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在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嘉里中心的办公室,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大区总裁杨叙、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以及英特尔中国教育部门的员工们迎来了一个由29位中学生和他们老师组成的参观团。“今天很荣幸能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杨叙在向这些特殊的客人致欢迎辞时言语间洋溢着兴奋和赞赏之情:“同学们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聪明和最具科学创新精神的中学生,我很佩服你们!”

杨叙的赞扬,对于这些小客人来说并不意外。因为他们不仅是经过各地层层严格选拔,最终从11个省、市、自治区中脱颖而出的中学生科研领域的少年精英,而且他们还是2009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总决赛中国大陆地区的候选选手。今年5月10日-15日,他们中绝大多数选手就将由英特尔公司赞助,携代表中国中学生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项目前往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参加这个全世界最大、最全面,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或“奥林匹克”之美誉的中学生科学竞赛。

为帮助这些即将出征大洋彼岸的国内中学生选手进一步完善相关学术素养,进一步激发其科研潜能,以求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实现最好发挥。英特尔中国教育部门携手10年来一直与它在中国合作推广该项大赛及选拔中国学生参赛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月3日启动了“2009年中国青少年Intel ISEF冬令营”,让这些候选选手在北京汇聚一堂,为他们提供参赛所需的各种系统化知识、技能培训,并邀请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对他们的参赛项目以及比赛中需要展示的展板和材料进行评审。而参观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杨叙、戈峻等英特尔中国大区管理者进行交流就是本次冬令营最后一天中最为重要的活动。

基于在英特尔公司工作22年来对技术创新、创新管理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刻理解,杨叙在与这些中学生进行对话时,将话题锁定在了科学研究领域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几项重要素质上,以期为他们参加本次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以及未来继续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科学研究兴趣和从事相关职业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杨叙表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拥有“勇于冒险,敢于跳出框框想问题,在科学研究上不断提出新点子,突破已有假设和瓶颈”的精神。他称从自己于1986年以实习生身份加盟英特尔公司至今,英特尔的处理器晶体管集成度已经从13万个增加到了8.2亿个,而这种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曾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英特尔于前年推出的45纳米制造工艺此前也被人们视为一个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可英特尔的研发人员则通过采用新的材料——铪来制造晶体管,从而顺利推出了这项工艺并实现了芯片的节能增效。杨叙表示:“英特尔之能够创造这些技术上的奇迹,能够成为IT产业中的领导者,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英特尔的公司文化特别强调这种积极进取、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精神。”

对于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第二种素质,杨叙认为是“要坚持做务实的研究”,他表示:“英特尔四十年来不断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秘诀就是做实用技术的研发,并全力推动这些技术的普及,以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体验。”

在这两种素质的基础上,杨叙指出选手们还要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他表示,所谓沟通能力并不仅仅是指要精通外语,以便与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外籍评委或将来接触的海外同行进行顺畅的交流,而是要通过高效的沟通技巧让别人迅速了解自己想法,从而对其施加影响,充分展现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科研项目的思想和价值;而团队合作精神在当今科学技术已经非常细化和专业化的时代也格外重要,因为现在任何一项重要科技创新都要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它已经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够实现的。

此外,杨叙还从自己在美国GMI工程管理学院留学时半工半读的经历出发,建议选手们未来在求学道路上要重视实习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他称中国很多学生在才智和理论知识上都让全世界感到惊讶,但在工作经验积累和动手能力上还有待增强。

杨叙在与2009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国候选选手交流中提出的几点创新型人才必备素质,其实正是英特尔在招聘和培养人才中最重视的几个方面,而且这也是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对参赛者进行考察的重点。针对这些要素,本次“2009年中国青少年Intel ISEF冬令营”就安排了一系列相关培训活动,如邀请国内科研领域的专家为选手们讲解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为他们组织与团队建设有关的户外活动以及由英特尔资深员工向他们传授沟通演讲技巧等。

虽然上述活动多数都是旨在帮助选手们在5月的2009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总决赛上获得更好的成绩,但在本次冬令营举办的4天时间内,英特尔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一再向选手们强调:参加这项赛事,获奖不是目的,学习和交流才是主要任务。据了解,从2000年到2008年,共有208名中国学生在英特尔的赞助下参加了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137个项目的竞赛,并赢得了142个奖项。然而,这些获奖学生对这项大赛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它为全世界中学生参赛者提供的彼此深入交流,以及向那些担负评委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和取经的机会。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能够成为世界性中学生发展科研兴趣的交流平台,主要是源于它的宗旨。自其前身——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于1950年创办以来,它就一直致力于增进参赛学生之间的合作及其文化交流与沟通,以推动未来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进步。虽然ISEF如今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所涉及的16个专业门类,并确立了多种奖项,但其宗旨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在1996年成为其领衔赞助商后,英特尔公司还通过增设教育家论坛和与大赛相关的其他活动,进一步突出了它作为教育家和少年科学英才的交流平台这一特色。

“我很羡慕同学们,因为我们上学时可没有这种机会与全球的青少年科技在一起比拼思想的火花,探索科学的未来,”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在与今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国选候选手们座谈时表示:“全球各地共有100万中学生参与了今年Intel ISEF总决赛的入场券的竞逐,而最终入选者预计只有1000多人。在座的同学们无论哪一位最终能去参赛,都一定要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放开自己的胸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和科学大师们多多交流沟通,这将会大大开阔你们的眼界,会给你们带来很多启发,并为你们未来的人生成长奠定一个很好的起点。”

对于戈峻的寄语,以往届获奖选手身份出席本次冬令营活动的贺虎和王一然深表认同。这两位目前正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年级和北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均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他们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夺得了物理学类二等奖和计算机科学类安捷伦特别奖。在谈及参赛感受时,贺虎表示:“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忆和最为快乐的经历,能够与来自全球各地的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都非常热爱科学研究的同龄人及科学大师们交流,这让我获益匪浅,也坚定了我将来要把科学研究作为终身职业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正利用课余时间在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实习的王一然则表示:“我相信四年前那些曾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与我同台竞技,也一起分享知识、经验和快乐的国内外选手将来一定能够成长为科研领域的精英,能够与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朋友让我深感自豪。我也相信,建立在这种友谊上的不间断的交流,将会让我在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时带来很多帮助,让我继续保持开阔的眼界。”

在向候选的小选手们强调了在比赛中交流的重要性后,戈峻还向孩子们表明了英特尔在支持全球教育事业进步上坚定不移的决心。“尽管目前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英特尔也会像其他高科技企业一样注意节省成本,但我们什么支出都会砍,也会不削减在技术创新和支持教育上的投入,而且我们还会不断扩大在这两方面的投入。”他表示:“我们公司总部去年第四季度就宣布,英特尔基金会将在未来十年斥资1.2亿美元支持全球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其中就包括继续赞助ISEF赛事。在中国,我们也将继续为发掘和培养像大家这样有望成为中国未来科技发展中坚力量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