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牧青 亚太产业基金服务中心中国区董事

南方IT沙龙第31期嘉宾精彩语录:

关于本土VC的演变

曹迪军:本土的VC未来三年要经历一个炼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自于我们本身国内资本市场的变化。2007年积累的项目到未来一年两年都消化不了,就可以想象一下在2008年投资行为如果还是集中后期会等3—4年,所以会经历一个炼狱的过程。这个炼狱过程会让本土VC学会怎么做投资。

曹迪军:国内的VC我们国家的政策对外资的VC是不公平的政策,限制了很多领域,同时也限制在国内的板块推出的行为,包括我们近期要求视频网站必须是由国有控股的公司来经营,这样是对国外VC的一种打击,这个正是本土VC的机会。

刘启发: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天使投资者,中国的天使投资很多在于人脉资源方面,在国内市场这块,往往是人脉资源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我觉得VC的优势很多方面是立足于早期,立足于这些有资源的项目。如果要立足的话,在早期你比不赢别人,在前期或者种子期或许可以。

刘冰云:现在风投很热,肯定是有跟风的情况,中国人显不得不够理智,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在里面,很多狂砸钱,赔的时候是痛哭流涕。

曹迪军:为什么本土的VC不愿意投互联网,或者中国的板块那么少的互联网企业,这个是从历史讲到今天可以讲很长很长的故事。但是我今天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不光是因为我们政策,而是由本土VC的理念决定的。

刘启发:我个人的看法,从本土VC来看,也不是说完全不投互联网,假如某些互联网的创业项目是盈利或者收入增速比较快,或者活跃用户量增长很快,本土VC也会投的。但是,往往很多纯的互联网项目很长时间都没有盈利或者很少的收入,这样本土VC的投资就比较谨慎。而国外的VC从资金规模等方面都有优势并可以包装一些互联网项目,在纳斯达克上市,可以带来融资效益,他们有国外这类资本运作资源。本土VC实际上是比较缺少这种资源,所以怎样做,就要实在一点,你做传统行业,或者做电信行业和教育行业,在挣钱,钱实实在在投下去,今年盈利明年还可以有一定的盈利增长,但是看很多互联网项目今年在烧钱,明年还继续烧,没有那么多钱后续的资金又跟不上,钱不是白投了吗?

关于中国互联网未来的机遇

曹迪军: IDG一开始在互联网第一轮作为门户也好,媒体也好,已经投进去了,第二轮在等待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的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到来就代表着任何一个行业,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来发展的行业,或者压缩这个行业的成本,减少这个行业的成本,还是缩短这个行业的距离都是一个很好的事。

汪牧青:互联网的创业者不要再去搞单边主义,应该多边。一个方面就是互联网跟传统,跟其它项目的进行联系。要看你这个项目对产业链的影响力,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要和行业的资源结合起来,不能单看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

刘冰云:2007年就是这样的特点,很多做早期的VC就转入做成长期,成熟期或者后期,现在上市之前的项目不管什么产业都有人抢,尤其是早期的TMT项目很多人就不会去看,这是一个趋势。

汪牧青:在5分钟讲出你战略的核心价值点,如果没有讲出来,你下次要讲。核心关注点就是战略,风险投资投资怎么能不关心战略,是不可能的,一定最关心战略。

曹迪军: IDG当年在投互联网的年代,中国诞生了多少好的去联网企业,从2006年开始,2007年,这不是说因为我们投资取向发生了改变,而是市场改变了,互联网的新项目,能讲的故事也好似乎已经到了比较高的峰值,互联网作为门户也好,媒体也好,已经走到了顶峰,下面互联网作为工具、平台的发展,还没有开始,所以在这个时间,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开始热,我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行业,所有的资本都是确定的,不可能这个行业进入冷的阶段我还在一个劲的投。

VC对创业者的忠告

曹迪军:这个世界上适合创业的人可能万分之一都不到,我们的政策开始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但是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这个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做。如果今天在场的各位都创业了,死掉的肯定超过40%。

刘冰云:我们做投资也好,顾问也好,现在相当于一个癌症科的医生,看到太多人死我们没有感觉,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做好所有的准备,再去做事情这样会比较好。

曹迪军:本土VC和外来的VC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只会做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就是资本的共同点,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才会给你添花。

刘启发:现在拿风投越来越难,是因为风投越来越多,但创业者更多,我一个想法就在创业,我拿一万元也是创业,这样的创业速度可能是风投增长的10倍。

曹迪军:现实的情况早期投资和天使投资拿到的人越来越少,后期投资是成倍的增长,这个是由于资本驱利性所决定的,中国在2006、2007年多了一个投资渠道,大家会选择更快的赚钱方式,这是很自然的。

关于南方互联网的特点

曹迪军:深圳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不管是创业还是守业的,大家比较实际。这种情况带来了一个后果,让中国更多的VC不愿意关注深圳的早期项目,因为他们的心不够野,他们愿意圈在每年300、200万的坏圈里面,不愿意把这个做大。

创业者感言

张征林:我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风投也是一个平平凡凡人,风投的项目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没有看这么高高在上,从来没有想过从这个事情的本身去忽悠谁的钱,我想去融资的时候,一定给自己一个融资的理由,首先这个东西做起来有风险,不要让人家去承担风险,我自己会找到解决这个风险的办法。

郭剑武:我们是传统行业转过来的,我现在发现很多VC在选项目的时候,非常关注概念,作为我们来讲一个企业互联网行业也好,我以前做IT行业的也好,就是产品不同而已,但是企业本身有企业运作的规范和企业的规律,为什么现在很多风投不关注企业领导人的经营能力、战略能力、规划能力,财务是否稳健。

南方IT沙龙第31期嘉宾实录导读:

第2页:很多VC不愿再看TMT的项目

第3页:南方互联网的缺点是野心不足

第4页:本土风投未来三年要经历炼狱的过程

第5页:立足早期会是本土VC翻身的机会

第6页:早期投资在萎缩 后期投资成倍增长

第7页:本土风投狂热存在很大风险

第8页:本土VC基本不投互联网

第9页:中国互联网进入阶段性峰值 风投更加审慎

第10页:中国互联网工具时代即将来临

项目演示一:无线精准营销创业如何由小变大

项目演示二:区域垂直电子商务平台价值几何?

项目演示三:SP业务往哪里转型

项目演示四:能诞生威客上的淘宝吗?

VC嘉宾:

汪牧青 亚太产业基金服务中心中国区董事

刘冰云 深圳市赛马投资总裁

曹迪军 IDGVC驻深代表 高级经理

刘启发 深圳市冠誉创投总监

创业代表:

伊果网总裁郭剑武 磐志网络创始人张征林 淘智网总经理龚兵 广州永昶通信运营总裁陈子清

嘉宾主持:

著名IT评论员徽剑

全文实录如下:

网易科技:欢迎大家光临南方IT沙龙第31期,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本土风投大演变”。

今天还看到一则新闻,清科一个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半年时间,国内新成立的本土创投公司数目已达到20家,可用资金高达71.97亿元。中国一些顶级的本土创投已在本土具备了与外资创投相抗衡的实力。好像我们南方的深创投都挤进榜单前三甲,这在过去几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这两年本土创投可谓风生水起。就在前不久,金山CEO雷军等企业一上市自己就做风投去了,张大中把大中电器一卖,自己也开风投公司。中国牛市和创业板即将上市等利好消息不断,各方都争着涌进风投这个领域,所以中国创投本土创投迎来一个爆发的阶段。

风投的壮大,对创业者来说也是一个机遇,说明他们拿到融资的几率更大了,活下去的几率就更大,今天我们还邀请了几位创业代表做项目演示,跟现场的嘉宾有给更多的互动。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将由徽剑跟几位风投嘉宾讨论中国风投十年发展的演变和投资偏好;第二个环节我们邀请几位创业代表跟风投互动;第三个环节把时间交给场下的观众,可以对现场的嘉宾进行提问。

接下来我把时间交给嘉宾主持人徽剑。

很多VC不愿再看TMT的项目

徽剑:我想先让几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或者介绍一下自己公司投资的偏好和相关的业务。

刘启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南方IT沙龙,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全称叫冠誉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在注册的时候是外资注册的,所以后面有一个深圳。我们这边主要是从事移动互联网早期投资,投资金额是1000万以内,在之前我们也从事过一些远程教育、芯片、电信运营等投资。到2007年底为止,共投了十几个项目。2007年我们投了三个项目,其中两个是移动互联网,包括移动电视、移动证券。2007年我们推出一个项目,今后我们将在3—5年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投资。

我们公司和几个合伙人交叉投资有几个公司,做中期刚刚成立的时候叫同威(音)投资,之前也投资几个案例,主要是做中期投资在5000万以内。很高兴认识大家!

刘冰云:大家好,我叫刘冰云。现在我们自己做了一家公司叫赛马投资,我们主要专注做投资顾问,帮忙早期和晚期的企业做投资顾问,一般成功者我们自己也会跟投,我帮他们引进资金,目前是以外资居多,虽然大家讨论是本土VC,我感觉在中国的市场外资占主导型的地位,我觉得在座大多是创业者,会有早期互联网的各方面项目,我对这块也非常有兴趣关注,包括我们公司自己本人也非常感兴趣做这方面的投资。

汪牧青:大家晚上好!我是亚太产业基金服务中心的,我们资金背景跟外面专业的VC,在国内的一些项目是产业链比较纵深的方向,包括人员、汽车电子、手机,手机这个产业链我们观察一下,产业链非常多,跟IT比如说移动互联网上来之后接轨点也很多。我昨天问了一下今天是什么样的沙龙,他说是多边会谈的沙龙,我在想我们等一下还是跟大家去探讨一下产业链和多边项目的投资顾问,和一些投资方的多边关系的建立,特别在国内VC这块。

曹迪军:大家晚上好!我叫曹迪军,IDG就不多介绍了,我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主要今天晚上想跟大家讨论一下,2007年从我们IDG身上感觉到投资和融资环境的变化,等一下我们多交流。

徽剑:感谢几位嘉宾的发言。我首先问几个问题,首先从冠誉投资的刘总问起,很多在座都是项目方,非常关注投资的侧重点,冠誉投资主要关注移动互联网,我想问一下,能否详细的解释一下你们的侧重点,我相信在场很多都是愿意听的。

刘启发:从我们投资方向来看,我们公司根据自身特色,一个是我们具备移动通信互联网运营包括电信运营的一些背景,我们把我们业务范围,投资范围定在移动互联网,加上跟我们公司本身的实力也有一些关系,我们作为一个比较小型的投资机构,我们量力而行。对一些投资规模比较大的,我们就避开,对一些专业在移动互联网早期的,投资资金量并不是很大的,在技术、商业模型,运作方面具备初步的规模。从整体的团队来看有相当的战斗力,我们就会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

从项目的阶段来看,从早期种子期到第一期VC,我们在这个阶段会做出投入。到了早中期的话,我们就会把这个项目作为我们自身的特色,包括我们的资源进行捆绑,我们推荐给相关的合作伙伴,包括曹迪军所在的IDG公司,我们本身的兄弟公司。

徽剑:非常感谢刘总的发言。接下来想问一下赛马投资的刘总,您做一个投资顾问,我想让你回顾一下2007年,深圳和广州的投资有什么特点?同时你希望在2008年作为项目方如何操作风险投资?

刘冰云:我认为珠江三角洲的创业者所说的投资待遇远远没有北京、上海好,北京融资这方面比较容易,上海有很多的外资,大牌的机构都在北京、上海。我总结2007年的特点是大家拿钱不是容易。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是有难度的,2006年特别火,现在风投比较谨慎,互联网这块也谈不上泡沫,但是在一年多以前确实有点热,所以2007年的特点是整个风投,因为募集资金越来越容易,钱的数量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人员有时候相对有限,所以小项目就不投了。我们初创型企业的难度加大,所以投资不容易,我们投资顾问就扮演一个角色,可能更懂得他们的胃口,但是有时候财务部门的介入,不一定能让他来投资,2007年就是这样的特点,很多做早期的VC就转入做成长期,成熟期或者后期,现在上市之前的项目不管什么产业都有人抢,尤其是早期的TMT项目很多人就不会去看,这是一个趋势。

2008年大家创业要做好心理准备,融资不会太容易,而且我觉得作为创业者来讲,有一个非常天然的素质,就是你要抢钱,如果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做,有的时候刚开始的模式就是烧钱的模式,可能比较难,大家也看到最近有些政策,包括互联网管理办法都会引起比较大的震动,大家都找不到钱,都会增加风投的担心,大家要做好准备,这个变化是挺大的,我们目前70%的精力会集中在非互联网产业当中。所以别的产业像一些传统产业,包括餐饮比较火,这个是风投下一步将要投资的方向。在座的各位应该做好准备,如果真的没有钱怎么办?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切身感到融资的难度。谢谢!

徽剑:我补充一个问题,刘总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从您的角度来讲,您愿意投资什么类型的项目?

刘冰云:我们确实涉足一些项目,投资一个项目很多人会讲很深的道理,我本人属于比较冷静、尖锐类型,下决心会比较快,我觉得有很多标准,什么行业怎么样,你的管理团队怎么样,你不要给自己太多标准,如果他什么标准都符合,就不需要我来投。

还是一点,我最看中的是这个人,我觉得个人首先是他的人品比较重要,一定能成为合作伙伴,我们如果做早期投资,投进去之后一定要半年之内让你再做下一轮,把我的投资放大,不是这样要求的,也许我会无限期支持你,你失败我同样支持你,我是这样的人,所以希望在座各位能不能有机会去合作。

徽剑:我想问一下汪总,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们作为基金服务中心的,具体的服务类型,因为你这块相对于一些客户来讲是比较陌生的。

汪牧青:我们这个产业服务中心扮演几个角色,大家从名片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产业基金的运作模式包括国内的政府、社团、媒体我们都有广泛的合作,除了我们自己上述的一些投资项目之外,我们会对产业进行一些研究,特别是关注到一些项目和产业链的关系,刚才大家都谈了,在座都是互联网的创业者,相关项目方的建议就是现在不要再去搞单边主义,应该多边,一个方面就是互联网跟传统,跟其它项目的进行联系,既有网上还有地面的,主要看你这个项目对产业的影响力,以前是出一个概念,我们可以有一个很简单的技术领先,商业模式创新就可以找到投资,现在是要提高你的影响力,这个对早期项目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看到很多项目都给他们一个忠告,一定要和行业的资源结合起来,不能单看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

我们整个服务中心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我们产业链不光是早期,也有一些规模大的我们也会跟进,更多是产业发展的角度,产业链形成的角度来处理一些项目。谢谢大家!

南方互联网的缺点是野心不足

徽剑:曹迪军是在场四位嘉宾最年轻的,从各方面来讲应该是属于时代的宠儿,作为我们创业者来讲,很多人都是“时代的弃儿”,创业碰了很多钉子。我想请曹总不要从IDG的角度,而是从投资人的角度,谈一下广东和深圳风险投资包括项目上,你自己的一些感受。

曹迪军:首先确实我是这里面最年轻的,比起各位创业者我创业比较早,我是在大二就开始创业,那个时候创业让我认识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所以我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这个领域,来发挥自己的兴趣。

回到主题上面,我更多是在深圳活动,深圳有很多朋友都认识我,深圳典型的项目方特点,不管是创业还是守业的,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大家比较实际。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去找,“我们不需要钱”,甚至很多创业者会告诉我,“怕你们IDG会抄我们的模式,所以我们不让你们进来”。这个现象我在北方见的比较少,但是我在深圳见了很多,这点跟外面的传言有关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身我们在深圳在南方创业者心目当中他们心里有一个底,我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个保安在北京的时候,他们问保安最近在做什么,保安说最近在做一个网站,准备到纳斯达克上市,北京创业者更接近于讲故事的层面。深圳这种情况带来了一个后果,让中国更多的VC不愿意关注深圳的早期项目,因为他们的心不够野,他们愿意圈在每年300、200万的坏圈里面,不愿意把这个做大,你拿到投资做大是对的,你没有拿到投资做大是不对的,这个是跟环境有关系的。

另外深圳人特别不爱凑到一起,要不然今天我们今天不会跑到广州来开IT沙龙,深圳本身也有,这也是我的一个感觉,早期的项目在深圳不愿意抱团,相反在深圳抱团的项目很多项目是不具备创业条件的。我当时在深圳参与一个IT沙龙发现一个现象,凡是来的项目,很多是自己在家里面拍脑袋想的,真正经过市场调研走出来的很少。我去了很多回之后,只有第一次我发现一个项目投资,后面再也没有找到项目。深圳是典型会懂创业的人在家里,闷着头干,大家想学习的人走出来了,这个学习也是一个过程。

徽剑:你刚才说深圳的创业者比较不够野,要说野的话,整个创业圈都是比较野,不可能说某些比较好的创业者比较野,或者说不野,不好的创业者条件不成熟比较野。北京就像你刚才讲的,包括保安他可能不具备创业的条件,同样有这个想法。你如何看待这点,他现在没有这个条件,但是他一旦有了这个机会之后,他们也同样是未来有条件的创业者。

曹迪军:有很多人有过创业的想法,包括我身边很多朋友,但是我想创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事情,我讲的野不是行为的野,你坐在家里、躺在床上做出来的野,你在规划这个公司战略步骤的时候心不够野。

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深圳有很多做互联网渠道的高手,九曲网等等,他们都是高手,他们非常了解中小企业在网络信息化方面的需求,但是为什么他们甘于去做一个渠道商呢?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够野心。所以让很多北京、上海的公司做了很多产品,他们去做代理商。我想这点是深圳比较显著的特点。

徽剑:能不能说一下具体的根本原因。

曹迪军:根本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资本导向,北京和上海的钱比较多,在早期的投资比较活跃,所以自然而然引发了当地的创业者创业的热情,也会把做梦期往前提。

第二个是本土的商业氛围决定的。深圳的商业氛围很典型,每个人到深圳创业总想着赚50万以上的钱,没有人甘心情愿打一辈子工,这个是深圳人的特点。基于这个特点,大家来创业的时候,心里是特别小心的,比如我现在拿着1万元的月薪我去创业,如果两年赚不到钱,我心里就慌了。但是北京和上海往往有很多人创业的时候,有一波最成熟的人是准备好了,还有一波干脆什么都没有,就靠我的一个想法和一股劲去做,拿到投资就冲出来了,没有拿到就淹没在这个大潮了。

徽剑:但是我觉得深圳还是有很多比较野的心,包括今天来的人当中就有很多方式很新,自己出来创业。您刚才来的时候,有人对曹总做了一个评价,属于比较害羞的类型,他的意思就是,不愿意在大众场合之下鼓励投资者或者引导投资者。这次沙龙,我也同时邀请了深圳很多本土的VC,但是很遗憾过来的人并不是太多。所以我就想,您能不能解释下这个原因。

曹迪军:首先我来了。大家对我的评价是一个害羞的人不对,这个评价我不接受,我不善于在创业的沙龙场合鼓励大家,一个根本原因我一鼓励之后,我至少会用上我三天工作时间来解答大家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徽剑早期关注我的话,2005年、2006年我是特别热心的,我愿意站出来鼓励大家创业,但是后来我发面每鼓励一次,很多人会过来找我跟我聊,我不是建议大家跟我聊,只是很多人并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跟我聊,被我批一塌糊涂,回去之后再也没有消息,这种情况我见得很多。所以我现在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过多鼓励大家,这个世界上适合创业的人可能万分之一都不到,现在加上我们的政策,国家政策开始鼓励创业,十七大报告当中提出,以创业带就业,但是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我不想在这种场合下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这个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如果今天在场的各位都创业了,死掉的肯定超过40%,但是这个死掉对你的损伤会很大,刚才徽剑说的,放弃了高薪职位出来创业的人是准备好的,所以他想明白了,有很多人是迫于没有合适的工作,或者没有理想的工作才出去创业,我真的不同意,因为你根本没有尝试过从事你喜欢的东西忘我的状态,你出来创业很容易死掉。

本土风投未来三年要经历炼狱的过程

网易科技:今天沙龙谈到一个主题,就是本土VC的大演变,我这里想针对这个主题补充两个问题。第一个,风投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壮大的过程,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本土VC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年怎么样跟外资风投机构一样,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辅助本土企业方面,有没有侧重的一些规划。我就先问这个问题,请曹总先回答一下。

曹迪军:我作为一个投资人的感觉来讲,不从IDG的角度来讲,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第一,本土VC和外来的VC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只会做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就是资本的共同点,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才会给你添花。

第二,本土的VC未来三年要经历一个炼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自于我们本身国内资本市场的变化。我们可以讲一些例子,我们2007年新兴了很多私募基金,包括投资公司起来了,也有很多加入了投资领域,为什么呢?因为国内中小板包括国内资本市场开始热,这个热带来了资本的运作人心里开始野,但是想一想我们国内资本市场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我们2007年从公司积累的项目到未来一年两年都消化不了,就可以想象一下在2008年投资行为如果还是集中后期会等3—4年,所以会经历一个炼狱的过程。你刚起来,2007年底起来了,2008年推出一个项目,等到一年就推出来,你所有的合伙人资源也好,来源方也好,都会给你造成压力。所以在未来两年之内,本土VC会经历一个炼狱的过程,这个炼狱过程会让本土VC学会怎么做投资。我前天给一个项目打电话,他说我是外资的,外资的VC至少要做30倍以上,这个是目前企业的心态,他们已经意识到了钱在找机会,所以也开始把价格抬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很多新兴的风投出现。

作为外资VC和本土VC最大的区别就是,外资从国外直接做VC的公司进到国内VC一脉相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习惯,这个习惯是进一步考验的,所以不管是资本市场热也好,冷也好,春点还是冬天,总有活下来的办法。国内的VC我们国家的政策对外资的VC是不公平的政策,限制了很多领域,同时也限制在国内的板块推出的行为,包括我们近期要求视频网站必须是由国有控股的公司来经营,这样是对国外VC的一种打击,这个正是本土VC的机会。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作为国内VC的创始人或者合作伙伴来讲,我应该更多从2008年开始关注中期或者早期的项目,做更多这样的项目,来把单纯的投资放低,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来跟个市场大势往前走,这样才可以做大,否则的话国内新兴VC起来这么多,我真的不希望看到未来三年又倒掉70%,这个是非常悲惨的,对于我们国家经济也不是好事。

立足早期会是本土VC翻身的机会

汪牧青:这块话题我们昨天说要参加这个沙龙,就让给本土VC画像,他们比较共同认为国内的VC比较小、比较弱,只是跟投的行为,这个不一定很准确。但是有一个成长方向,就是刚刚曹总提到,要形成投资风格,有自己的风格,本土VC后面肯定会慢慢形成不光是一个资金投资实力还有资源的整合能力,刚才曹总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他们跟一些早期的苗子,跟国外VC不管对接也好,还是竞争也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要跟着国外的VC走,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去做事情。

刘冰云:我非常赞同曹总的说法,我们一开始提到为什么现在讲,2007年有什么特点,2008年应该如何应变,我觉得融资越来越难,恰恰是本土VC的机会,外资的VC募集的资金越来越多,小项目确实没有精力去做,早期项目回报期限很长,要做很多的工作,现在做中后期的项目很快就可以上市,这恰恰是我们认为本土风投的机会应该有相对比较草根的初期创业者更多的清楚,这是一个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你跟创业者一块多分析他们的项目,提早介入,在未来肯定就是你占有先机,很多外资在一块也会吃亏,目前中后期的项目倍数价格都是很高,所以早期项目很多人拿不到钱,我倒是非常愿意介入早期的有潜力的项目,包括我们公司,所以我觉得大家以后会有很多探讨的机会。

刘启发:本土VC很多是在早期方面,中国人做事,中国人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也了解中国的民族是怎么样来创业的,本身国内有很多资源。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天使投资者,中国的天使投资很多在于关系资源方面,在国内市场这块,往往是人脉资源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我觉得VC的优势很多方面是立足于早期,立足于这些有资源的项目。如果要立足的话,在早期你比不赢别人,在前期或者种子期或许可以,这是是我个人的看法。

早期投资萎缩 后期投资成倍增长

网易科技:第二个问题,像刚才几位讲的,风投越来越多,但是风投越来越难找,这是一个悖论,我想问一下在座各位,这种悖论为什么会出现。刚才讲到B2B,移动互联网等等,本土风投在未来几年的投资偏好是什么?

刘启发:我们公司在投资方向,投资阶段已经确定了,我们做移动互联网早期投资,包括移动互联网这块的种子期,做天使是特别好的项目,我们偏向在互联网业务,在移动通信方面的应用,比如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移动证券、移动电视、移动阅读、移动搜索这些业务都是移动互联网,我们投资方向就是这块。

风投越来越多,创业者更多,我一个想法就在创业,我拿一万元也是创业,这样的比例概率可能是风投10倍的增长,可能创业是1万倍的增长。创业站在不同层面上都叫创业,有一些他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到纳斯达克上市,我就是创业,他定的标准就是为了一年可以挣100万也是创业,这就要看各个行业不管是VC行业,还是创业本身的增长有关的。

刘冰云:那个东西是不是真正悖论,我也不知道。也许就是刘总说的创业的人数增长速度比风投增长的速度快的多,确实是这样的,大街小巷都在创业。

现在资金本身规模就越来越大,小项目没有时间去管,真的要投大项目,动不动资金募就是4、5亿美金,投一个项目上千亿美金没有办法投,没有精力,所以我觉得本土风投有很大的机会,我未来想做一个非常专业的,努力做到专业的天使投资人。

我觉得本土风投投资偏好很难讲,对于创业者来讲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最关键的。很多人问我有什么标准,我不是特别专业,但是我认为唯一的标准就是你的项目好,这是一个废话,但是确实管用,为什么我问张总你项目可以做多大,这就是风投关注的,如果你不是几十倍的增长,他很难去投,也许你一年赚100万、200万,但是风投说你做的规模还不够,你做到一两千万美金吧。我也觉得我们南方创业者有时候太草根,也许你应该更加大气一点,再加上南方人的实干会更容易成功,创业一定要坚持,要有足够的吃苦精神和抗打击,遇到任何风险的,又尽快去灵活应变及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人是痛不欲生,我们做投资也好,顾问也好,我们现在相当于一个癌症科的医生,看到太多人死我们没有感觉,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做好所有的准备,再去做事情这样会比较好。

汪牧青:刚才讲了风投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找,这个多是风投数量多,还是规模大。如果是规模大,就是刚才刘总已经讲了属于投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会影响到他对小项目的不关注,多有数量级的问题,是不是创业项目也在增多。

说到投资偏好,有一点现在更注重一点就是创业项目的实践,原来是有一个模型,有一个想象空间,大家都可以去做一些事情,现在更多要想看一看,最佳实践,是不是经过我们的考验。我觉得这个是偏好的变化。

VC会越来越表现得专业,可能投资风格会越来越敏感,就象刘总讲的就是关注移动互联网,别的就不用过来了,这个应该是一个趋势。

曹迪军:谈到多与少的问题,应该是这么讲的,现实的情况早期投资和天使投资拿到的人越来越少,后期投资是成倍的增长,这个是由于资本驱利性所决定的,中国在2006、2007年多了一个投资渠道,大家会选择更快的赚钱方式,这是很自然的。对于新的创业者来讲,应该更多去考虑我什么时候能做到那种程度,我的企业,创业从零开始,什么时候可以做到上市,那个时候中间的过程自然而然都有了,不要着急。

谈到投资方向没有办法笼统讲,技术含量高的,团队扎实的,盈利能力强的,你针对的市场大,这样的项目一定会找到投资的。

本土风投狂热存在很大风险

网易科技:谢谢四位嘉宾的精彩观点。下一个环节我们大概有三个问题的时间给场下的嘉宾。

提问1:我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本土风投的成立,第二个是关于风投退出的。前段出了一个数据,深圳有893亿人民币私募资金出来准备投资到VC的领域,这个是有一点一哄而上的热钱的特征。另外一个去年出了一个概念,80后投资人,很多企业家江浙一代,珠江三角洲企业家第二代进入投资领域,对于这个现象你们如何评价?

关于退出这个问题,本土投资者有决策快,熟悉本土文化,除了这些特点之外还有从内地募集资金,人们优先在国内上市,现在马上创业板也推出了,这种优先国内上市和创业板上市,国内一些政策的限制没有完全放开,国内资本市场股民的接受程度,对股市的接受程度不太一样,会不会限制到本土风投对某些产业的选择,除了退出渠道会对他们产业有影响之外,各位会怎么样把A股和创业板上市和纳斯达克比,香港市场比,这几个比起来会有怎么样的排序?

刘冰云:你刚才讲893亿,我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不管多少钱肯定是有跟风的情况,中国人显不得不够理智,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在里面,很多狂杂钱,赔的时候是痛哭流涕。

江浙一代的人,人家有钱,就去折腾,反正我们又没钱做不了,这个东西有很大的专业性,不是一般的人可以随便做投资的,人家家里有几百亿赔几个亿也无所谓,这个还是需要谨慎的,做投资也不是很容易的,做投资像我们这样天天熬得眼睛发红,没有什么时间睡觉,没有时间吃饭,是不容易的。

说到创业板包括A股退出问题,也很难讲创业什么行业,国内现在资本市场很好,钱又多所以决定了他们都往这个分享去靠,投一个股票就涨几倍,这么高的倍数,尤其是所谓网盛科技,唯一互联网,盈利也不怎么强,大家都知道,所以这个也比较危险,在未来到最终市场成熟之后,所有在座的都会比较成熟,比较理智、冷静,这个资本市场一定会冷下来,那个时候一定你的好的项目就会获得投资,你上市之后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认可,最终要有一个目标踏实的心态去做事情。

本土VC基本不投互联网

曹迪军:我基本同意刘冰云的说法。你刚才讲了一个很好的现象,本土VC没有投互联网,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想一下,为什么本土的VC不愿意投互联网,或者中国的板块那么少的互联网企业,这个是从历史讲到今天可以讲很长很长的故事。但是我今天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不光是因为我们政策,而是由本土VC的理念决定的。

我就问到这里,不做评论。

网易科技:本土VC为什么不投互联网?对这个问题汪总有没有好的解答。

汪牧青:讲本土VC为什么不愿意投互联网,可能跟纳斯达克国外市场表现有关系的,我们很多互联网带有中国题材的色彩,要中国本土要炒中国本土问题就不是很大,我觉得本土VC对这块认识的不是很清楚,中国的创业项目体制是什么样子的,到美国去讲故事好讲一点。

刘启发:我个人的看法,从本土VC来看,也不是说完全不投互联网,假如某些互联网的创业项目是盈利或者收入增速比较快,或者活跃用户量增长很快,本土VC也会投的。但是,往往很多纯的互联网项目很长时间都没有盈利或者很少的收入,这样本土VC的投资就比较谨慎。而国外的VC从资金规模等方面都有优势并可以包装一些互联网项目,在纳斯达克上市,可以带来融资效益,他们有国外这类资本运作资源。本土VC实际上是比较缺少这种资源,所以怎样做,就要实在一点,你做传统行业,或者做电信行业和教育行业,在挣钱,钱实实在在投下去,今年盈利明年还可以有一定的盈利增长,但是看很多互联网项目今年在烧钱,明年还继续烧,没有那么多钱后续的资金又跟不上,钱不是白投了吗?

中国互联网进入阶段性峰值 风投更加审慎

网易科技:这引出来另外一个话题,比如说IDG以前经常会投互联网,现在慢慢投入传统行业里面去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型,是不是因为刚才刘总讲的原因呢?

曹迪军:这个需要澄清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天是IT沙龙,IDG当年在投互联网的年代,中国诞生了多少好的去联网企业,从2006年开始,2007年,这不是说因为我们投资取向发生了改变,而是市场改变了,互联网的新项目,能讲的故事也好似乎已经到了比较高的峰值,互联网作为门户也好,媒体也好,已经走到了顶峰,下面互联网作为工具、平台的发展,还没有开始,所以在这个时间,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开始热,我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行业,所有的资本都是确定的,不可能这个行业进入冷的阶段我还在一个劲的投。

网易科技:我们为几位嘉宾的真言鼓掌。

徽剑:我是想问一个问题,IDG当初投互联网是因为互联网好的东西比较多,我换一个角度来讲,那个时候因为中国没有多少互联网的项目,所以IDG很容易发现一些项目,而今天可能是项目太多了,泥沙和金石全部在其中,IDG募集了很多的资金,有钱更加不屑于来找这个项目。

曹迪军:这个是不对的,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坚持投早期的项目,最近深圳几个企业都是在第二个阶段,包括在初创型的阶段都拿到我们的钱。

徽剑:IDG说近期偏重于中后期。

曹迪军:这个没有错,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杜绝早期项目的投资。IDG也是一个企业,我们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我们在早期项目上的优势是别的投资公司所部具备的,我们不可能把这个优势直接丢掉,我们最近确实在投很早期的项目,有一些团队刚刚开始创业,我们就投进去了,发现未来比较好的。

但是说句实话管的钱多了,人员就多,时间就那么多,刚才创业的人每天1点钟用一个小时来考虑问题,2点钟才去睡觉,在用时间算成本,我可以告诉你我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2点钟睡觉,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投资在项目稍微大的项目上面,这个各位是可以理解的,IDG永远不会抛弃创业者,因为他本身就是用钱靠大家来帮我们赚钱,这个是一个很实际的话。

中国互联网工具时代即将来临

提问2:我来分析一下刚才几位嘉宾讲的投资传统行业。我觉得在传统行业里面,IDG也好,倾向于传统行业,按照我的理解,可能会是这个样子的,在早期互联网在国外那边,是比较熟悉互联网的产业,进入中国以后,发现在中国市场很大,而且很多的传统项目成熟的盈利模式已经出现,但是缺少规范性的运作,所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资空间。我想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说传统行业跟互联网结合的话,它的优势会更大,因为有互联网的支持,做传统行业更容易,传统行业有互联网的支撑的话,发展也会更快。

我做的项目是中国皮具网,皮具在全世界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我们中国的产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二,皮具就是我们穿的鞋子,皮带的项目,我们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运作方式也感觉到了这么一点,因为我们中早期定位是B2B,我们积累了这个行业的客户,那些工厂还有品牌企业,在供应商铺这块我们很大,包括终端的客户、经销商、消费者也累计很多,所以我们今年也开始结合B2C和B2B,批发商我们把它当成B,个人当成C。我想请问在座的VC,我们这种方式的展,你们认为有没有优势?

曹迪军:咱不谈你的项目,讲一种方式,我刚才讲了IDG一开始在互联网第一轮作为门户也好,媒体也好,已经投进去了,第二轮在等待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的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到来就代表着任何一个行业,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来发展的行业,或者压缩这个行业的成本,减少这个行业的成本,还是缩短这个行业的距离都是一个很好的事。你刚才这个事基本上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有一点,你不能说同样一个皮具,我在你网上买到的皮具和其他地方一样,这个时候可能你的优势就没有体现出来,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不是说谁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都可以行得通,还是要看你的人,你的团队怎么样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汪牧青:首先我们的投资点都是围绕一个产业方向里面的,对这个产业拉动比较好的,要不就是这个产业的薄弱环节,你可以平衡一下,当时在早期互联网当中,拉动效应比较大,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里面,传统行业往往是经过很多年运作的。比如像真功夫这边开店很多之后,才去募集资金,这个就是实践期比较长,大家看的更稳一些。

还有现在的B2B也好,你是产业资源还是技术优势,现在形成产业优势积累难度会更大一些,而形成一个技术平台,可以比较快速搭建出来。

提问:我是来自深圳威客天下的,我们作为创业者来讲,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就不想去见VC,曾经有VC找过我,想让我跟他谈,我自己不清楚,包括盈利模式,现在定位也不是很准确,也很想了解VC到底在想什么,今天我想问一个问题,刚才讲现在IDG也好,风投都有很多钱,似乎对小项目不感兴趣,对前期投资不是很热衷,但是刚才IDG讲一直不会放弃这个优势,你们作为天使投资来讲,你们认为这个项目多大算大,市场空间有多大,三年的营业额要做到多少,算比较大的项目,你们觉得可以投资的。

第二个做一个项目投资,从考察到投资,时间是多长?

曹迪军:大和小没有量的限制,就是各家的规定不同,A投资公司可以规定100万美金以下的项目在公司是小项目,B可以规定1000美金以下的项目是小项目。至于说时间问题有人两分钟就谈成一个项目,有人两年都没有谈成。

这个是看你准备好了没有,你问的这个问题反应出来一个很严重的事,在你没有准备好的同时,你可以跟VC去交朋友,因为他会告诉你他的很多经验,但是你不能找他去融资,因为你连自己都没有说服,自己都没有弄明白,还有一个事情千万不要摸着VC的脉去做,因为你做事不是为了VC,不是为了找到投资来做这个事情,而是为了创业来做这个事情,你不用想太多VC在想什么,或者他希望得到什么,而是你应该想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把什么东西做好,你满意了,VC才有可能满意,如果你自己都不满意,VC是不可能满意的。

接下来是项目演示环节

南方IT沙龙第31期:项目演示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