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在第22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 2014)上推出了其“融合电视解决方案”,并现场演示了支撑该方案的终端产品“融合电视伴侣”。本文对此方案及相应的“融合电视伴侣”产品,做六点分析。

第一,此方案实质是有线高清双向方案的演进和升级。

此方案冠“融合”之名,是因为确实是DVB与OTT的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叠加;所有的设计都是基于广电DVB内容之上做OTT的延展和关联。使用国微的"融合电视伴侣"的智能终端可以同时接入有线的DVB信号和OTT信号,并基于DVB直播信号做交互和推荐。在实际运作中,DVB是此方案的“必选项”,而OTT是“可选项”。

智能终端在没有接入互联网时,这个方案就是一个比较经济的DVB高清双向终端方案。

智能终端在接入互联网时,则相当于增强版的高清双向终端方案,“增强”之处在于对OTT信号的引入和直播互动机制的建立。

第二,直播互动的设计,体现了以DVB为主的思想。此方案最主要的应用方为有线网络。

相比于在DVB信号中引入OTT内容,将OTT作为CP来丰富有线VOD点播平台的方案,此方案的特色之一是,基于直播内容的智能EPG、智能推荐和互动。比如直播频道正在放某一部剧集,OTT上如果有这部剧集的全部资源,观众则可以点击进入这部分OTT资源,一口气追完全部剧集。第二,针对正在直播的某场体育比赛,可设计竞猜和投票。作为网络运营商,可选用此方式加强基于内容的互动并增强用户黏性。

第三,OTT方的利益目前体现在用户增量和广告覆盖方面。

OTT方的内容引入有线网络,他们的利益何在?

在为有线网络提升用户服务和体验同时,OTT方实质上增加了基于大屏的用户基数。因为有线网络的固有用户基数相对是比较扎实的,借由这种方式,OTT方覆盖了更多的大屏收视人群,比如老人和小孩。

DVB和OTT的合作,这两年大体有广电内网和外网两种方式。这个方案对于内外网方案没有严格的限定,对DVB和OTT双方而言,根据发展阶段灵活掌握即可。

第四,操控相对比较简单。

降低用户学习转换成本的重要性,已不必多言。

第五,模式灵活。

靠卖产品赚钱,还是靠介入运营和提供服务赚钱?这是每一个广电技术方案商都会思考的问题。由于低成本,在高清转换中无论运营商集采还是合作运营,对运营商来说都不是一个难以决策的问题,运营商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选择。

第六,目前该方案适用于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未来或许需要考虑向总局的TVOS过渡。

新版总局广科院邹峰院长在CCBN的系列论坛上,明确表示,总局的TVOS系统完全兼容Android。这一消息对支持Android系统的技术方案商算是一个利好。在广电体系做事情,对于广电总局标准的跟进和追随是比较重要的。如果TVOS在广电体系有较大力度的推进,也许这个国微的融合电视方案需要考虑向TVOS平台的过渡。

最后,我想谈一点。DVB+OTT的方案现在确实比较多,但认真了解之下,会发现每个方案总有些不同的出发点和商业逻辑。比如方案方过去所擅长的领域以及现阶段市场的不同认识。国微技术这家公司成立以来的核心产品是CAM卡,其客户主要是广电运营商。内容必须受到保护才有商业模式可言这一点,国微与广电运营商已有共识。

我的看法是,不必捧杀,不必棒喝——客观冷静地思考每一股热潮背后的真意,认真分析每一种产品的商业逻辑和使用差别,或许是比简单肯定和否定更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