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阳

12日晚,苏宁开放平台正式亮相了。过去一年苏宁开放平台始终不清不楚,如今终于呈现了一个与天猫、京东截然不同的全新形式的电商开放平台。现在看来,过去一年苏宁宣称的开放平台更像是为了舆论竞争而披着的马甲,今晚苏宁定义的开放平台3.0才是其真身。

自营式增速瓶颈

这两年整个B2C市场都在快速增长,苏宁易购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电商行业前三。但结合增速与体量两个角度看,与天猫、京东相比,苏宁易购并没有明显优势,若苏宁仍按照自营路线发展下去,永远都无法追上天猫和京东。精力有限,能力不同,自营业务增速受限于精力和能力,所以从去年开始京东就侧重开放平台的发展,今年来已多次鼓吹开放平台才是京东的未来,而天猫一如既往的做开放平台,从未变过。

如今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楚了,要做大必须做平台,自营规模与增速都无法与平台相提并论。阿里的淘宝+天猫平台去年做了11000亿,京东去年自营业务做了480亿就感到未来增长乏力,转而向开放平台高歌猛进。苏宁要想在规模上有所突破,要想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走向开放平台是唯一的道路。

国内大部分零售企业做到1000亿之后增速就会放缓,而阿里依靠淘宝700万卖家、天猫7万商家铸造了阿里万亿的交易神话,这是由于自营式与平台式不同的经营结构产生的两种不同市场结果,不同的市场规模与盈利模式。

开放平台由众多的中小卖家组成,中小卖家们的特点是工作流程短、市场反应迅速、员工积极性高。而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工作流程变得复杂,市场反应开始缓慢,人员众多导致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单位效率下降,但大公司依靠规章制度依旧可以井然有序的继续发展下去,不过业绩增速大不如前。

开放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卖家们会极尽所能的发挥最大能力去获得更高销售额,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自营的特点是工作人员大多只是打工者,为挣工资而生,按照公司要求完成任务拿到工资是他们的目标。

很多人喜欢拿苏宁易购去年180多亿的交易额与京东600亿做比较,这么比根本看不到更深层的问题,更应该拿苏宁整体去看。苏宁已是一家处于成熟期的传统零售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983.57亿元,同比增速4.76%,这一增速根本无法与天猫、京东,或者自身的苏宁易购等这些电商企业增速相提并论。苏宁作为一家自营式的零售企业,做到1000亿的规模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中国零售市场不具备出现像沃尔玛一样拥有3万亿规模的自营式零售企业,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也彻底打断了苏宁希望通过自营业务超越沃尔玛的可能。苏宁用22年时间做到1000亿规模,要继续以自营式增长到万亿规模至少也还需要10年时间,而阿里的平台式已在去年突破万亿,苏宁也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营万亿是不可能了,京东为什么放弃自营而大力转型开放平台?自营模式已经不适合电商时代了。

扯了这么多,要说的是在传统零售时代,线下连锁业态是最佳形式的零售模式,可以实现更大的交易规模,建设更完善的零售体系,打造更强大的供应链系统,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那个时候开放平台的形式是不可想象的,市场不具备开放平台的条件,线下连锁就是最佳模式。

电商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流量聚集是铸造开放平台的根基,自营的能力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消费者聚涌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开放平台才是线上零售的最佳模式。

传统零售方式增长乏力,电商时代更适合开放平台,所以在苏宁转型力推电商业务的背景下,开放平台是苏宁的最佳选择。

开放平台式扩张成核心

当电商时代自营模式不能继续为苏宁提供高速成长时,开放平台就成了苏宁的核心。

阿里一直坚持做开放平台,一边摸索一边壮大,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开放平台生态系统;京东从自营B2C转向做开放平台,也正在打造一个与阿里不同的电商生态系统;苏宁线下线上自营转向双线开放,开放平台生态系统的底层基础建设已经铺垫完成。

苏宁聪明的给自己的开放平台贴个3.0模式的标签,让围观者很容易区分与天猫和京东开放平台的不同。所谓的开放平台3.0模式也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苏宁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来支撑。

除了开放平台3.0,苏宁还以自贸区做类比,整个开放平台生态系统由“8园7局7云7法双线”构成,该有的都有了,基础建设看起来非常完备,但到底能不能把整个开放平台运转起来还要观察一段时间看看。现在可以直观看到的是苏宁做开放平台的决心,对于众多等待机会的商家来讲,苏宁做开放平台的决心直接影响他们做出是否选择苏宁的决定。

从苏宁在开放平台大会上的表态来看,苏宁云商的“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发展脉络已经清晰的呈现出来,苏宁将自营重点放回在3C、OA、大小家电等传统自营强势品类,母婴、美妆、家装、百货、日用、快消、食品、酒水、珠宝、乐器、玩具、汽车用品等类目以开放平台的形式全面招商,而开放平台同时开放线上线下两条零售线,线下品牌或线上品牌都可以通过苏宁开放平台完成双线布局,落地还是触网可自行选择,这是天猫和京东还无法做到的。

苏宁退守3C家电品类,主攻开放平台,这种以退为进的选择奠定了苏宁开放平台的重要性。自营的能力范围有限使得经营品类受限,开放平台是丰富平台SKU的最好方式,流量与SKU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流量越大,不同的消费需求就越多,对SKU的要求也就越多;SKU越多,就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流量就越大,而流量、SKU又与交易额有直接的关系。行业对各大电商平台式的交易规模比自营式的销售额更在意,交易规模是平台实力的直观体现,而要冲击交易规模就得依靠开放平台的大量卖家带来的大量SKU、引来的大量流量。

传统零售是地域化的,而电商是扁平化的,但无论哪种零售渠道都存在马太效应,电商尤甚。由于一般电商都没有线下实体店,导致不知名的电商网站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而电商又是扁平化的,没有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所以最终流量都集中在几家树立了品牌可信度的电商身上。流量的集中带来不同的消费需求,为了提高流量的转化,电商需要更庞大的SKU,这是自营方式无法做到的,要做大就只有开放平台一条路。

天猫一开始就走对了,京东自营做着做着发现不对之后就转向开放平台,苏宁线下线上自营模式同时遭遇发展瓶颈与行业变革时也转向开放平台。未来的电商之争就是开放平台之争,天猫、京东、苏宁都懂了,腾讯还有点犯晕,当其他竞争对手都在极尽所能的发展开放平台时,腾讯还一味的主打易迅自营牌。

现在都叫开放平台,都在建生态系统,在过10年各大电商的开放平台都做起来,具备万亿规模、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之后,就都会改叫经济体了,阿里经济体、苏宁经济体、京东经济体。

结语

说来说去,说了这么多,貌似没有太多直接与苏宁有关的内容,但是看进去的人应该从文中了解了苏宁做开放平台的必要性。苏宁开放平台是以阿里为目标,把京东作为暂时的竞争对手,通过向互联网转型实现O2O双线零售模式。

最后一句补充给苏宁,更名云商、转型互联网,如今苏宁完整的定义自己该说成“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科技零售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