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师北宸( 微博

社交问答网站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很少有人对 Amazon 这个公司持有负面态度?”得到最多人赞同的答案是:“你很难讨厌一个卖书的。”可以看出,卖书依然是一件值得令人称赞的生意。

在许多人眼里,读书也仍然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原因之一是,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至少曾经是。我们从五六岁开始花掉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最宝贵的时间全职用来学习,这个过程中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书本。原因之二则是,大家都不怎么读书了——因为你不会把每天都干的事情当作一件神圣的事情对待。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降至52.3%。2010年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25本。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年阅读量都在十本以上,以色列、丹麦、瑞典等国甚至高达四五十本,是中国人均读书的十倍。

人们认为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其实还有原因:因为“烂书”太少了。

可能有读者看到这里要跳起来了,书店里保健养生、职场成功学、各种朝代那些事儿的书难道还少吗?

没错,太少了。因为即使连在最显著位置摆放职场成功学的“光合作用”也倒闭了。这说明我们的畅销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少到书店们都经营不下去了——网络书店和盗版的冲击也是非常关键的原因,但如果人们对读书的渴望已经让他们等不及快递,或者他们有哪怕逛街时看到好书当机立断买下的一点点闲情,实体书店也不至于倒闭得这么快。

我得强调,这并不代表我认为这些书是好书,绝大多数书店里畅销的保健养生类实为图书里的三聚氰胺。我的意思是,“好卖”的书太少了,而很不幸好卖的书大多都“烂”。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正版在线图书中,真正能卖得掉的内容是盛大文学旗下各网络文学网站的小说。如果仔细看起点中文网上小说的分类:奇幻,玄幻,武侠,仙侠,科幻,灵异,同人……再对比一下好莱坞电影:科幻,奇幻,魔幻,犯罪,黑帮,惊悚、恐怖、悬疑……再加上中国特色的官场小说和古装小说,这体系是不是已经与好莱坞类型片模式非常类似了?反观中国的电影市场,成熟的类型片依然很罕见,只有大规模投资的贺岁档大片年年圈钱。

类型小说市场的好处是,每一种类型都能找到一批忠实的读者并壮大,壮大后的读者群能吸引更多的作者投入该类型的写作,而通过互相学习与竞争,作者也将产生更优秀的作品。在有基本足够的回报下,作者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写作,从而孕育出一个稳定而可持续进步的环境。

不过,“文化人”和“读书人”似乎对网络小说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网络小说实在是庸俗之至,更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在未来必将到来的图书数字化过程中,在盗版极其严重,有可能更严重的情况下,谁来为内容(且不论优秀内容)买单?为内容买单的人是否足够多?更为重要的是,在大规模正版数字内容推向市场时,是否有一批习惯了为内容付费的人,而不是一大批只会找免费下载的人?就目前来看,成规模的群体只有盛大文学的付费会员,以及相对而言极少量的有绑定了信用卡的iOS用户。

尝试推动正版优秀中文内容、也是最近最火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文正版电子书销售商的“唐茶”,因为前一段时间上架了一本“烂书”《帮主乔布斯》而在推特上引来骂声一片,也正反映了人们对“卖书的人”销售优秀图书作品的高期待值。

亚马逊有一个自主出版平台KDP(Kindle Direct Publishing),允许人们自行编辑出版图书。这个业务出世后正在遭遇“垃圾轰炸”,许多封面设计粗糙、排版很差、甚至没有署名的书被人摆上了书架。可以预见,亚马逊KDP上所发生的一切,未来也将在中国发生。

古登堡印刷机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抱怨“垃圾”被印到了纸上,至今已谈论了五百多年。互联网出现后,“垃圾”制造成本更低,人们又再一次开谈讨论“垃圾”横行网络。经过出版的书即使再烂,也很难比当今互联网上的“垃圾”更烂了吧?所以,不妨放宽心,如果你希望未来能读到更多好书,不妨坦然面对即将出现的更多“烂书”。的确如我之前说过的, 图书期待着数字化和更低的价格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它们卖得出去。

(师北宸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师北宸,互联网从业者。曾做过社交网站,媒体编辑。不懂技术的技术爱好者,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希望作一枚讨论互联网常识的数字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