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般而言,一名运动员一生能够拿到一枚金牌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了,如果能够拿到国家级比赛的冠军,更是马上成为光宗耀祖的存在,如果再进一步拿下世界级比赛的冠军,按照老人的话来说就是“祖坟冒了青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道速滑的世界里,有一个始终无法绕过的名字,她就是王濛,在别人还在为1枚金牌奋发图强时,她已经手握77枚金牌站在了世界之巅,而与她一同站在这个位置上的,还有她那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从不收敛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人狂必有祸,即使是世界冠军也无法凭借着获得的荣誉“为所欲为”,当这种狂妄自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给自己造成反噬,那王濛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不理智的行为,她又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01

如果王濛从小生活的家庭是个小门小户,那么她不一定会养成后来的性格,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但由于父亲的家庭人口众多,家里面重男轻女的情节十分严重,当母亲接连生下两个女儿之后,在家中的地位就越来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的王蒙并不知道为什么一家子除了奶奶和妈妈之外几乎都不喜欢自己,渐渐长大了才明白原来是因为自己女孩子的身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就诞生了一个念头,要像一个男孩子一样生活,要做到连男孩子也做不到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被打怕了,王濛从小就练就了非常快速的逃跑速度,快到连父亲也追不上她,这时大家才发现了她的运动天赋,没想到后来竟然真的在七台河被教练选中,教练认为她的爆发力和耐力非常适合短道速滑这项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王濛不懂什么是短道速滑,但她知道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赢得冠军,这是一个像家族证明自己的方法,于是在她的软磨硬泡之下,母亲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在王濛的意识了,这是母亲为了自己少有的抗争,最终父亲才算是勉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体校生活的王濛离开了家庭的束缚,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到这里来的初衷,虽然偶尔也有放纵的机会,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非常努力的训练,母亲害怕她无法融入集体生活,隔三差五就来看她,还给她带很多零食分给其他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母亲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虽然王濛小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家庭的温暖,但她和同学们的相处还算融洽,尤其是她的天赋非常好,自己又愿意努力练习,成绩提升的非常明显,没过多久就开始在教练的帮助下参加各种大小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从七台河冰封的冬天开始,王濛一路滑到了哈尔滨,滑到了北景,滑到了都灵,滑到了温哥华,她用自己的成绩书写者一个个传奇,她用一个个记录挑战着人类的极限,她用自己的倔强守护着母亲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当王濛声名鹊起之时,曾经重男轻女的家庭也开始渐渐转变了观念,一向不喜欢她的爷爷当众宣布她是自己最宝贝的孙女,她的父亲也扬言就算给十个儿子都不换,而只有母亲始终如一,从不关心她获得什么成绩,只希望她能够不要被伤病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荣誉越来越多,从世青赛到冬奥会,王濛的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大领奖台的最高点,她的性格也在一次次欢呼声中变得偏执、不知收敛,为此她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从16岁进入国家队开始,王濛的成绩始终保持在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中,直到2006年,国家队的主教练从伊敏换成了从美国归来的李琰,原本宽松的训练环境不在,让王濛一时无法接受,而李琰也对王濛的不服管教感到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矛盾的激发总要有宣泄的出口,原本教练和队员之间存在问题,只需要多加沟通就能解决,可一向心直口快的王濛没有丝毫隐藏自己的不满,在2007年长春亚东会失利之后,两人的矛盾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为了保证队伍的团结,最终李琰将王濛开除出了国家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次离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缓和,已经站上过更高舞台的王濛当然不会甘心就此沉寂,而失去了王濛的国家队实力自然也要受损,这是李琰无法接受的,于是两人私下里沟通打开心结之后,国家队再次迎来了王濛的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李琰为王濛单独制定了更加适合她的训练方式,没想到在齐齐哈尔举办的2008年全国冬季运动会中,王濛在短道速滑比赛中一连夺得七枚金牌,从此“濛时代”彻底到来,而为她插上“翅膀”的正是李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在实现了对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的蝉联后,她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行为,结束比赛后她滑向教练组所在的方向,然后向着李琰重重跪倒表示感谢,这就是王濛,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她都敢于用最直接的行动表达出来,可她的国家队之路仍然充满着荆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2011年对中国短道速滑队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有人说如果取得和王濛一样的成就,自己一定会比她还要“膨胀”,还要“嚣张”,但从王濛一路走来的表现来看,其实是不是世界冠军对她的性格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她依然是那个我行我素的“假小子”,但这对于集体观念更强的国家队来说并不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集体生活,那就要遵守集体生活的规矩,每天什么时候开始起床练习,什么时候吃饭休息,什么时候熄灯睡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可王濛在一天喝酒后回到宿舍时已经超过了队内的规定时间,因此和正在查寝的领队王春露发生了摩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只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就能解决的问题,不知是不是因为王濛直爽的性子造成了事件升级,虽然对于当时到底谁先动手各有各自的说辞,但归根结底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而且这次事件也造成王濛和王春露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影响极为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快速平息这起事件,国家队在经过调查后,很快便做出了开除王濛的处罚决定,至于为什么这么快给出结果,很多人觉得是因为短道速滑队刚刚在丽江发生了一起冲突,此时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没想到又出现队内摩擦,如果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王濛毕竟是王濛,虽然离开了国家队,但她从来没有放下对冰场的执念,她孤身一人来到了遥远的加拿大,她知道面临年龄的增加,体能的会不断下降,想要保持最好的竞技状态,就要一刻也不停歇的训练,她对国家队还有着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沉寂了整整411天之后,王濛终于被获准复出,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退役之前不断帮助国家拿下更多的冠军,而她为自己设定的最后一个目标,就是索契冬奥会,此时的她已经即将30岁,用冬奥会冠军来谢幕应该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甚至在训练场滑出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可人生最珍贵的应该就是那些不完美的结果吧,训练时的一场意外导致她右脚内外踝骨双骨折,她的冰上时代,彻底宣告结束,只是结束的有点太过突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虽然离开了自己习惯的赛场和领奖台,但是场下的王濛依然没有停下对滑冰的热爱,无论是创业还是参加解说,甚至是担任国家集训队的主教练,她的每一项工作都没有离开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冰场,而她的性格也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带领国家队取得不俗成绩之后,王濛在2020年5月卸任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教练组组长;之后在多场赛事担任解说,她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播出效果,尤其是她那句“我的眼睛就是尺”更是表达出了她对自己专业能力的绝对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针对王濛在解说现场的表现,有着多年解说经验的黄健翔好多次都接不住她的话茬,甚至直言她这样的风格在整个中国体育界都没有出现过,毕竟很少有专业运动员能够有她这样好的口才,最后也就只能总结出四个字——天赋异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如果王濛能够收敛一点锋芒,也许不会出现那么多不可控的场面,那么她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长一些,得到的荣誉也会更多一些,可这样的王濛还会是大家喜欢的那个王濛吗?答案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她的个性既是她的优势也是她的劣势,她的职业生涯虽然跌宕起伏,但是留给大家的美好回忆依然不少,只是不知当她有天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无知,又会不会为此而发出无尽的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