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河南多地迎来降水,部分旱情得以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显示,6月15日20时至16日17时,河南淮河以北大部出现小到中雨,黄淮之间部分县市(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4.7毫米,地市平均降水量——郑州32.4毫米、周口23.7毫米、开封22.7毫米、洛阳22.1毫米、南阳21.6毫米、漯河20.6毫米、济源17.8毫米、平顶山15.4毫米、驻马店15.3毫米、商丘10.5毫米,降水排名前三的站点为:荥阳市贾峪115.0毫米、荥阳市塔山104.6毫米、洛阳市辛店99.5毫米。

河南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介绍,目前正处于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节,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失墒加快,旱情迅速发展。此次降水过程对开封、郑州、周口、商丘等地的土壤缺墒有所改善,旱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

针对高温干旱,河南省气象部门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递进式开展预报预警服务,为全省抗旱提供气象保障。自6月9日开始,省气象局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12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和气象干旱橙色预警,并且启动了高温三级应急响应和抗旱气象服务保障四级应急响应。省气象局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张宁建议,尚未播种地块,可趁近期有利降水,尽快组织抢墒播种;降水偏少、墒情不足地块,仍需积极造墒播种;无水浇条件的地块,因旱播期推迟的可选用早熟品种,局部土壤偏湿地块应注意开沟理墒,增加作物根区土壤通气性。

最新预测结果显示,6月17日到19日,河南北部、东部将仍保持35℃以上的晴热天气,但37℃以上的高温范围明显缩小。16日夜间,黄河以南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17日,西部局部有阵雨、雷阵雨。18日,东南部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京广线以东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将达37到39度。19日到20日,黄河以南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东南部部分县市有中到大雨。

预计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和西伸北抬,我国主雨带也将随之北抬,河南省南部降水将逐渐增多,南部高温天气有望得到缓解。随着降水持续和土壤水分下渗,全省墒情将会进一步改善。

河北河南主粮区“喊渴”,现场直击水利工程如何调度保夏种用水

6月16日,久旱的中原大地迎来一场降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河南洛阳看到,降雨从上午11时许开始一直持续到傍晚。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显示,6月15日20时至16日17时,河南淮河以北大部出现小到中雨,黄淮之间部分县市(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河南洛阳孟津区会盟镇黄河渠旁的水稻田已经插秧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前段时间旱情比较严重,这场雨下下来,再加上上游水库加大了放水,夏种用水没问题。”洛阳市孟津区河渠事务中心副主任王建党说。

不过,6月17日到19日,河南北部、东部将仍保持35℃以上的晴热天气。另据中央气象台预计,17至19日,华北东部、黄淮、江淮等地高温天气将再度发展,高温中心将位于京津冀一带,局地气温可再度冲上40度。

当前仍是“三夏”关键期,6月15-16日,澎湃新闻在河北、河南主粮区采访获悉,各级水利部门正加密对水利设施进行监控和调控,保障夏粮播种用水。

小浪底水库加大下泄流量

6月15日12时,随着2号排沙洞工作闸门开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泄流量由1500立方米每秒增加至1800立方米每秒。这是自6月6日以来,小浪底水利枢纽第6次精确提高下泄流量,为黄河中下游抗旱供水提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浪底水利枢纽6月6日以来6次提高下泄流量

站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控制楼俯瞰,汛期的小浪底水库已低水位运行。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调处水调专员赵珂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说,5月以来,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待播耕地缺墒和已播作物受旱情况,预计近期旱情将持续发展。按照调度指令要求,小浪底水利枢纽自6月6日起,逐步将枢纽下泄流量调整至700立方米每秒、750立方米每秒、1000立方米每秒、1200立方米每秒、1500立方米每秒、1800立方米每秒,以保障抗旱供水。

“我们严格执行抗旱调度指令,科学精细调度水库,确保下泄流量和精度满足指令要求,满足抗旱供水需要。”赵珂说,为应对连日来的旱情,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加强了值班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旱情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的智能预测和快速响应能力,利用正向预演及反向推演结果,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调度枢纽,为抗旱工作提供支撑。

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加大下泄流量,位于下游的洛阳市孟津区黄河西霞院水库水位上涨,这就为下游灌区用水提供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河南洛阳孟津区会盟镇黄河渠旁的水稻田已经插秧

西霞院水库的水通过黄河渠流经孟津区白鹤镇、会盟镇。在会盟镇双槐村,黄河大渠穿村而过,记者看到,支渠里的水可直达田间地头,渠边的稻田里有的已经插秧,有的平整完土地还未播种。

“我们家的地已经整平了,还没插秧,马上浇了水就能插上,”一位刚从田里干完活的村民说,“浇地的水够的,如果能下一场雨就更好了,大家都在盼着下雨。”

据王建党介绍,一般6月10日麦子收完后就要种夏粮,今年豫西地区一直干旱,再加上高温,用水量明显增多。往年灌区大流量用水到6月20日就结束了,今年将持续时间更长。但他表示,由于孟津区是西霞院水库下游第一站,水源有保障。

王建党说,孟津区夏种涉及大豆、水稻和玉米,大豆播种需要先浇地再播种,目前已经播种结束。上游水库还在持续放水,保障剩下的部分水稻和玉米播种。

海委调度水库补水,保障河北主粮区用水需求

在紧邻河南的河北邯郸,境内漳滏河灌区属于大(I)型灌区,是河北省最大的灌区。

6月15日,记者在漳滏河灌区狄邱枢纽看到,从岳城水库下来的水经民有南干渠、北干渠引调到临漳县,通过北二支渠、南三支渠、南四支渠、南五支渠等7条支渠输水进行夏灌。

临漳县耕地面积74万亩,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张村集镇黄开河村村民贺忠民是承包大户,他承包的一千亩地今年安装了喷灌节水设施,现在每天早上6:30到下午6:30,12小时不间断给田里刚种下的玉米苗喷灌。

“如果不下雨保守说还要七八天才能把地浇完。”贺忠民望着田里说,“今年上面放下来的水多了,解渴!只要渠里的水有保证,产量就能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河北邯郸临漳县张村集镇黄开河村村民贺忠民承包的一千亩耕地正在进行喷灌

为保证夏灌正常进行,在黄开河村,几名胳膊上戴着袖标的抗旱应急小分队队员正在田边巡查,他们利用人工和钩机,对灌区内渠道、涵闸等灌溉工程进行维护,对河渠内杂草、淤泥、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渠道通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漳滏河灌区狄邱枢纽加大流量放水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高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介绍说,今年以来,临漳县国家站降水量36.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近7成,入春(3月)以来,截至6月13日,国家站降水量23.4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近8成,全县平均气温17.7℃,较历史同期偏高1.4℃。

面对持续高温和阶段性旱情,临漳县积极申请水源调度,截止目前,全县59.5万亩秋粮已全部完成播种,正在陆续组织灌溉。

“目前全县74万亩农作物正在陆续灌溉,第一轮灌溉面积已达63万亩,占比85%,预计6月20日左右全部灌溉完毕。”高帅说。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调度岳城水库供水补水工作,在保障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两市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以及邯郸民有渠、安阳漳南渠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优化现有水量,全力保障漳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南运河沿线旱区用水需求,截至6月15日,岳城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4.18亿立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河北邯郸成安县村民正从民友一干渠取水灌溉

“现在是夏种的关键期,水库必须保障民生。”成安县水利局四级调研员崔新玲告诉澎湃新闻,今年以来,成安县持续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出现了历年同期少有的干旱。特别是近几日以来全县最高气温均在42℃以上,土壤缺墒较快,且预报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截至6月15日,成安县轻旱面积15万亩、重旱0.2万亩。

崔新玲说,在钟楼寺枢纽民友一干渠以东,总干渠以北地下水属于深层水不能用,灌溉只能依靠地表水,但前几天上游用水量大,来水流量不足,好多村民的地一直没有水浇灌,玉米播种晚了四五天。

为保障群众灌溉,邯郸市水利局从6月6日起连续5次向漳卫南局发函,6月8日市政府又向漳卫南局发了《关于保障群众农业灌溉用水的函》。6月11日岳城水库放水流量加至40立方米/秒,6月13日又加至60立方米/秒。

随着岳城水库放水流量加大,成安县入境的水多了,县里剩下的七、八万亩农田正在浇灌。崔新玲说,“只要加大放水,我们成安县的夏粮播种就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