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言:近日,楼市暴涨,多家知名房企却传来停牌、退市、清盘的消息。以前赚的有多凶猛,如今就有多溃败。

图为:2023年房企破产分布情况,中房网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真是活久见了!据中房协的数据来看,仅过去4年,有1292家房地产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盘

图源:中房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13日晚,中南建设发布公告,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5月15日晚,世茂股份发布公告,上交所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图源:世茂集团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茂集团破产清盘?让人一时间难以接受。

创始人许荣茂从一个普通打工仔一步步将公司发展成为千亿房企,到2020年,世茂的总营收更是飙升至1300多亿元的巅峰。

图为:世茂集团历年财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4年后的今天,盈利千亿的企业竟成了"穷光蛋"!

世茂不但被终止上市,而且背负着高达1700多亿元的债务,只能清盘重组。千亿房企巨头之一的世茂集团,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呢?

图为:世茂深港国际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逾期超1700亿!世茂集团破产清盘

曾经的行业前十、销售巅峰时资产超过6200亿的房地产巨头—世茂集团,现如今深陷债务危机、濒临破产倒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8日,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被生生掐断。

建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当天向香港法院正式申请对世茂集团清盘,理由是世茂未能偿还债务。这无疑是对世茂最后的掣肘,公司股价当日应声重挫,大跌29.67%,收盘价0.32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2022年7月,世茂就已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无休止的"僵尸"式运营让债权人、供应商和购房者的耐心终于也被消磨殆尽。

图源:世茂集团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时起,世茂也就开始了艰难的自救,试图与债权人达成重组方案,保住最后一口气。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世茂集团总负债高达4919亿元

2023年12月31日,世茂集团未按计划还款日期偿还的借贷共计人民币1694亿元。而截至报告发布日期,该集团未按计划还款日期偿还的借贷达人民币1741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公司试图尝试自救,截至5月7日,*ST世茂总计回购约1.49亿股,共计约1.75亿元。

面对如此窘境,建行亚洲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自然也无法坐视不理。申请公司清盘重组,对债权人而言或许是目前最好的"自救"方式。

图源:企业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世茂在公告中表示,将"极力反对"这一清盘呈请,继续推进境外债务重组,以"最大化其相关利益"。但从现有的重组方案来看,发债换股、股东输血等途径,也难敌这沉重的债务压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企业从巅峰跌落到破产的过程,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必然的历史逻辑。对于世茂来说,前高管疯狂扩张举债所留下的祸根,恐怕就是导致今天这一惨剧的罪魁祸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怕富二代啃老,就怕富二代想闯

房地产界有这么一个励志的传奇故事,创始人白手起家一步步打下千亿家业。

就是这样一个来自福建泉州的打工仔,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一点点运气,慢慢打拼成为"豪宅教父",将一家小小的公司发展成为千亿地产巨头,说的就是世茂集团的创始人许荣茂。

图为:许荣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荣茂的传奇从年轻时凭着对投资的敏锐嗅觉,在1987年的香港股灾前及时清仓离场开始。

随后凭借从股市赚来的几亿元启动资金,毅然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见证并攫取了这个行业未来几十年的红利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或许会说,许荣茂只是恰逢其时、运气好而已。

但在笔者看来,可不是谁都能抓住这份“气运”的,正是他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让世茂很快就树立起了"豪宅教父"的品牌形象,占据了行业高端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北京的亚运花园,到上海的世茂广场、滨江花园、工体中环,无不彰显了许荣茂对建筑品质和产品力的执着。一砖一瓦之间,凝聚着他对梦想的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几十年的潜心经营下,世茂名满天下,许荣茂也攒下了千亿级的家底财富,多次登上富豪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许荣茂将公司交给儿子许世坛接班4年后,这间曾经的"豪宅王者"就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原本夺目的王冠也应声粉碎。

图为: 许世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世茂的破产清盘?原因就在于许世坛的野心过于狂妄,做事风格又与父亲大相径庭。

一手好牌许世坛却不太会打。接班后他就迫不及待展现自己的"新作为",四处举债扩张,不顾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高负债风险视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4年时间,世茂的负债就从870多亿飙升至2640亿,远远高于当年的营收!这还怎么经营下去?资金链断裂、债台高筑,世茂摔向深渊的过程也就开始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不怕富二代啃老,就怕富二代想闯。"

许世坛显然就是一个"想闯"的富二代。面对父辈遗产,他缺乏基本的敬畏和珍惜,反倒固步自封,我行我素,最终不可避免地酿成了家业覆没的大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禁令我感叹,能力和资历究竟哪个更重要?富二代们往往习惯于坐享其成,却忽视了创业维艰的历程。如果缺乏基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单凭一腔热血是很难走出自己的路的。

也许人们常说富二代压力山大,但笔者想说的是,能否保住祖荫下的万家产,更多还是看他们自身的修养和定力。如果野心太大、锐气太盛,反而会酿成家业浩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市"春天"来了,房企却集体爆雷

老百姓最遭殃?

说起来,如今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真可谓是“黔驴技穷”了。一向被视为暴利行业的地产圈,竟然一朝之间步入了"寒门"的境地。

昔日行业巨头如世茂、中南建设、益田集团等集体爆雷。而这背后有的企业高管们不是齐心协力挽救公司于水火,而是携款潜逃后,大批无辜购房者和投资者遭受的血本无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一到年底,各家房企也都定会分红"大红包",收获颇丰的高管们肯定是最后的大赢家。

以万科为例,单是2020年那一年,就高达每10股12.5元的分红,而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更是达到惊人的899亿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经济形式走低,万科对于股东的分红也被拦腰砍,仅剩10派6.8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力、融创等其他地产龙头同样如此,历年来对股东的现金回馈十分丰厚。投资者们见者有份、垂涎欲滴,纷纷买进这些房企的股票和产品。

图源:网易财经,清流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些昔日股东们口口相传的"铁杆房企"接连爆雷,上演了一出出跌宕起伏的现实惨剧。

事已至此,高管们携款潜逃后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投资者和购房人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图源:凤凰网房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当年,在楼市红火的2021年,房价在不少人眼里简直就是"钞票印钞机"。以北京西城区为例,当年楼盘平均单间15万一平米!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都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当时趁热打铁买进这些高位房产的购房者来说,现在自然是血本无归了。

2023年随着房地产寒潮的到来,房市行情直线下跌,北京西城区平均也跌了将近一万元一平米,跌的钱都相当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可怕的是,像这样的投资客不在少数,全国范围内都曾被疯狂的"炒房"盛况裹挟其中,现在都承受着沉重的亏损压力。

图源:香港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不用说那些还在建设中的楼盘,如果开发商爆雷资金链断裂,购房者维权谈何容易?

图为:某恒大业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投资者和购房人,房企集中爆发的债务危机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企业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都跌到了最低水平,跌幅最高时高达29.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销售情况,今年一季度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8978.3亿元,降幅较二月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TOP100房企3月单月销售额环比增长117.3%,环比增长明显、同比降幅收窄,销售情况有所好转;超百亿房企21家,阵营调整还在持续,实际有效供给增长乏力。

图源:中指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压之下,房企自身也面临着资金链压力大、销售低迷、库存居高不下、融资渠道受阻以及信任危机等多重困境,亟需从根本上作出调整和改革。

不可否认,各项楼市利好政策出台后,短期内市场情绪确实有所升温。

图源:央视网财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这一切,能否解决现存困境还需要时间检验。毕竟这一轮政策主要集中在信贷、租赁和户籍等具体领域,对症下药的力度和广度仍有局限。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远来看,房地产行业也亟需加快转型步伐,摒弃高杠杆运营模式,在调整市场预期和修复行业生态上下足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购房者,我们更应当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审慎选择开发商实力和融资能力是首要前提,尤其要远离那些资金链吃紧的"僵尸"房企。

同时对于正在建设的楼盘,也要密切关注企业运营情况,防范风险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出现纠纷和权益受损,也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消费者应该时刻关注官方出台的各项利好和新动向,争取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中国楼市"春天"的来临,我们既不能直接排斥,也不能盲目跟风,而应该抱着理性、客观的态度加以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房地产寒冬后,19日央行连发三条利好政策。地产股应声而涨,就连濒临破产的雅居乐也涨了24.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房报》预言楼市已经进入了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央行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可以看出,官方已经高度重视并有了解决当前困境的决心,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利好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在这种良性互动下,市场自然也会作出积极响应。一旦房企们的资金链重新通畅,信心重新燃起,楼市春天的到来或许就不会太遥远了。

图源:中国房地产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说到底,像世茂这样的老牌房企急需从根本上调整发展战略,摒弃唯利是图、高杠杆扩张的做法。如果依旧我行我素,最终重蹈覆辙只是迟早的事。

世茂的暴雷,千亿房企一夜倒塌,只是苦了那36713户股民投进去的钱又要打水漂了。

图源:东方财富网,世茂集团股东截止到今年3月底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一家企业只是一味寄希望于融资而没有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非但无法摆脱困境,反而会越陷越深。

各种楼市利好已经到来,房企能否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这是一个考验而对于广大购房者来说,利好也是能够满足自己的购房刚需,花更少的钱买到心仪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众多房企纷纷退市有何看法?您觉得现在买房是明智之举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交流探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