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网

近日,关于运营商与微信、韩国Kakao和日本Line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之间的关系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甚至有人声称韩国运营商要封杀Kakao,以及中国三大巨头要联手强迫微信收费。

这些并不属实的谣言在网络广泛流传,让人误以为运营商和OTT服务商之间已经水火不容。

但实际上,韩国近日针对OTT服务并未有任何新的限制,反而是新上台的朴槿惠总统格外强调网络中立。

而昨日(3月14日),在中国移动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腾讯等渠务商将帮助中国移动开拓未知的新客户,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双赢。”

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也说,“既然是微信刺激了流量增长,我们为什么还怕他们抢我们的利润,我们没有指责别人抢我们的地盘,就像短信也抢了很多邮政贺年卡的地盘一样。技术发展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要研究这种影响,这种替伐对我们的影响。”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两大阵营并不存在根本的对立。新兴产业发展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矛盾,但合作共赢一定是大方向。这并非想象,已经有一个行业的发展轨迹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金融行业。

【互联网冲击】

就像运营商与OTT服务商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也十分微妙,并且已经从最初的观望,到后来的担心和抵制,走到现在的合作共赢。

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业务需要在银行的平台上开展,因此十分依赖银行。另一方,虽然大部分银行也提供网上支付的服务,但其覆盖面和数据处理能力与专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仍有差距,因此银行要与这些机构合作,才能覆盖到更大范围的用户。

目前在我国,较有规模的银行大约有150家左右,但却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商家有互联网、移动收款的需求,如果要让这几十万、上百万的商家去跟每个银行进行一一对接,这对银行的IT系统以及服务来说,是一件不堪重负的事情。同时,对于每个商户来说,这种开发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而这方面却正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所擅长的。

“相比传统的银行网点,互联网在消费和支付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都开始使用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第三方支付异常迅猛地崛起。传统金融企业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包括互联网的进入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等他们看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数亿用户的生活时,传统金融企业并非不担心自己的地位甚至根基会被动摇。”一位资深金融界人士表示。

2012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一度封杀第三方支付公司拉卡拉的POS机信用卡还款功能,由此受影响的用户每天高达15万人次。此事引发了关于传统银行业和第三方支付关系的大讨论。

在2012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CBI)全球高峰论坛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更说道:“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而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更是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能。”

马蔚华指出,Facebook 8.4亿实名制的客户形成了巨大的网络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信息充分共享。其中有很多提供存款,也有很多需要资金,将来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让资金供给和需求进行有序排列,通过云计算和资讯体系的完善,确定风险成交的价格,每个人手里有一个移动终端,都可以在手上完成,不需要银行作为中介。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也表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他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以众筹金融市场为例,有利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约有150家在线众筹金融公司,年交易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而阿里金融为例在2012年上半年就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70万笔、130亿元,日均1万笔,平均每笔7000元。尽管金额还抵不上银行的一家分行,但阿里金融信贷模式和互联网金融强悍的发展力度,令传统银行金融业侧目。

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卢小群表示:“电商在拥有交易平台、交易数据、支付功能之后,最终进入了金融领域,进一步整合或替代银行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功能,变身为发放贷款的“影子银行”,从融资业务到投资业务的全方位多角度覆盖银行功能。

【竞与合】

这种境况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大潮面前的担忧何其相似。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不久前公开表示,微信、Skype对语音、短彩信产生了很大替代性,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竞争比联通和电信这样的竞争对手更可怕。

不管电信业还是金融业,互联网的进入都是一个挑战。但包括奚国华、马蔚华等等在内的业内精英都深刻明白,这种变革是不可逆的,但只要主动去拥抱,积极去应对,反而可能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从金融业看,有关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关系的问题也曾经在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来自央行官方和学术界早在2008年就表态,政府有关部门对规范推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持积极态度,而进一步合作共赢会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行业与原有金融系统关系的发展方向。

2009年下半年,央行开始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调研,2010年筹建“支付清算协会”,由该协会牵头协调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将风靡一时的网络支付正式纳入金融监管体系。

2011年5月26日,央行颁发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包括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汇付天下、快钱等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随后,央行相继在2011年8月31日和2011年12月31日颁发了第二、三批支付牌照,共计101家企业获得,这其中包括国字号企业中国银联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些行业大佬,由此,第三方支付开启了行业整合的大幕。

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布,表示中央银行把第三方支付放到了一个合法的地位,规范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整个行业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提升银行用户活跃度,还是帮助银行业务转型方面,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政策规范引导后,这种促进推动效应将更加明显。”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此前第三方支付法律地位没有明晰,银行在合作上较为审慎。而随着牌照的发放,双方都将从“身份”压力中解放出来,真正放开手脚去为用户创新,这也意味着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合作将开始进入快车道。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银行都与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互联网支付渠道有了深入密切的合作,平安还与阿里和腾讯联合成立的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试图通过互联网来重塑保险业。兼收并蓄精神使得金融业和互联网相互渗透,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甚至连电信业这样原本与金融没有直接关系的产业也能参与到移动支付中来。如果当初传统金融业和政府对互联网的渗透采取抵制态度,那么今天中国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全都发展不起来。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失去最宝贵的竞争力。谁能承担这样的后果?

因此,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中,与其自怨自艾错失转型的宝贵机会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不如顺势而为,吸收接纳来自互联网的力量,并且将其为我所用。已有数千年历史的金融行业可以做到一点,更加新锐的电信行业更应该如此。

行业融合的过程应该是创新层出的过程,而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无论是运营商本身还是政府机构在思考移动互联网如何发展和OTT对传统电信业的冲击时,都应该多借鉴金融行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