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坛高开低走的例子一大把,30岁就退役的阿哈迈德·哈桑·米多就是其中一员。要知道比他年长2岁的前队友伊布一直坚持到不惑之年才挂靴。

米多被伤病羁绊?性格才是「元凶」。

米多年少成名,15岁从埃及的泽马莱克俱乐部出道,16岁加盟了比利时豪门根克,21场11球的效率有点惊为天人,荣膺比甲最佳年轻球员只是第一道菜,17岁顺利入选埃及国家队,18岁则被荷甲豪门阿贾克斯招致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及球迷沉醉在自家孩子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在大街小巷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米多的一切,以至于连阿贾克斯主帅科曼惊呼:“在埃及,人们看见米多就像是上帝。”坦白讲,制造的效应丝毫不亚于现在的萨拉赫。

米多加盟阿贾克斯,没有陷入一入豪门深似海的魔咒中,38场打进21球是意外之喜,奈何与他同年加盟阿贾克斯的伊布更得宠,并且米多直接被定义成瑞典人的替补。

米多有自己的委屈,阿贾克斯时期的米多在数据上一点不虚伊布,2001-02赛季两人均出场24次,米多打进12球,其中联赛最后9轮,米多一共进了10球伊布只打进了6球,心高气傲的埃及人不服主帅科曼的安排,并且对抗俱乐部采取的方式稍微极端了点。

训练迟到,态度懒散,用米多的话说:“这是我和科曼之间的战争。”

自食其果是惩罚,受够了替补待遇的米多并不轻易认怂,只不过谁也想不到,他会在对阵埃因霍温的重头戏中制造了惊天的负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多拒绝传球给伊布或者机会更好的球员,低级失误让自家球迷都看不下去了,但埃及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更衣室中的他把火气发泄到伊布身上——他像伊布直接丢了一把剪刀。

米多为何这么放肆?或许跟家庭背景有关,米多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埃及家庭,他的商人父亲资助他去私立的体育学校学习。

成为定时炸弹的米多在阿贾克斯队内被,他甚至被下放到预备队,被科曼认为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人」。他自救过,在2002-03赛季的5场比赛中打进3球,状态依然优于伊布,只是依然无组织无纪律的米多自己毁掉了最初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多被阿贾克斯租借到了塞尔塔,11场打进7球的埃及人制造了浪子回头的既视感。尤其在对阵皇家社会时打进了一粒关键球,帮助塞尔塔拿到了下赛季的欧冠门票。当然,米多的火爆脾气是定时炸弹,比如,在对阵贝蒂斯时开场30分钟内就领到了两张黄牌。

阿贾克斯却无意召回他,因为埃及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在2003年非洲杯半决赛上,被替换下场的米多当场炮轰埃及主帅,最终被埃及足协禁赛6个月,不过他并没有息事宁人的打算,因为他又将「炮火」集中在埃及足协主席身上。

深受其害的阿贾克斯不会轻易给麻烦制造者第二次机会,但20岁出头的米多不至于到无人问津的地步,马赛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与德罗巴并肩作战的他在22场打进7球,最美好的回忆是在联盟杯上将国米淘汰出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的夏天,回暖的米多一度接近加盟尤文图斯,但老妇人真正的意中人却是熟悉的伊布,退而求其次加盟罗马是一种不错的选择。5年合约和200万欧元的年薪反映了永恒之城对埃及人的信心。

当米多举起罗马战袍的第一天也很谦虚,他说:“我是来学习的,沃勒尔是我的偶像,托蒂是我的老师。”

豪言壮语终究是一场空,14场颗粒无收的米多与罗马的关系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地步上,沃勒尔没有给他好脸色,声称「他就是来打替补的」,不过嘴硬的米多并不认为自己失败,他反驳道:”我离开的原因只是托蒂要踢中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欢而散是被预料的结局,因为自米多加盟的第一天起,《米兰体育报》就认为这是一场赌博式的签约。何去何从的问题并不会困扰这个足坛流浪者,热刺就有试一试看的勇气。

这同样是一段喜忧参半的时光,米多可以在北伦敦德比中与阿德巴约交相辉映,也可以在对阵切尔西上半场就肘击德尔奥尔诺的后脑,在英超留下22粒进球的他认为自己的热刺生涯相当成功,不过后辈萨拉赫只用一个赛季就超越了米多的三年英超生涯,事实上在贝尔巴托夫加盟后,米多则失去了利用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打之年的米多继续悲情的流浪史,在米德尔斯堡的25场比赛中打进6球,在西汉姆联6场0球,重回阿贾克斯并没有制造重逢的喜悦感,倒是感觉「蹭」了一个荷甲冠军,以至于他一度只能在母队泽马莱克寻找慰藉感,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昔日被埃及球迷视为「开罗的王子」的米多不复当年之勇。

何以为家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每一次他都在挥霍天赋,甚至演变成名气大于实力的舆论标签,2013年,在为英冠的巴恩斯利出场1次后就宣布退役,当时他不过才3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并不漫长的职业生涯中,2005-06赛季为热刺在英超出场27次居然是出勤率最高的一次,其余时间要么受伤要么停赛。只是并没有多少人承认他的易碎,倒是认为他玩火自焚,在阿贾克斯的他顶撞科曼,在罗马的他和沃勒尔不来电,在热刺的他指责主席列维没有用人眼光,在米德尔斯堡的他炮轰主帅索斯盖特胆小。

球迷有印象的话,2006年非洲杯前,即使米多赛前与主帅达成和解,他的名字也被写进了大名单。但埃及的足协官员不允许他进入内场,米多只得在媒体评论席找了个位置,媒体形容他「不得不在线缆和座椅间爬行」。

种什么得什么,埃及如果不对冒犯足协,他不至于自毁国家队的前程。可惜图一的米多只剩下放纵了,他的体重一度飙升到300斤,医生曾告诫他不克制饮食的话,也许活不到40岁。

心有余悸的埃及人随后进行了疯狂的魔鬼训练,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减掉了70多斤。如果自我保护早一点,米多的职业生涯会不一样吗?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米多犯的这个错误实在是太疯狂了。”这是昔日教练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