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据外媒爆料,这家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决定在印度再加码,投资高达120亿卢比(约合10.4亿元人民币)扩建厂房。这一举动似乎预示着富士康正加速其全球生产布局的调整。然而,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07年,富士康就已悄然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为今日的“大迁移”埋下了伏笔。随着苹果公司提出供应链“去中化”战略,富士康紧跟其后,大刀阔斧地辞退了34万名员工,关闭了20家大陆工厂,转移了价值2万亿的产能。郭台铭甚至豪言:“随时可以撤离大陆。”

如今,富士康再度加注印度,各大外媒似乎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衰败”,纷纷幸灾乐祸。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经济离不开我,我来建厂就是给大陆赏饭吃。”郭台铭的这番话,不禁让人回想起富士康在大陆的辉煌岁月。改开初期,内地为吸引港台投资,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富士康借此东风,迅速从深圳扩张至全国20余座城市,巅峰时期拥有44个厂区、120万名员工。郭台铭本人也凭借这一波红利,身家飙升至160亿,多次蝉联台湾首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依靠内地发家的郭台铭,如今却响应苹果公司的号召,将产能大举外迁。河南省曾倾尽全力支持富士康,如今却面临被“背刺”的风险。数据显示,富士康郑州厂区曾拥有30万名员工,但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锐减至7万。

富士康的出走,是否真的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衰败?事实恰恰相反。在富士康撤离后,立讯精密等国内企业迅速填补市场空白,不仅稳住了制造业的阵脚,还在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比亚迪、“瑞健未来”等一批实力强劲的企业崭露头角,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科技领域,瑞健未来研制出全球首台1.9倍大气压“时光珠”民用抗衰高压氧舱,为抗衰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证明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实力,也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富士康在印度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印度基建落后、工厂频繁停水停电等问题,导致iPhone15的出货时间一再延迟,机型合格率也远低于中国。更令郭台铭头疼的是,印度素有“外企坟场”之名。不少外企在印度投资后,都遭遇了天价罚单等困境。富士康在印度投资的芯片工厂也已被宰了30亿美元,但郭台铭似乎并未吸取教训,依然义无反顾地再投10亿。

中国制造业崛起势不可挡,富士康的“印度梦”能否成真?

从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到生物科技领域,中国企业的崛起已势不可挡。与此同时,富士康在印度却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不仅让人思考:富士康的“印度梦”究竟能否成真?而中国制造业又将如何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与挑战?

富士康的加码印度,无疑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中国制造业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和完善自身实力,以应对未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郑重声明: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