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诚医疗集团(Concord Medical Services)是中国最大的放射性治疗及影像诊断中心的民营提供商。2011年1月,该集团就广州项目首次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审批耗时三年。今年4月初,泰和诚宣布,上海市政府只用了6个月时间就审批通过了他们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立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的计划。有些人认为,这种差异来源于上海和广州对民营企业投资医疗产业的不同态度,但泰和诚给出的原因却大为不同: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从根本上加强了协调,以及旨在鼓励民营投资的政策得到明确并正式出台。泰和诚的经历说明,中国政府正下大力气使民营企业对该国医院的投资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

对于成熟老练的中国投资者(应该指出的是,其中很少有人来自于医疗行业)而言,中央政府层面的良好意愿与新政策在省级地方的落实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超过了大多数人最初的估计。我最近与泰和诚首席财务官孙冀刚通电话,讨论了中国医疗经济在过去几年里的变化。孙冀刚指出,泰和诚认为具有积极作用的很多政策未必是新鲜出炉的,比如“明确民营医院和医疗机构申请和审批程序的指导原则,鼓励医生多点行医,优先考虑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需求”。这些政策其实已经出台一段时间了。但泰和诚认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以前,这些指导原则常常遭到地方政府的冷遇或者敷衍……现在,我们正看到地方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贯彻执行”。

如果你认为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加强协调是必然的,那你就错了。以前,中国卫生部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医院的努力可谓举步维艰。现在,卫生部已经启动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民营医院地位的新政策。这一切始于2011年底。当时,中国政府宣布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允许外商投资中国的医院,取消了先前的限制。

另外,现在中国还允许公立医院私有化,这在2013年期间推动约17亿美元民间资本(大部分是国内资本)流入中国的医院系统。上述两个变化为卫生部的“2015年民营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20%”政策奠定了基础。为了让这一目标有机会实现,必须完成两件事情。首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在政策层面上进行更好的协调。其次,由于创办新的民营医院需要时间,很多现有的公立医院床位需要转移到民营部门。2014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这是使上述两件事情有可能实现的重要举措。

这一政策明确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中国的医院,向地方政府提供了“批准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权力,并进一步鼓励医生多点行医。泰和诚认为,这些政策对继续推动该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孙冀刚指出,这些政策“在我们规划民营放射性治疗中心全国性网络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亟需的可见度和确定性”。他接着说:“剩下的最大问题是医生的自由行医。为了维持行医资格,大多数医生不愿意在公立医院以外的地方工作,或者开办自己的诊所。”

除了鼓励民间资本和为医生提供可以注册和行医的多个场所以外,推动民间资本进入中国医院市场的最后一个重要举措是扩大中国方兴未艾的公立医保覆盖范围,把泰和诚等民营医院纳入其中。如今,虽然泰和诚的几乎所有病人都被纳入政府医保范围,但报销比例常常不够高。这迫使民营医院走“高大上”路线,把目标对准有钱并愿意花钱的看病者。对于泰和诚来说,公共医保报销比例和医疗服务成本之间的差额意味着该公司暂时只能继续把重心放在高端医疗市场,以能够自付医疗费或者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的人为目标。

中国的医疗行业正处于紧要关头。一方面,中国政府亟需民间的资本和能力来加强政府必须提供给民众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医疗服务。这一点显而易见,只需要想想中国农村地区糟糕的医疗状况以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造成的社会不安就能明白。同时,政府需要私人经营者,已经采取措施降低医疗费用,特别是药费,这使很多国内尤其是国外的制药商尝到了苦味。中国的公共医疗需求与国内社会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一只娴熟的手来确保民间资本在今后几十年里继续对中国医疗领域进行大力投资。

译 于波 校 徐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