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观课《即兴发言》(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执教者:吴春来

编者按

教师发展,主体在教师。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突破自我,决定了一位教师的职业发展速度与程度,决定了这位教师所站立的课堂能否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位教师能否引导一届届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者。本期专题聚焦“教师成长的自我突破”,呈现一线教师们破茧成蝶般的蜕变历程,追踪教师能力提升路线,描摹教师困惑并成长着的追光状态。敬请关注。

好老师小传:

吴春来,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名师培养对象,现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著有《理想新课堂:“五多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主编《教师喜爱的36堂名师语文课》等。

2020年12月,我评上了湖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距我参加工作刚满17年。常有老师问我:专业成长的密码是什么?一路走来,我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踌躇满志,亦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失落苦痛。前段时间,广东省正高级教师郑冬梅听完我的示范课,写下:他的“五多”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律动,充满了生长灵性。我的课也许没有郑老师说的那么好,但我的的确确是在课堂里成长起来的。

突破应试壁垒

向语文教育之道追寻

直到今天,还有一些教师从高一开始就实行题海战术,语文课堂沦为应试的文本解读,语文教学被速成的答题技巧所取代,文学作品被肢解,文字没有了生命,学生没有了灵气,教师也没有了个性……如此教学,语文的精魂何在?学生的发展何在?我大胆拒绝将语文教学习题化,主张学生多阅读、勤写作,构建“一体两翼”语文教育体系:阅读为主体,口才、写作为两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出口能成章,下笔可成文,走向真善美。

坚持阅读为主体。我坚持高一高二不布置做题练习,晚自习辅导不考试,让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成立班级图书馆,每名学生至少购买一本图书,然后交流阅读。三年下来,有学生读书近百本。

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教学。我鼓励每一名学生登上讲台,争取做到出口便成章。基于学情差异我提出不同要求:有基础者可以即兴演讲,基础稍弱者可以写好讲稿演讲;高一高二重在叙事,高三重在议论;开设朗诵训练课,一个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在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的口头表达。

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周记教学采取“自由阶段—欣赏阶段—模仿阶段—训练阶段—讲评阶段”五环节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我就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周记本,写作时不受文体、字数限制,把写作的权利真正交还给他们。坚持创办班刊《雏凤清声》,把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刊登在班刊上,让大家共同学习。不断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时而欣赏,时而点拨,时而训练,讲与练结合,读与写共生,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得以提升。

我在教学一线待了11年,这恰恰是我修炼内功的11年。学生阅读,我亦阅读;学生写作,我亦写作;学生即兴演讲,我亦即兴演讲。所谓的教学相长,大抵如此吧。

突破学段壁垒

向语文课堂之本真追溯

语文教育的落脚点在课堂,虽然我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语文教育体系,但我的课堂教学能力还不够。

2014年,我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被调往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担任专职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兼任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这对于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尤其是跨学段。还好,我从2010年起就开始研究小语名师课堂,如窦桂梅的主题教学、薛法根的板块教学、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作为高中教师,我感叹于小学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

光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2015年5月7日,这是我语文教学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因为我上了一堂小学语文课《彩色的非洲》。我带选手为全省教学竞赛备课时,选手对我建议的教学设计理解不了。选手急了,大伙都急了。于是有人提议:“吴老师,要不您亲自上一节课吧。”这样的建议,让我有点尴尬——我从没上过小学语文啊。迫于无奈,我硬着头皮,应允下来,花了一个中午备课,下午走上了讲台。没想到,课堂很成功。也许正是因为勇敢地走出了这一步,我才有信心继续前行。同年5月19日,省教研员吴亚西老师安排我在中南大学学术报告厅给全省小学语文教师评课,那一次掌声、笑声不断,我的名字被湖南小语教师记住了。

2016年暑假,在天津我有幸与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一起参加真语文活动,他执教《推敲》。会后与他交谈,围绕课堂设计的意图,我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他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春来,只有你读懂了我的课。”后来,《语言文字报》的编辑约我写稿,谈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我写出了自己的观点:语文还是语文,只是学情不一样而已。正是因为跨学段研究语文,我才尤其重视学情;正是因为重视学情,课堂上我始终关注着学生,课越上越进步。我的跨学段研究与实践成果《发现语文》于2018年1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还有幸被中国教育新闻网列入“2018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一人的研究力量毕竟是有限的,2018年我带领“春来咏语”教研团队的教师们一起悟课。大家细读赵谦翔、钱梦龙等36位名师的课堂实录,提炼出36种方法,共同完成《教师喜爱的36堂名师语文课》一书,201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窦桂梅老师写下这样的推荐语:36堂语文课,36种教学设计,36种教学创意,36道精神盛宴,36种教学风格,这是一部教学艺术看得见、用得上的教学实践指导书。为何语文教学难?通过跨学段研究,我得出这样的思考:教师要懂得教材、懂得学生、懂得教法。而这些基本常识,恰恰被我们忽略了。

突破学科壁垒

向课堂之基本规律探秘

我曾经说:何以解忧,唯有上课。但我始终对自己的课不满意,我也一直在追寻课堂的基本规律。

2017年,我的教育人生又一次出现转折。我去湖南省东安县凡龙圩学校担任“第一校长”,负责全校的课改工作。我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里,我不仅进行了跨学段研究,更重要的是进行了跨学科研究。担任“第一校长”期间,我发现各学科教师讲课有一个共同特点:教师很少到学生中去,很少让学生展示,很少让学生提问,很少让学生思考,很少让学生讨论。于是,在教研会上我提出了“五多课堂”的做法: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讨论。我自己尝试用“五多”的方式去上课,课堂发生了很多改变。

2019年12月13日,于我而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湖南省蓝山县教育局为我举办“五多课堂”研讨会暨吴春来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分别执教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一节示范课。那一天会场坐满了教师,连走廊上也站满了听课者。有教师这样评价:吴老师的课让我们如拨云见日,又如饮甘露,如沐春风,这是一次精神上的引领和行为上的释放。但我知道,在教与学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跨学科研究过程中,我努力去思考学科间的共性,如科学课要培养动手的能力,数学课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音乐课要培养听的能力,美术课要培养观察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指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好的课堂,应该是思维的王国。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我渐渐提出“教师清清楚楚教,学生明明白白学”“少告诉,多发现”“跟着学生走,帮着学生学”“有教有类,因类施教”“以课文所载之道育人,于教学过程育人”等教学主张。2023年4月,我的专著《理想新课堂:“五多课堂”的构建与实践》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3年,我南下广东。广州市南沙区七所学校率先展开“五多课堂”研究,我全程指导他们的课改。我一所一所学校跑,看到课堂上师生的变化,由衷地高兴。东涌一小王校长曾深情地对我说:“我们以前老说以学生为主体,但一直没找到方向,现在搞‘五多课堂’改革,学生的变化太大了,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跨学科研究,让我从单一的语文课堂走进了课堂的深处,这是我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页。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信奉“生无所息,孜孜以求”八个字。三尺讲台,一生荣光;一念家国,一生守望。作为教师,我唯有在课堂上不断突破,才能实现职业价值。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02日 第04版

作者:吴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