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的摄影之旅。

久保田博二在摄影界可谓是名声显赫,尽管他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在那个特定的国际环境下,想要自由进出中国进行拍摄,却面临着重重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格外眷顾,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时刻,久保田博二得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获得了在中国各地拍摄的许可。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样,久保田博二为了捕捉每一个角落的风土人情,先后5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记录下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各省份的独特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繁华的上海到风景如画的桂林,从遥远的新疆到充满历史韵味的南京,久保田博二的镜头下,28个城市的影像生动再现,即便时过境迁,这些老照片依旧能唤起人们心中那份深深的怀旧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这座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城市,即使在改革开放初期,其繁华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街道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乎占据了整个街道,只留下狭窄的空间供车辆通行。在如今汽车遍布的街道上,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不禁感慨万分,难以想象当时的上海是多么的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街道和弄堂,处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现在的人情冷漠不同,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照片中的一群大老爷们正在打牌,每个人路过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观棋不语”,打牌亦是如此。看着他们和谐的场面,似乎没有人因为出牌问题而发生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保田博二每到一个城市,都会短暂停留,然后乘坐火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在火车上,他拍下了人们消遣时光的情景。当时电子产品尚未普及,人们通过打牌、读书、观局等方式打发时间,车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的新疆吐鲁番,广阔的土地上,两位行人正骑着驴车赶路。尽管照片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但从他们穿着短袖和单薄外套来看,当时应该是炎热的季节。如今,驴车已经很少见,那些曾经骑过驴车的人,看到这张照片,或许会忍不住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喀什,拥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当时的人们穿越沙漠,只能依靠骆驼。这些骆驼不仅是当地人的交通工具,也是游客租赁的对象。如今,骆驼更多地被用于观光,但无论何时,它们都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巴扎每周都会举办的集市,久保田博二恰好赶上了这个热闹的时刻。不论哪个年代,哪个地方,集市总是人们最喜欢的地方,更何况这里的商品物美价廉。当时来这里交易的大多都是维吾尔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人,无论何时都是最勤劳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已经没有“男耕女织”的说法,农忙时节,妇女们也要去田里帮忙。她们肩扛耙子,穿着朴素,匆匆赶往田地。白马寺外人来人往,从简单的画面中,我们也能看到人们的众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皮筏子,是用完整的羊牛皮制成的筏子,在以前是非常重要的水上工具。不过,这种手艺只在宁夏和黄河中上游附近的城市才有。如今,这种特别的工具已经很少见,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吹牛皮”,却与它有着密切的关系,常用来讽刺那些说大话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在南京的人,对这两座石象一定非常熟悉。没错,这就是著名的明孝陵。由于保存得当,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这些石象的存在。它们已经成为了一个“拍照打卡”的地方,照片中是一群小学生在郊游,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上前抚摸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表演者身上的红绿配色服装和脸上的“高原红”,我们就能猜到这是中国的大东北。正值新年,吉林举办了踩高跷活动,热闹非凡。不过,人们也有一个疑问:在如此光滑的雪地上,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井然有序地行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海边的三亚渔民,正忙着将捕捉的鱼抬往岸边。海口被密密麻麻的船只“霸占”,人们都在享受丰收的喜悦。尽管只是通过照片,我们也能感受到鱼的品质很好,毕竟当时的海洋污染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日本也没有向大海中排放核废料,人们吃得更加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西景德镇已有2000多年的冶陶历史。尽管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陶瓷工人仍然会细心检查产品,生怕一个陶瓷有瑕疵就会影响当地的名声,对每一个顾客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何时,西双版纳都是中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里不仅景色秀丽,姑娘们也一个比一个漂亮。照片中的傣族姑娘穿着各色漂亮的服装,头戴不同款式的花朵,撑着遮阳伞,果然女人爱美是不分时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张图,我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小桥流水人家”。桥上,路人在匆匆行走;桥下,一艘小船缓缓划过;桥旁,有人洗菜洗衣,也有人忙着往船上搬运货物,满满的生活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尚是一个轮回,1983年的重庆,也有着很多穿着非常时髦的青年。他们身上的服装,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可能是照片中的青年们察觉到自己被拍了,立刻开始摆出各种造型,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的初中生,虽然穿的不是校服,而是乌兰浩特当地的服饰,但看起来也是整齐划一。由于当地的天气比较寒冷干燥,学生们的脸上都挂着“高原红”,看着有种莫名的喜感。从他们坚定的眼神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

当时相机尚未普及,正是久保田博二的记录,才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