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加强自我防范 提高防骗意识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防诈知识之——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诈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婚恋、贷款、中奖、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

【预防方法】

1.不接陌生人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不点陌生链接,不扫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陌生软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上网时不透露自己和家庭的相关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不向陌生人透露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警惕慎用公共免费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有疑问打110,或找家人和老师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骗子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牢记“六个一律”,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

二、防诈知识之——网络诈骗

(一)什么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预防方法

网络诈骗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大家应该怎样学会去了解、认识诈骗方式并规避被骗风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保持冷静,确定损失

当遭遇了网络诈骗,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冷静,切莫慌张。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损失,如:钱财、物品等,可以的话,可以列出损失清单,供报案所用。如果被骗钱财物为游戏道具、游戏币、账号或其他虚拟物品,请先联系该游戏、软件或者网站的管理员进行处理。

2.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确定了损失之后,我们必须尽快报警,切不可再联系网络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有的受害者损失心切,未经报案便私下联系网络诈骗者,并且轻信了其提供的退款、退物的谎言,二次受骗,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3.想尽办法,及时止损

报警之后,我们可以想办法进行止损,如尽快联系银行或快递公司等。若为网银诈骗,且有保存诈骗者开户及账号信息的话,可立即登录对方开户行的网银和电话银行,输入对方的账号后,故意输错三次登录密码,这样对方的网银转账跟电话银行转账功能就会被暂时冻结24小时,为我们联系银行、报警,进一步止损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三)防范知识我知道

1.8个“凡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6个“一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低门槛、零风险、高利息、日返息”

面对这么多的诱惑您是否动心过?

千万警惕!

这些都是非法集资的“障眼法”!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

什么是非法集资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避免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02

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非法集资行为需同时具备三要件: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法集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涉及的主要是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第192条集资诈骗罪。

《刑法》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同时,《条例》第25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设立互联网企业、投资及投资咨询类企业、各类交易场或者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吸收资金;

2. 以发行或者转让股权、债权,募集基金,销售保险产品,或者以从事各类资产管理、虚拟货币、融资租赁业务等名义吸收资金;

3. 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投资项目等商业活动中,以承诺给付货币、股权、实物等回报的形式吸收资金;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即时通信工具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传播吸收资金信息;

5.其他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承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02

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03

以虚假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04

利用亲情诱骗

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有时采取类传销的手法,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

我们该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避免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 源:广元金融发布

编 辑:秦彦芳

校 对:文 丹

审 核:周 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