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特约撰稿人 黄运涛( 微博

虽然人们将苹果视为产品创新的先锋,但有意思的是,在过去数年间,苹果股价似乎有一种奇怪的规律:每当其发布一款革命性的新产品时,股价在短期内就开始下跌。

以五款产品为例:iMac、iPod、iPhone、MacBook Air和iPad,它们都是在苹果公司发展史上甚至整个产业具有标杆意义的产品:iPod重塑音乐业,iPhone改变了无线互联,iPad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它们不仅为苹果公司带来巨额利润,也引发众多厂商竞相效仿。

第一代版本的iMac、iPod、iPhone、MacBook Air和iPad的发布时间分别是1998年8月15日、2001年10月23日, 2007年1月9日、2008年1月15日和2010年1月27日。

除了iPod以外,其余四款产品在发布后的一个月内,苹果股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最大时跌幅超过20%。只有iPod发布后的股价表现还算不错(一个月内上涨逾9%),但在发布最初的5天,股价却累计下跌逾7%。

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来讲,如果一个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后,接连几周股价持续下跌,或者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市场不看好,或者是因为竞争对手的产品比它更有市场,再或者是受大环境拖累,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刚好都不景气。

但是,这些原因套在苹果公司头上似乎都不太合适。苹果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它的产品直到乔布斯在镁光灯下揭开幕布的那一瞬间之前,外界对它的细节仍一无所知,iPod、iPhone、iPad 这类先锋之作,当时还没有可以与之参照的产品,而一旦发布,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获得的拥趸数量又令同业艳羡。

苹果近年来的成长非常扎实:手握巨额现金储备,没有负债,产品风靡全球。然而,类似上述股价与基本面的悖论,并不难在苹果的历史K线图上找到。2007年8月上半个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近3%,而同期苹果股价下跌11%,是大盘跌幅的三倍;2008年金融危机时代,苹果曾接连几个季度刷新了业绩,但当年苹果股价跌去近60%。

以技术与设计完美结合而闻名的苹果,股价却常常在新品发布后受挫,华尔街似乎有反应过度之嫌。但是如果以较长的时间标准来看,就是另一番情景了:在过去12年,苹果股价累计上涨了约14倍。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一度被亏损和裁员的阴影缠绕,连能否生存下去都值得怀疑。直到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才渐渐恢复元气。然而,即使在他重掌大权的最初几年,外界对苹果未来的成长性仍充满疑虑。

《华尔街日报》2002年1月的一篇报道颇有代表性。该报记者当时采访了一位叫David Dreman的投资主管,后者态度鲜明地表示:“我认为苹果不是一只理想的长线价值股,也无法设想会在今年结束后继续持有该股。”在同一篇报道里,摩根士丹利称,它对苹果的评级是“中性”。

当时的乔布斯,虽然已经推出了革命性的iPod,但还没有像今日这般在各行各业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翻看那时的旧报纸,彼时的投资人普遍担心,苹果的股价也许在短期内可以上涨,但要长期持续上涨不太可能。

1996年,美国《滚石》杂志分两次发表了《苹果公司盛衰录》(The Rise and Fall of Apple Inc.),一位叫Steve Capps的观察人士评论道:50年后,历史书将会说,微软的比尔盖茨构造了电脑业,而苹果将会被人遗忘。

2011年,乔布斯病逝,《滚石》发表封面文章《你不知道的乔布斯》(The Steve Jobs Nobody Knew),副标题是“一个年轻嬉皮士如何将自己重塑为科技梦想家并改变整个世界”。

乔布斯一手打造的苹果已赢得分析师们的欢心。即使是在他本人病故和辞去CEO的职位之后,苹果的股票价格依然高高在上,很多分析师维持买入和强烈卖入的评级,而卖出评级几乎没有,一家机构近日甚至将苹果的目标股价从500美元大幅上调至700美元。

乔布斯不在了,但他的传说还在。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乔布斯去世前,已经帮助苹果设定了一个至少未来三年的产品路线图。

华尔街有句老话,市场受两个情绪的影响:恐惧和贪婪。如果说1985年乔布斯被放逐后乃至归来之后的若干年,投资人担忧苹果沦为一家平庸的公司,股价下滑受累于恐慌和悲观情绪的话。现在,市场是否又开始弥漫着一丝贪婪的味道?(完)

(黄运涛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黄运涛,媒体从业者。曾供职于《第一财经周刊》和《环球企业家》杂志。

作者:黄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