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两国外长举行了视频会晤,当着王毅外长的面,一向对华强硬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释放了些许善意,双方就经济文化交流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这是中德两国在新的一年里良好的开端,没成想,与王毅会晤结束没多久,贝尔伯克又回归“本性”,继续以强硬姿态对待中国,并对中国撂下狠话。

据《南德意志报》报道,贝尔伯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炒作起立陶宛问题,指控中国对立陶宛搞“经济胁迫”,德国对此不可接受。如果中国不取消对立陶宛的制裁,那么德国就会采取报复性措施,比如不让中欧投资协定通过。

众所周知,立陶宛与中国关系恶化后,经济确实受到一定损失,但这是立陶宛咎由自取,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中立关系降至代办级,责任全在立陶宛,而不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个月过去了,立陶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决定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先是总统瑙塞达亲自认错,认为将代表处的名字从“台北”改为“台湾”确有不妥,然后要求外长制定缓和关系的对华新政策。

按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中立两国有望恢复大使级外交。

不过,德国外长此时却跑出来横插一脚,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陶宛是欧盟成员国,而德国是欧盟“老大”,德国罩着立陶宛并没有错。但立陶宛被制裁后最困难的那段时间,德国只是对立陶宛表达的口头上的支持。而今,中立关系有好转的迹象,德国反而不乐意了,竟然为了给立陶宛“打抱不平”,以中欧投资协定威胁中国。

中欧投资协定是中国和欧盟为了双方经济繁荣而构建的投资制度协定。从2014年到2020年,中国和欧盟前前后后进行了30多轮会谈。2020年12月末,中国、法国、德国三国领导人同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与米歇尔举行视频会晤,基本敲定了中欧投资协定。

然而,不到半年,中欧投资协定就遭遇重大挫折。去年5月,由于新疆棉花事件,中国与欧盟关系遇冷,欧盟以压倒性票数通过议案,决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中欧投资协定被冻结,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很遗憾,并重申她个人对该协定的支持。

由于中欧投资协定事关中国与欧盟,不是德国一家说了算,所以即便默克尔反对冻结该协定也于事无补。

其实,中欧投资协定虽是中国与整个欧盟达成的协定,但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德国。首先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通过该协定,德国经济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其次是因为德国是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经济具有其他欧美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德国可以合理利用欧盟规则迫使其他国家拆除关税壁垒,让德国商品大量涌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其他欧盟成员国而言,中欧投资协定虽然有一定经济效益,但相比德国而言,受益不多,而且见效时间长,吸引力有限,这也是中欧投资协定被欧盟以压倒性多数票冻结的原因之一。

德国作为最大受益者,自然不希望中欧投资协定胎死腹中。但要想取消冻结令,就得说服其他成员国。

一直以来,欧盟内部很多成员国不满意德国与中国走太近。另外,欧洲债务危机以来,德国表现出来的“专制家长”的作风也助长了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不满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德国必须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故意与中国拉开距离,让欧盟成员国打消疑虑。他们认为,德国不是为了私心而同中国走得近,而是为了整个欧盟谋福利。

有分析人士称,立陶宛事件与中欧投资协定八竿子打不着,德国外长却偏偏以中欧投资协定要挟中国,其实就是以退为进,先笼络立陶宛,让德国在欧盟凝聚人心,团结欧盟大家庭,然后再找机会与与中国重新恢复中欧投资协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政客深知,德国与中国距离遥远,而且经济联系紧密,偶尔反华并不会付出代价,中国不会像对付立陶宛一样对付中国。德国一方面需要同中国搞好经济,一方面又要与中国保持距离,免得被其他欧盟成员国猜忌。

因此,别看贝尔伯克与总理朔尔茨对华态度不同,但他们归根结底都是基于德国利益,属于是默契地唱双簧,一个演白脸,一个演红脸。而中国呢,只要德国不触碰到核心利益,不像美日一样打“台湾牌”,一般都会看破不说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德国外长是否真心实意替立陶宛出头,但只要中德经济联系不断,中德关系就不会走向深渊,有朝一日,中欧投资协定一定能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