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尔顿·波马尔在京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记者 鲁扬摄

人民网北京6月17日电 (鲁扬、孟儒之)“从1997年至今,我来中国已经20多次了,每次停留少则数天,多则数月,总时间加一起差不多有3年。”近日,巴西农业问题专家、巴中关系资深顾问米尔顿·波马尔在北京接受了人民网的专访。

波马尔今年65岁,来自一个研究中国的世家。他告诉记者,从5岁开始自己的生活就和中国有关,到现在已经60年了。波马尔的祖父佩德罗·波马尔是巴西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1956年就访问过中国,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的父亲弗拉迪米尔·波马尔是巴西劳工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巴西总统卢拉在第一任期访华时的协调人之一。

波马尔此次来华访问是为了参加系列学术会议和展会活动,他访问了北京、绍兴、广州等地,并出席了中国绍兴第五届国际友城大会。谈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波马尔感慨万千。他记得1997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看到北京满大街都是自行车,“我甚至担心被自行车撞倒。”而现在,汽车对中国人而言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了。波马尔提到,自己去过大部分省份,亲眼目睹了中国近30年的变化,“我去过不少内陆地区,不论是省会还是其它中小城市,我都进行了细致观察,我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购买力和消费水平都有很大的飞跃。”

对于中国的基础设施,波马尔表示印象深刻,“我们在中国乘坐高铁时,看到到处是高架桥梁,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几十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从未停止。”

或许是受到家庭影响,波马尔从年轻时就对中国充满兴趣,如今,他仍然在巴西各地积极介绍中国。近年来,随着巴西学术界掀起“中国热”,越来越多的巴西人请他举办讲座和演讲,有的在线课程会有上千人观看。虽然有点辛苦,但他觉得,让更多巴西民众了解中国是件“令人欣慰的”的事。最近,他正计划在巴西出版一本有关中国的摄影集,“图片能更直观地展现中国,特别是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他说。

在他看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经验可以传承,中巴之间在诸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扶贫政策等很多方面可以互学互鉴。波马尔特别提到了中国的脱贫事业,“8亿人实现了脱贫,而不是8个人或者10个人,而且这个数字是得到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认可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绩!”

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前不久,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访问,达成了多项成果。波马尔认为,就巴西和中国而言,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应该持续深化,更加务实,阿尔克明副总统访华恰逢其时,相信两国的合作会结出硕果,“我也会为中巴关系的发展添砖加瓦。”

202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对此,波马尔表示,非常赞成这个倡议,中国提出的这个倡议向世界展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指导中国发展的思想体系。“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了通向成功不是只有一种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