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消息让人悲痛,心情又五味杂陈。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公正评价都不能给她,那我们民族的良知到底在哪里?

6月24日下午,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的公交站台上,一对日本母子在等待日本人学校的校车。当校车停靠在公交站台后,导乘员胡友平下车,接日本小朋友乘车。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有一名陌生男子靠近,二话不说掏出一把刀直接刺向这对日本母女。这一幕正好被胡友平看到,她不顾一切上前劝阻,并挡在了两位日本人的前面。凶手对着胡友平连刺数刀,随后巡逻民警赶到,才控制了现场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嫌犯被当场抓获,日本母女和胡友平被送到医院治疗。日本母女伤情轻微,母亲当天出院,孩子也只是受了轻微伤。而日本人学校工作人员胡友平因为被刺数刀,伤势严重,经全力救治,最终不幸遇难。

6月27日,苏州警方发布公示,拟提请苏州市政府追授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在网上进行公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歹徒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行为,放在任何场合都应该是“见义勇为”的典范。然而因为胡友平保护的对象是日本人,网上竟然出现不少不同的声音,他们不仅不认为胡友平的行为是“见义勇为”,甚至还怒斥胡友平是“汉奸”。

因为日本和中国的特殊历史,我们对日本人的民族感情的基调是不会变的。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那段时间,我们基本上对日本的印象还停留在学习和经贸上。但随着日本和美国在遏制中国崛起的路上越走越远,以及一些民族主义思潮通过互联网传播,中日关系的恶化与日俱增。

无论是教科书上还是最直接的道理,普通群众和国家政治不能划等号是一个普遍的认知。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极端的案例越发越离谱,尤其是在流量时代,抨击日本就是流量密码,比如“战马行动”、“香飘飘事件”、“铁头靖国神社喷漆”事件,都曾让一些人尝到了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街头那位外地无业游民,把日本人学校校车的乘客作为袭击对象,似乎就成了刺秦的“荆轲”,每一个日本人都应该遭受我们历史上的痛苦,伤害“敌人”就是英雄,才是这位袭击者向素不相识的人下狠手的内心逻辑。

在这样的思想下,胡友平替日本人挡刀,就是阻碍凶手大义的“汉奸”,她的流血牺牲,似乎就没有了太多正义。而这样的思想在互联网上颇有市场,只是在主流思想的遏制下,还没有形成民族共识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一个强大的民族,应该有基本的良知和理性的思维,而不是被仇恨燃烧了理智的无脑者。任何为无辜者挺身而出的人,都是英雄,胡友平无论保护的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不应该有任何的区别。

退一万步讲,即便两位日本母女对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也不应该在街头被持刀处刑。对日本的仇恨,也不应该建立在欺负日本弱小百姓的身上,如果我们只希望清算过去的历史,我们和“鬼子”又有何区别?

如果胡友平不能被评为“见义勇为”,那我们民族基本良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