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路上,强渡大渡河必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渡河上,十八勇士奋勇渡江,谱写出一曲革命者一往无前的慷慨壮歌,至今仍被后世久久传颂。

当年勇猛渡河的十八勇士,在渡河后怎么样了呢?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中授衔最高的又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长征过程中红军的一次重大转折,自此之后毛主席重新掌握军事指挥权,红军的行军策略发生了极大转变。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穿梭于敌军之间,完成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壮举,完全掌握了长征中的战略主动权。

到5月时,红军已经将敌人主力远远抛在了长江以南,挡在红军面前的只有大渡河天险。

根据侦查,中央军委决定在敌人兵力较为薄弱的安顺场实施强渡,担任先遣队的是被誉为“长征中的开路先锋”的红一师一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得到命令时,已经率军赶到了安顺场渡口附近的马鞍山,因此得令后马上开始对安顺场渡口进行侦查。

事实上自从四渡赤水之后,敌人已经完全摸不清红军的行军方向。

杨得志侦查完毕后,刘伯承、聂荣臻也赶到红一团驻地,共同制定退敌之策。最后在三人的商议下,决定由杨得志率领一营攻取安顺场渡口,然后夺船强渡。

当时的敌人完全没有想到红军的行动会如此迅速,守备极其松懈,甚至从帐篷里还传出唱戏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一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敌营,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将安顺场渡口的一个营敌人全部歼灭。

强渡任务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河对岸才是敌人的主力。

在后续侦查中,杨得志发现对岸同样部署着一个营的兵力,而大部队则在距离河岸不远的地方驻防。

这样一来,就要求红一营的战士们迅速夺取敌人在对岸的阵地,并且利用敌人的工事进行火力掩护,等到红一团过河后再与敌人主力交火。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有人作为先锋队过河。

安顺场渡口处河宽300米,水深约20米,且水流湍急,河里到处是暗礁乱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是平时渡河就已经充满了危险,遑论还要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

但现实根本容不得杨得志多想,一旦拖得时间长了,对岸的敌人很有可能会加强火力部署,届时渡河就更加艰难。

眼下一营就在安顺场渡口,一营长孙继先很快组织了一支17人的奋勇队,准备向大渡河对岸发起冲击。

但是,此时的渡口处仅有一艘渡船,且只有四名船工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们过河。

情急之下,孙继先决定由一营二连连长熊尚林等九人先强行渡河,再由自己带领剩下的八人紧随其后。

5月25日清晨,熊尚林带着一队队员向河对岸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天光大亮,对岸的敌人很快发现了渡河的勇士们,随即敌人的碉堡和防御工事中就喷射出了子弹。

而那艘简易的渡船也多处中弹漏水。

此时孙继先指挥渡口部队为熊尚林等人提供火力掩护,杨得志指挥一团其他作战单位向敌人远程射击,甚至连红一师的“神炮手”赵章成也加入了战斗。

在渡口部队的强大火力掩护下,一队勇士抓住时机抢先登岸,并迅速建立起临时阵地,与敌人展开厮杀。

与此同时,渡船已经返回渡口,接上了孙继先和另外八名勇士向对岸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十八勇士在对岸会合,他们迅速击溃了敌人的冲锋,并且一鼓作气奋勇拼杀,将对岸的敌人打得狼狈而逃。

对岸的枪声渐渐变小,一营其他战士也一批批的抵达对岸,此时一营在对岸的阵地愈加稳固。

而在如此密集的弹雨之下,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无一人牺牲。

那么,这十八名渡河勇士后来又怎么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