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是一个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内陆国,总面积达到了15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350万。

蒙古国只有两个邻国,那就是中国和俄罗斯。苏联时期,蒙古国受到苏联控制,苏联解体后,蒙古国提出了“第三邻国”的外交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第三邻国,并不是真正发展第三个邻国。蒙古国位于中俄两大强国之间,不可能和第三个国家真正接壤。蒙古国所指的第三邻国,指的是和中俄之外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因此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可以是很多国家,不过距离最近的“第三邻国”,还是中亚地区的国家。

中亚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亚的地缘优势明显,处在亚欧大陆各个地理单元的结合部,历来是亚欧大陆各地区交往的战略要地,有着亚欧大陆交通枢纽之称。

蒙古国属于东亚国家,距离中亚很近,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我国,俄罗斯之间有一个四国交界地带。在这个地带,蒙古国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非常接近,如果不仔细看,两国好像接壤,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在这一地区接壤的是中国和俄罗斯,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并没有接壤,而是被中俄隔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这样的边界,蒙古国和中亚国家交往就需要通过俄罗斯或者是中国。早在苏联时期,蒙古国和中亚地区来往,都是通过俄罗斯的土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国积极发展第三邻国,想通过我国连接中亚。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和中亚交往受到俄罗斯制约。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直线距离只有38公里,两国被中俄隔开,和苏联的划界有关。上世纪20年代,苏联对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中亚地区先后成立了五个加盟共和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达到互相制衡,彼此制约的目的,苏联对中亚各个加盟国边界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中亚地区整体比较缺水,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就是中亚的一块宜居地区,苏联将这块土地分给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直到现在,三个国家的边境仍然在费尔干纳盆地区域犬牙交错。对于中亚最大的加盟国哈萨克斯坦,苏联也想了很多措施,比如将一部分俄罗斯族聚居的土地划给哈萨克斯坦,以便增加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族比例。

除了这些措施,为了更好的制约,自然是第三邻国越少越好。因此苏联将哈萨克斯坦靠近外蒙古的地区划给了俄罗斯。以便利用俄罗斯制衡哈萨克斯坦和外蒙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国分别独立,继承了苏联的划界。此后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交通往来,仍然要通过俄罗斯,仍然受到俄罗斯的制约。

第二,蒙古国想通过中国连接中亚。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实行了很多去俄罗斯化的措施。比如在文化领域,蒙古国决定恢复传统蒙古文。苏联时期,蒙古国放弃了传统蒙古文,改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国恢复传统文字,被视为去俄罗斯化的一种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和中亚的经济交往方面,蒙古国去往中亚,一直都是通过俄罗斯。但随着蒙古国的发展,和中亚的经贸联系日益频繁,通过俄罗斯进行交通往来,花费的交通成本相对较大。这是因为,俄罗斯位于北部,而我国位于南部,中亚基本位于我国西侧,因此通过我国连接中亚,比通过俄罗斯连接中亚的距离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蒙古国想通过我国连接中亚。近期蒙古国总统访问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总统对相关事务进行了协商,签署了《蒙古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两国决定商议通过中国实现交通连接,具体方案是,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经过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通过中国的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然后通过蒙古国科布多省的布尔干口岸进入蒙古国。通过这条路线进行贸易可以比通过俄罗斯节省大量运输成本。不过这一方案,还需要和中国以及哈萨克斯坦进行协商。由此可以看出,蒙古国虽然积极发展第三邻国,但受地理条件影响,还是要受到俄罗斯或者中国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