不仅要看他是否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看他是否接触过大量的临床病例。

经验越丰富的医生,所接触的病例就越多,判断得也会越准确。在临床上,有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可能只要看患者的检查指标和生命体征等,就能大概判断出患者后续的基本情况。

人去世前有什么征兆?

人临终前的经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个谜,其实临床上很多人有过濒死或者经历过家属临终的经历,虽然表述的内容并不相同,但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尤其是下面这几种最为常见。

①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比如腹泻、呕吐,并最终导致脱水。

②体温下降,这一般是由于患者体内循环系统逐渐减缓,血液流速和供血量降低,再加上此时不少病人处于脱水状态,所以会表现出体温骤降和皮肤冰冷等症状。

③手脚冰凉,手上的血管由最初的青色变成青黑色

④大小便失禁,由于此时大脑各个部位会逐渐失活,这就导致身体控制力变差,不能完成正常的排泄,所以有些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⑤皱纹张开,有些年老的患者在去世前,额头上那些常年留下的皱纹可能会突然间慢慢舒张开,当皱纹全部张开时,往往意味着彻底离去。

⑥死亡咆哮声,伴随着体内机能的迅速衰退,一些聚集在喉部和肺部的分泌物无法正常代谢出去,当患者想要呼吸时就会影响气流通过,进而发出咯咯的声音,这就是“死亡咆哮声”。

⑦胡言乱语,这是因为身体各器官的衰竭,导致患者在临终前往往很难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因此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在去世前会胡言乱语、说的话没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亲人临终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面前亲人的去世,我们会悲痛欲绝,会惊慌失措,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相反的,如果哪天你意识到了亲人即将去世,请务必做好以下这些事,帮助亲人减轻痛苦的同时避免留下遗憾。

首先,不要强行喂水或食物。临终患者一般会吞咽困难,这时患者也不会感到饥饿,反而饥饿还会产生酮体,有助于缓解病情。因此强制喂食,可能会加重患者痛苦,容易造成窒息。

当患者临终出现呼吸困难时,一般是由于器官衰竭导致的,这时可以开窗通风,不要过度聚集,更不要强行给患者吸氧,因为这时患者已经基本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

由于临终的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逐渐变差,同时意识也逐渐模糊,患者可能因此陷入长时间昏睡状态。这时有人会试图呼唤患者,将患者给叫醒,最好别这样做。试想一下,如果能够在睡眠状态下安然去世,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对患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