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一:发给BIDPO的传真

2005年金秋时节,联想接到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BIDPO)的邀请函,邀请联想作为定向单位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这正是联想产品设计最忙的时候。“我们要不要抽出精兵强将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呢?”联想创新设计中心高级总监姚映佳、设计服务总监李凤朗和设计战略总监仇佳钰凑在一起讨论。三个人最终一致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是中国人千载难逢的机遇。联想作为国际奥委会顶级合作伙伴和从北京走向世界的跨国企业,“无论眼下工作有多忙,不管最终能不能入选,我们都一定要参与!参与本身,就是联想在给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自己的贡献”。

2005年10月26日,正在国外出差的姚映佳委托仇佳钰回函给BIDPO,确认联想将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设计。当日,仇佳钰来到传真机前,将联想应邀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设计的确认函、联想集团和联想创新设计中心的介绍正式发往BIDPO。在传真扉页上,联想写下了对奥运火炬设计的郑重承诺。

让我们来重温传真扉页上那段充满激情的文字:“作为从北京起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联想非常荣幸能受邀参加2008北京奥运火炬设计活动!从北京申报2008奥运会开始,包括各环节的赞助、到奥运会徽的设计参与、到奥运比赛的技术设备支持,联想是对北京奥运会投入最深、参与最多、对奥运理解最全面的企业。相信凭借联想对北京奥运的无限热爱,以及优秀的设计能力和广泛的资源,我们一定能设计出奥运历史上最优秀的奥运火炬。”

在传真件的最后一页,联想做好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信心跃然纸上:

“作为高科技企业的代表,联想二十多年的产品创新经验和国际一流的设计队伍,这是保证火炬设计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我们拥有多次和奥运相关活动的成功合作,这是能做好奥运火炬设计的宝贵资源。为此,联想将组建由人文研究团队、工程技术团队、产品设计团队及核心技术合作伙伴四支专业队伍,必定能使设计的奥运火炬成为沟通东西文化、体现‘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重要载体和艺术珍品。”

带着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出奥运历史上最优秀的奥运火炬”这份沉甸甸的承诺和信心,联想创新设计中心87个年轻人组成的梦之队,从此踏上了布满荆棘但又充满激情的奥运火炬设计之旅。

花絮二:“北”字中国印

北京奥组委是2005年12月6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的,联想为什么会早在2005年10月26日就回函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确认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呢?这背后还有一个被称为“北”字中国印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征集是采取公开征集和定向征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在面向全球公开征集的同时,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将推荐部分有实力的专业工业设计单位,以及曾参加过以往奥运会火炬设计的著名国外设计单位作为定向设计单位,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联想10月份就收到了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发来的邀请其作为定向单位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邀请函。

联想之所以会收到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定向设计单位的邀请函,背后的原因在于,联想此前曾积极参与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并且最终提交了一个以汉字“北”字为原型,形似一个正在打太极拳的人形的中国印;众所周知,最后入选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方案是一个以“京”字为原型的中国印章。虽然联想这个同是中国印的方案与最终的2008年奥运会会徽方案失之交臂,但联想对于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从千年华夏文明中符号化出设计理念的优秀工业设计能力,都给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官员们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在访问联想时,还专门提到了联想设计的“北”字中国印章造型的北京奥运会会徽,说联想这个会徽设计方案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邀请联想作为定向单位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

花絮三:东方文明之旅

“联想要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出一支既能完美体现千年华夏文明和奥林匹克精神,又要经得起全球化背景下时空考验的百年奥运火炬经典。”在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过程中,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这支年轻团队心中始终怀抱的梦想。为了让这种梦想能完美地体现在火炬设计方案中,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在正式展开设计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在姚映佳安排下,商用产品责任设计师章骏,查阅了大量与奥运会有关的图文资料,对历届奥运火炬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梳理,最终形成数十页的翔实分析资料。这个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材生,后来成为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团队的常务负责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历届奥运火炬的分析资料,这些“贪心”的年轻人,还觉得很不够。2005年11月17日,正在新加坡参加红点设计颁奖典礼的仇佳钰、章骏和赵宇一行,在颁奖的闲暇,忙里偷闲赶到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参观。在这个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全球顶级设计大奖中,联想一举获得了金奖和至尊奖,应邀赴新加坡领奖。来到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他们在各种东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能站在更客观的视角上去理解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从中抽象出能融入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华夏文明符号。在这聚合了众多东方文明的文化圣殿里,他们时而“东张西望”,时而驻足思考,时而轻声讨论……他们似乎要把博大东方文明的精华一口气装进大脑,然后再去融合、去抽象……最后,他们在博物馆内席地而坐,兴奋地谈论着各自对华夏文明和整个东方文明的理解,讨论如何能抽象华夏文明的符号并融入到奥运火炬设计中……那一刻,他们似乎已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他们再次抬头看看窗外,美丽的新加坡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花絮四:纸卷造型创意诞生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是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全员参与的“群众运动”。2005年11月25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借半年度总结会议之机,在九华山庄进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创意元素头脑风暴。最终入选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祥云”方案的“纸卷造型”,就是在这次头脑风暴中诞生并在众多方案中崭露头角的。

这次创意元素头脑风暴的场面热烈空前,很多设计师在一年多以后回忆起来当时的场景,对很多细节还都记忆忧新。87个来自中国、德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等不同文化背景、横跨十多个专业的设计精英,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由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的人员构成。

在跨专业、多文化背景的融合碰撞中,长城!如意!灯笼!糖葫芦!风筝!竹子!纸卷!龙!火运……这些带有鲜明华夏文明特征的文化符号,都成为联想设计师们创意元素的源泉,并在他们的生花妙笔下逐渐勾勒成为四五十个鲜活的创意草案,一个个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我创意的火炬方案,原型是纸卷,纸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更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使者。纸卷造型的奥运火炬,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能很好地表达向世界传递华夏文明的美好愿望,也与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吻合”,仇佳钰一面在平面图上讲述自己的创意元素,一面用一张A4纸卷出火炬的造型。轻灵别致的纸卷造型、纸卷背后蕴含的千年华夏文化内涵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以及仇佳钰形象化的展示,当场得到了不少设计师的积极响应。

这些设计师跨专业、国际化的背景,让这些充满创意的设计草案尽情徜徉在东西方智慧的碰撞和融合中。除了仇佳钰那个看似随意但内涵深刻的“纸卷”造型外,这次创意元素头脑风暴还诞生了“长城”和“火云”的创意元素。长城成为后来联想向北京奥组委提交的三个奥运火炬设计方案之一,而“火云”这个创意元素,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会潜移默化地推动了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团队最终将“纸卷造型”和“云”融合起来。尽管从创意草案到北京奥组委最终认可的设计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联想已在从华夏文明中抽象创意元素并且站在全球化背景下用奥林匹克精神来考量创意元素这个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花絮五:代号“Fire”

对奥林匹克精神和理解奥运火炬的翔实梳理、新加坡东方文明博物馆之旅以及奥运火炬创意元素头脑风暴,为联想正式启动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12月8日,北京奥组委开始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的第三天,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在喜马拉雅会议室召开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团队启动仪式。按照联想的传统,每次执行重要任务的项目团队都会有一个名字或者说代号。比如说,联想申请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项目代号,称之为“007”。有了项目代号,不仅团队内部叫起来很亲切,还能很好地起到保密的效果。

这次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既是特别重要的项目,又是要严格保密的项目。因此,一定要给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项目找一个很好的代号。德国设计师Florian建议这个团队代号就用“Fire”。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对,FIRE,就是FIRE!”。对于Florian,值得多花一点儿笔墨。虽然他在上面刚刚提到的创意元素头脑风暴上提出的PureFire方案,终因创意元素“不够中国”,未能入选联想提交给北京奥组委的三个方案,但在联想团队设计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整个过程中,他的热情和专业给整个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从另一种文化的视野,对设计方案提出很多建议。比如说,他认为,在西方文化中,龙往往代表着邪恶,因此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中,龙很难成为经得起全球化考验的创意元素。Florian和另一位来自新西兰的设计师CHIL的积极参与,对于保证联想最终提交的火炬设计方案,不仅能凝练千年华夏文明,还能契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国际化时代的时空考验,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奥运火炬设计,我们要尽力而为!大家重在参与,但不要有压力。”姚映佳安排工作的同时,不忘给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团队减轻压力。

章骏、史晓岩、康忠富和赵宇,分别成为设计、结构、工艺和推广四个子团队的负责人。带着似火激情,联想Fire团队上路了!

花絮六:云的诞生

对于设计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创意更富于挑战而又令人兴奋!

FIRE项目启动会后连续十多个日出日落,大家都陷入了奥运火炬创意的挑战与兴奋中。他们徜徉在联想创新设计中心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环境中,不断寻找着创意灵感的火花。从一楼象征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金木水火土五块石头,到四羊方尊等沉淀着厚重华夏文化的古代青铜器模型,从阅览室里有关建筑、装饰、剪纸等中国文化的丰富资料,再到三楼方柱上飘逸灵动的中国书法史招贴……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如何才能找到既能承载中华人文精神,又能融入现代感的创意符号呢?

章骏试图回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回到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人文精神,回到原始器皿的“漩涡纹样”、“蔓草纹样”和“云纹”,回到传递人类文明的纸卷……这种中华文明的回溯,让久思不得其解的章骏一下子豁然开朗:仇佳钰的纸卷造型和“云纹”图样融合的“祥云”,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感觉嘛!云纹不仅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并且在建筑、雕塑、器皿和家具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云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云纹所传递的正是东方文化所独有的“面”和“线”的飘逸洒脱和内在的人文精神!对,就是这种感觉!“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章骏兴奋地失声叫了出来。

找到了祥云这样兴奋的创意元素,章骏开始为实现最佳的云纹效果辛苦奔波。他拿着数码相机徜徉在北京的老胡同,游荡在潘家园的古玩市场,穿梭在故宫等中国古建筑群……。书卷、窗棂、剪纸、墨竹……许多多多的概念在不断丰富“祥云”的理念,但也因过于芜杂而让章骏陷入迷茫和苦恼——原本清晰的“祥云”,似乎又逐渐变得模糊。

姚映佳及时地建议章骏,将窗棂纹样统一成“祥云”理念中的云纹。关键时刻的点拨,让迷茫中的章骏一下子又豁然开朗。——经过去粗存精,“祥云”,又变得清晰而纯粹!

花絮七:“凤凰”涅槃

当章骏为他的祥云不断地兴奋和迷茫之时,担纲手机数码类产品设计的设计师井旭东,从“凤凰涅槃”的故事中汲取了创意灵感,从凤凰中抽象出北京2008年奥运的火炬造型,并且用“凤回巢”的理念,将奥运火炬以及相关附件连接成一个完美动人的故事。

姚远和井旭东一起,去中国古代文明中去搜寻有关中国神鸟凤凰的描画。他们回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双鸟朝阳”雕刻。从那时开始,凤凰就和太阳、火焰、吉祥练习在一起。借助这些描画,他们不断丰满着故事的架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是鸟巢,火炬云游四方,踏遍五洲,终于在2008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最吉利的时辰,吉祥的神鸟,火神的使者有来到中国,飞回到鸟巢。凤回巢,一切是那么自然,一切又是那么合乎情理。

这个故事激动得德国设计师Florian连连说“Good!I like the story!”姚映佳也表示“旭东,你来做凤凰这个方向,我很放心!”

花絮八:奥组委地毯上的云纹

初选告捷,顺利进入“九强”。李凤朗带着章骏、史晓岩和康恩富,到北京奥组委听取初选的专家反馈意见。放眼望去,九支团队,不是中国设计业最有影响的公司,就是设计界顶尖高校。来听取反馈意见的代表,其中不乏中国设计业界前辈。“能和这么多精英为共同的梦想来努力,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李凤朗默默地自言自语。

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祥云”图样的章骏,在走进北京奥组委会议室时,习惯地看地板上的花纹。居然是云纹!章骏心里一动,差点儿失声叫出来。

开始一对一的方案沟通,由联想FIRE团队第一个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由北京奥组委官员、国内外顶级工业设计大师和火炬技术专家等构成的评审组,高度评价了联想“祥云”设计方案。在书面反馈上,评审组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云纹、卷纸等元素的运用富有中国特色,具有故事性,火炬整体造型优美,令人印象深刻”。评审专家又对祥云火炬的手柄分界线比例、云纹图案大小形状以及浮雕效果、铭文和手柄红色选择等给出了一些建议。当听到北京奥组委领导说:“联想‘祥云’火炬设计方案在入选的九个设计方案中表现非常突出”时,李凤朗的感觉别提有多好了!以至于回来的路上,李凤朗驾驶汽车连续闯了两个红灯!“太棒了!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几个月以后回想起来,李凤朗似乎还能重新找到那种无法抑制的激动。

花絮九:精彩云纹 精雕细琢

作为千年华夏文明抽象出来的符号,云纹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的点睛之笔。恰如中国那句古训“好事多磨”,云纹图样的设计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就是为了这个云纹,联想FIRE团队对时而陷入“山重水复”的迷茫,时而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地。从最早头脑风暴的火云,到章骏将云纹和纸卷造型融合为一的火炬方案初稿,甚至一直到复选和终选,云纹图样一直是联想祥云火炬方案设计最难攻克的堡垒。

初选告捷后,对传统纹样有较深研究的张建华,和常成、章骏一起组成云纹设计子团队,负责推敲完善云纹设计图样。是采用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呢?云朵应该是怎样的大小?云纹之间应该如何呼应?……每一个细节的问题,几个人都反复推敲琢磨。从云头纹、螺旋纹到蝌蚪纹,他们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云纹设计图案。有时,子团队内部无法对云纹设计图样达成共识,他们就抓住FIRE团队的其他成员,征求对不同云纹图样的意见和建议。看似小小的云纹图样,陪伴着云纹设计子团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描摹勾勒的上午、激烈争吵的下午和冥思苦想的不眠之夜……

进入“四强赛”以后,联想FIRE团队还专程去中央工艺美院前院长常沙娜老师家,请常老师就云纹设计给予指导。常老师和蔼可亲地给他们提出了好多建议,毫无保留地给几个年轻人讲述她对体现中国文化的纹样设计的理解和洞察。讲到精彩之处,常老师还亲自用笔在纸上勾勒出纹样,给他们讲述云纹图样应该怎样收尾,应该怎样进行多方连续的优化。短短一个小时时间,从一代大家身上,几个年轻人学到不少图案设计的精妙激发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常老师指导下,云纹设计子团队又进行了反复推敲,最终拿出了满意的云纹设计图样。

花絮十:十八块色板调出地道中国色

“十八块色板”是在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过程中一个被频频提起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背后的主人公,是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色彩材料效果主管设计师周兰。

为了让跨越五洲传递的奥运火炬能向世界传递千年华夏文明,联想FIRE团队选用带有鲜明中国文化符号特征的漆红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主题色。因为中国盛产漆树,大漆的应用和漆器文化在中国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联想FIRE团队希望通过巧妙地将漆红色应用在“祥云”铭文、火炬把手和其它一些细节中,来传达热情喜庆、祥和内在的文化内涵。因此,怎样调出地道的中国漆红色,就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中反复斟酌的关键环节。

初选告捷后,周兰和章骏、史晓岩,几个人组成设计调整子团队,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反馈,做“祥云”奥运火炬的整体比例分析、整体造型调整和建模、红颜色的优化以及使用性的改进。

为了让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上半部云纹图样的漆红色能最完美地表现出华夏文明特色,周兰煞费苦心。那段时间,她不仅仔细研究了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收藏的各种不同时期的漆器的颜色效果,还频频奔波于北京各处的漆器古玩市场,去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古代漆器的图片资料,从中寻找对中国传统的漆红色的最好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周兰开始调制色板。每块色板调出来以后,她都要在不同的灯光下比较色板在不同场景下的视觉效果。为了弄清不同色板呈现效果的细微差别,周兰就拿着色板两两比较,反复琢磨。看着周兰那份执着的认真劲儿,FIRE团队的同事便忙里偷闲,开起了她的玩笑:“周兰,是不是你买钻戒的时候也没这么认真地比较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调制了三轮共计十八块色板,周兰终于调出了十足中国味的漆红效果。周兰还建议把火炬手握部分喷上漆红色的橡胶漆,这样不仅增加了火炬手使用时的触感,还使最终的祥云火炬上下都洋溢着东方文化细腻宜人的感受。

设计调整子团队在火炬上下两部分的比例是1:1还是黄金分割更好的问题上也煞费了一番心机。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设计战略总监仇佳钰多次参加设计调整子团队的讨论,用纸卷来模拟不同比例的呈现效果,反复征求大家意见。调整到黄金分割比,火炬看起来似乎是更优雅了一些;但是上下平分的比例更符合强调阴阳平衡、中正大气的中国式审美。联想FIRE团队最后还用铝材分别做成黄金分割比和上下比例是1:1的手板反复推敲,大家觉得还是上下平分的比例更符合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整体所体现的鲜明华夏文化特征。

花絮十一:穿过工艺“雷区”

随着云纹图案和设计调整相继进入尾声,2006年4月3日,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首席工艺专家韩小勤为首的工艺实现子团队,开始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方案手板制作这个充满挑战的“排雷”之旅。他们要两周多一点儿的时间里,突破火炬薄壁整体成型、云纹腐蚀雕刻、双色氧化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完成火炬手板。

薄壁整体成型,是最具挑战的工艺环节,但按工艺计划只有六天的工期。韩小勤亲自赶往浙江宁海,指导供应商进行工艺制作。整整五天五夜,韩小勤几乎都没合眼。提起那段日子,韩小勤说:“其实用线切割进行火炬内外表面成型的时候,加工速度并不快,因此并不是没有时间睡觉,只是我一闭上眼,脑海里就都是‘祥云’火炬的影子!如果是用橡皮泥做立体模型,哪里弄掉了一块儿,我还可以再找一块儿橡皮泥补上去,但是铝合金切削加工,一旦哪个环节出了点儿闪失,切下来的部分就没法子补上去,就会功亏一篑!我放心不下火炬,就索性到车间里面守着线切割机加工。”到了最后切割上下端面的收尾阶段,恰好赶上是晚饭时分,韩小勤凭着自己30年工作经验形成的职业感觉,隐隐感觉到切割程序好像有问题,立刻叫停进行切割程序验证。好险!切割程序果然有问题!韩小勤于是亲自编程,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并坚守在机床旁直到完成最后的端面切割,火炬外型整体成型顺利实现。

听到韩小勤从定海传回的“火炬整体成型成功”的好消息,FIRE团队成员都长出了一口气。章骏也在确认完色板颜色后从常熟飞回北京,等待云纹图案加工进展顺利的好消息。2006年4月12日,常熟合作工厂消息传来,但并不是大家预想的好消息!来自工厂的照片显示,云纹效果显然没做好,表面有明显杂点!

云纹图样雕刻“触雷”,两根“祥云”火炬造型铝件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FIRE团队有点儿坐不住了!关键时刻,李凤朗当即安排韩小勤和章骏亲自赶往常熟坐镇工厂。第二天早晨七点,韩小勤和章骏赶往机场。飞机晚点,飞抵上海已是下午两点。改乘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常熟的供应商已是日薄西山,看看时间已是傍晚5点半!章骏和韩小勤马上和供应商一起开会探讨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结论是图案腐蚀前的遮蔽工艺有问题。两根火炬造型铝件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是在目前基础上修改完善,还是重新制作?章骏和韩小勤抓紧跟李凤朗电话沟通。李凤朗建议韩小勤和章骏想办法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完善。

章骏带着自己亲自从工厂里挑选出的两个经常做纹样修补的熟练工人,开始长达几十小时的漫长手工修图。修图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将修补好的铝材进行一系列酸碱处理之后,火炬上半部分的云纹图样还是与期望的效果有很大差距。时间紧迫,就这样将就了,还是大胆一搏?就这样把不满意的方案提交给北京奥组委显然不符合FIRE团队一贯追求完美的风格。征得李凤朗同意,韩小勤和章骏采用模具蚀纹工艺做最后一搏!

这是一个相当有挑战和风险的决定!经过前面几轮处理,要做云纹图样处理的火炬上半部分管壁已相当薄,最薄的地方甚至还不到0.4毫米!接下来工艺处理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先要打磨抛光。章骏和韩小勤坚持采用手工抛光以确保万无一失。做抛光的小伙子想趁着章骏不注意,把铝材拿到机床上抛光。章骏疯了似的抢了过来,并决定换一个老成持重的老师傅来做手工抛光。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点多,在老师傅唰唰的打磨声中,章骏和韩小勤提心吊胆地穿过了抛光这道“雷区”。

为确保在薄壁上蚀纹和着色的成功,韩小勤和合作工厂一起在样板上做了大量试验,积累了丰富经验。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了应对措施。2006年4月18日,对联想FIRE团队来说,是一个吉利的日子。23点58分,“祥云”火炬终于跨过了蚀纹和着色两道难关。章骏高举着做好的“祥云”火炬手板,兴奋地大叫“谁要也不给,谁要也不给”。——因为,这里面承载了太多的汗水、泪水和兴奋!

兴奋让章骏忘记了千里奔波和彻夜修图的疲惫,4月19日凌晨2时50分,章骏怀着无法抑制的兴奋心情,给FIRE团队全体成员发送邮件分享成功时刻的喜悦。

花絮十二:完美呈现 复选告捷

火炬手持的下半部分喷涂了漆红色的橡胶漆,上半部分在银色的铝基色上雕刻了精美漆红色云纹图案,富有现代感的银色和中国传统的漆红色相互映衬,显得既有千年华夏文明特色,又不失科技时尚和现代感。“祥云”火炬手板放在衬了黑色丝绸的精美红木包装盒里面,红木盒子外面又雕刻了精美的云纹图案,给每个评委准备了一副印染了红色云纹图案的精美白手套……这个精彩的场景,就是2006年5月13日,李凤朗、章骏、史晓岩和韩小勤代表联想FIRE团队在向北京奥组委评审专家做奥运火炬设计的复选呈现。完美体现千年华夏文明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设计理念、工艺超群的设计手板、精彩纷呈的推广展板以及包装和手套等一丝不苟的细节,给评审团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李凤朗对很多细节都做了精心准备,细到高度、重量等每一个细微的数字。呈现之后,一位外国评委用英文问李凤朗,“祥云”火炬的总重量是多少?李凤朗胸有成竹、精确地给出了答案:预估重量1010克。外国评委给李凤朗报以了赞许的眼神。“这一定是我们的加分项!”几个月以后,每每提起复选呈现的场景,李凤朗还是对这种情景、那种感觉念念不忘。

当天夜晚,李凤朗便得到了北京奥组委反馈:FIRE团队的精美设计和精彩呈现,得到了北京奥组评审团高度认可,联想提交的“祥云”奥运火炬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复选。

花絮十三:深夜PK

到了冲击“奥运冠军”的最后关头了!姚映佳向联想集团CTO贺志强汇报。此前,贺志强一直认为联想参与奥运火炬设计很有意义,在幕后默默地给FIRE团队各种支持。贺志强和姚映佳讨论决定,由姚映佳直接向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汇报!

2006年6月27日13:00,姚映佳主题为“联想项目紧急沟通!重要!!”的邮件抄送给杨元庆;13:04,姚映佳收到回复:“我们还是尽快开个会来决定。请映佳召集。”这个过程,仅仅4分钟。至今回忆起来,姚映佳还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作为年营业额13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杨元庆能在第一时间回复姚映佳的邮件,足以见得他对联想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是何等重视。

当天下午,杨元庆、陈绍鹏、贺志强、李岚和刘晓林等几个高管层和姚映佳就奥运火炬方案终选汇报专门开会讨论。由谁来向北京奥组委呈现火炬设计方案,是讨论的核心话题。最后,大家决定由两个人分别从联想和联想奥运火炬设计团队的角度进行汇报。杨元庆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可作为一个汇报人,从联想集团角度向北京奥组委汇报。对于另一个汇报人的人选,姚映佳极力推荐陈绍鹏,认为陈绍鹏语音浑厚,演讲也很有感染力;陈绍鹏对这次汇报也非常重视,表示自己作为候选人随时准备上阵。陈绍鹏仔细考虑了一番,又郑重推荐联想著名的才子——神采飞扬而又激情四射的副总裁刘晓林。杨元庆当即拍板:另一个汇报人通过PK在三人中产生。据联想副总裁李岚回忆,通过几个高层领导直接PK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由哪位向领导汇报,在联想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上,这似乎还真是第一次呢!杨元庆等联想高层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格外重视,促使联想引入了PK这种时尚的“决策机制”。

晚上,杨元庆、陈绍鹏、贺志强、李岚、刘晓林等联想高层以及姚映佳、李凤朗、仇佳钰和章骏等联想FIRE团队核心成员就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方案终选汇报召开了“扩大会议”。由于刘晓林等高层傍晚都还有其他重要安排,会议开始时已是夜深人静。

杨元庆亲自和大家讨论修改汇报用的演示文稿。基于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理念的深刻理解,杨元庆高屋建瓴,建议FIRE团队进一步抽象凝练“祥云”理念,务必做到文字简洁而又内涵丰富。按照他提出的建议,在“祥云”理念 “渊源共生,和谐共融”八个字基础上,将火炬设计的核心诉求, 提炼成“云纹”、“漆红”、“人本”和“科技”四个要素来传递。

陈绍鹏、刘晓林和姚映佳的PK另一个汇报人,是当晚会议的重头戏。三个人都非常重视,一丝不苟地进行了精心准备,并以实战方式做了认真演练。杨元庆认为,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方案总指导姚映佳来汇报,更能体现联想工业设计团队的精神风貌。于是当即拍板:“就是映佳了!”接下来,杨元庆又询问了汇报细节,比如说,是按稿子来讲,还是背稿子讲,杨元庆和姚映佳之间如何配合,等等。杨元庆等联想高层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终选汇报的重视,让FIRE成员倍受鼓舞。

向窗外望去,整个上地园区已笼罩在深深的夜幕中。联想高层还依然在杨元庆办公室旁的会议室里精心演练着。刘晓林此前亲自给杨元庆准备了汇报的演讲稿;杨元庆还是觉得还是不够完美,又字斟句酌,圈圈点点,做了不少修改;姚映佳曾屡屡应邀在国际国内知名设计高峰论坛上做主题发言,有着丰富的临场演说经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刘晓林和姚映佳一起,又对方案汇报的遣词造句和肢体语言反复推敲斟酌。杨元庆和姚映佳要用最凝练的语言、最完美的方式将联想精心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呈现给北京奥组委。因为这背后不仅包含着FIRE团队成员一年多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正承载着二万七千名联想人对奥林匹克、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企盼和祝福。

花絮十四:黑西装和黑唐装的完美演绎

2006年6月30日,杨元庆、刘晓林、姚映佳和李凤朗带着联想火炬团队三十四个年轻人的梦想、带着两万七千名联想人的期盼,前往北京奥组委向北京市市长、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和其他高层进行奥运火炬终选汇报。当四个人清一色黑色正装步入会场时,在座的领导们都读出了他们气势和自信,在和蔼的眼神背后,流露出肯定和赞许的神色。

杨元庆一身黑色西装,他站在整个联想集团的战略高度,阐述了二万七千名联想人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企盼和祝福,讲述了联想集团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祥云”的巨大投入和参与热情,表达了联想这个从中国北京走向世界的年轻的国际化企业,希望借奥运平台进一步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梦想的美好愿望。

姚映佳则一身黑色唐装,举头投足间洋溢着设计师的睿智和风采,配合着精心准备的演示文稿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方案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设计理念以及“云纹”、“漆红”、“人文”和“科技”对“祥云”理念的传递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一理念,无疑完美地契合了北京2008奥运会对火炬设计的期望,符合追求友谊、和平、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

杨元庆和姚映佳对于联想、对于联想奥运火炬设计的完美演绎,使原本精彩无限的“祥云”火炬设计方案更加锦上添花,得到了北京市奥组委领导的肯定。

汇报回去的路上,姚映佳和李凤朗的手机铃声就响个不停。联想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副总裁刘晓林、副总裁李岚等联想高层和FIRE团队成员陆续发短信或打电话给姚映佳和李凤朗,询问下午终选汇报的情况。晚上6点,姚映佳的手机铃声响起,是杨元庆的号码!他的心情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了!杨元庆用充满喜悦的声调告诉姚映佳,北京奥组委官员对联想以及联想提交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方案,表示非常满意和感谢,勉励联想继续努力,做好后续扩展设计和工程化工作!放下电话,姚映佳第一时间发短信给陈绍鹏、给刘晓林、给李岚、给FIRE团队的核心成员,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花絮十五:郑重交棒

对于联想FIRE团队来说,通过终选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开始。大家又紧张地投入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方案的扩展设计和工程化的繁忙工作中。整整八十一天,联想FIRE团队顺利完成烽火台、点火器等火炬拓展设计,并且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密切配合,完成了奥运火炬的工程化。

2006年12月16日,火炬设计团队的带头人姚映佳和李凤朗,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技术验收会的现场。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先生饶有兴趣地用双手把持着火炬,试图用嘴来吹,全场一片笑声。“祥云”火炬通过了北京奥组委的工程化验收,也经受住了蒋效愚先生的“考验”。至此,火炬的扩展设计和工程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6年12月21日,联想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联想副总裁李岚,代表联想设计团队、代表二万七千联想人,将饱含企盼和祝福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正式递交到了北京奥组委。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献上一支体现千年华夏文明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祥云”火炬,联想人用自己的激情和专业,在奥运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绍鹏、李岚正式递交火炬

http://tech.163.com/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