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20年,美国NBA球星迈克尔·乔丹状告中国乔丹体育用品公司的案件,是我国司法史上的一段传奇。

长达8年的拉锯战,“假乔丹”利用混淆概念、强行解释、曲解词义等手段,先后两次胜诉,剥夺了真乔丹的姓名权。

最后是真乔丹的律师,抓住了“假乔丹”的一个致命漏洞,绝地反击,才赢了官司,并迫使“假乔丹”更名“中乔体育”,并登报声明自己与迈克尔·乔丹没有任何关系。

自从败诉、更名后,中乔体育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公司的纯利从原先的9个亿,下降至8.3亿、7.3亿、6.9亿,呈现出阶梯式下降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负债从29%猛增至55%。毕竟,山寨的钱实在太好赚了,自建品牌的路要难走得多。

面对危局,中乔体育想到的第一个办法不是如何重塑品牌形象,而是上市!去年3月,他们向上交所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募资10亿元。

巅峰时,年赚9亿,上市只募10亿,由此可见,现在的中乔体育有多缺钱。

但是,中乔体育的申请递上去一年多了,上面也迟迟不给回复,上市进程一直卡在递表阶段,距离正式上市还差十万八千里。

上周,中乔体育悻悻撤回了上市申请,第二次冲击A股失败。

一家靠山寨、造假起家的公司,竟然敢堂而皇之地两次申请上市。

如果成功了,那将是A股的耻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 2011年第一次申请上市是中乔体育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那时,国人的球鞋文化尚在萌芽阶段,很多青年搞不清“假乔丹”和Air Jordan的关系,以为两家是一个品牌。

“假乔丹”年销售额高达30亿,每卖出一双鞋赚100多元,利润率惊人。

一俊遮百丑,“假乔丹”提起申请后,很快得到了多家保荐机构的青睐,不少投行愿意购买原始股,充当战略投资人。

“假乔丹”的高调,终于引来大洋彼岸的不满。原本,耐克睁只眼闭只眼,让你发点小财算了。没想到,你小子蹬鼻子上脸,居然做起了上市的美梦,如果让你成功了,我真乔丹不就成替身了吗?

2012年,在耐克的支持下,迈克尔·乔丹正式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假乔丹”立刻停止一切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

“假乔丹”第一次上市的努力宣布失败。

“假乔丹”侵没侵权?瞎子都看得出来,偏偏“假乔丹”的律师选择性失明。

双方争论的焦点有两个:

第一、“假乔丹”使用的商标究竟是不是迈克尔·乔丹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假乔丹”使用的名称“乔丹”究竟指的是不是迈克尔·乔丹?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庭审现场,美方律师拿出了一张迈克尔·乔丹比赛时的一张照片和“假乔丹”的商标做对比,两者几乎百分百重合。

但“假乔丹”律师称:我们商标里的人,不是篮球运动员,而是乒乓球运动员。他手里拿的是乒乓球拍,不是篮球。

话音刚落,法庭内一片寂静,法官、书记员、原告律师、旁听观众,全懵了。

最后,因“假乔丹”的商标是剪影,不具备迈克尔·乔丹的形象特征,所以不能证明商标里的人就是迈克尔·乔丹。

第一局,“假乔丹”胜诉。

第二局,双方激辩“假乔丹”中的“乔丹”究竟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方律师说就是迈克尔·乔丹。

“假乔丹”律师表示:乔丹在中文中的意思非常丰富,可能是一名姓乔名丹的年轻女子,也可能是指南方的一种植物。

全场再次鸦雀无声。

“假乔丹”再次胜诉。只能怪中文博大精深。

就在“假乔丹”洋洋得意,自认为稳了后,美方的律师团队终于找到了一处破绽!成功证明了“假乔丹”中的乔丹就是指迈克尔·乔丹。

事情是这样的:

“假乔丹”为防止国内有其他山寨品牌模仿自己,一口气把乔丹的两个儿子的名字杰弗里·乔丹、马库斯·乔丹,一起注册成了商标,在国内独享“乔丹”红利。

注册全名犯了大忌,“乔丹”可以是南方的一种植物,但杰弗里·乔丹、马库斯·乔丹一定是迈克尔·乔丹的儿子。

“假乔丹”终于为山寨付出了代价!三审败诉!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改名后,中乔体育的销售额和利润不断走低。照这个速度下去,五六年后,中乔体育很有可能就在市场中消失了。

但中乔体育的创始人,丁氏家族多年来至少赚了11亿现金,早已富甲一方,衣食无忧了。

所以,即使“中乔体育”真的没了,对他们也没什么损失,再山寨个“中国科比”就是。

作者: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