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那么中央是随主力转移还是继续留在陕北,这一选择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继续留在陕北,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陕北很穷,土地贫瘠,适不适合军队长期驻扎是一个问题。事实的确残酷,在后来的1941年,陕北遭遇严重饥荒,很多人饿死。在红军到来之前的1929年,也曾遭遇饥荒,饿死了人口的70%。

第二,是安全问题,陕北驻扎国民党大批部队,时刻在他们的威胁之下,同时周围土匪武装势力也很强大。主力部队撤走,留守部队仅有一万多人,能不能守得住。

对此,毛主席早已拿定注意。

1937年8月,延安连日滂沱大雨,泥沙俱下。一天,毛主席将萧劲光等人叫到他的书房来研究军事部署问题。

突然,毛主席掐灭手中的烟蒂,转身问萧劲光:“你说说看,中央根据地放在哪里好?”

萧劲光被主席这突然一问愣住了,毛主席说:“你们都说说,集思广益嘛!”

大家都不知如何回答,滕代远说:“主席全局在胸,一定有了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萧劲光突然想起一件事,那是刚到延安时,有一天主席约他出去散步,上了清凉山。看着眼前有山有水的景致,主席说:“你可不要小看延安这个地方,自唐朝以后,这里就是边塞要地。我们走了二万五千里,几乎把所有根据地都丢了,只剩下这一块落脚之地。这是我们的资本,我们要在这里扎根。”

停顿了一下,主席又补了一句:“还是陕北好哇!”

毛主席虽然主意已定,但要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也不容易。

其实,关于中央根据地的选择,在长征时已发生过冲突,张国焘主张在川康地区建立根据地,认为那里条件好。但中央坚持北上,在陕甘建立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陕北后,现在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央是随主力到华北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根据地,还是就就在相对贫瘠的陕北呢?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打算开一次会议,决定这一问题。会议地点在哪里呢,毛主席让萧劲光到洛川找一个地方,还特别叮嘱不要放在县城。这便是洛川会议。

延安这么大,毛主席为啥把会址定为洛川呢?第一是因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三原,曾策应“西安事变”,西路军部队刚刚到达延安。地址放在洛川,刚好是中间位置,两支军队都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8月22日,参会代表齐聚冯家村,这里离洛川县城有十几里路。会议的最后一项议题便是建立抗日后方根据地问题。毛主席指出,红军主力开赴前线,要留下一支部队巩固陕甘宁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抗日大本营。但是参会代表基本都是反对在延安建立大本营的,认为这里地廋民贫,不宜作为抗日大本营。也担心主力走了,根据地守不住,强烈主张中央随主力走。

毛主席坚持认为,后边有“家”,开出去的部队才有回旋余地。中央留在陕北,有利于指导敌后抗日根据地。

大家一时争论不休,意见分歧很大,很难达成统一意见。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人站了出来,坚决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他就是萧劲光。

萧劲光大声的说:“我同意毛主席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劲光

这一声打破了会场的气氛,大家都凝视着萧劲光。因为萧劲光资历老,北伐时就是中将军衔,还在苏联军事学校深造过,他的话很有分量。

萧劲光从军事角度做了分析:

“陕甘宁根据地是七年内战后留下的唯一根据地,是我们出征抗日的唯一依托,而且中央在这里扎根是有条件的。”

第一,地理条件上,交通不便,有黄河阻隔,敌人势力薄弱。而且过了黄河就是华北抗日战争,便于指挥。

第二,群众基础好,这里群众觉悟高,已经打了两年的基础,主力在前线威胁牵制敌人,我们再留一支部队,中央立足是可以的。

此话迎来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说服了,同意中央留在陕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会议,萧劲光算是立了大功,事情证明中央留在延安是正确的。在这里中央指导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1948年3月28日,毛主席才率中央机关离开延安,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境内。这也正是毛主席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