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们正在展开抢分大战,抢用户、忙收购,疯狂的给自己抢地盘。大致看来,腾讯的收购战略重点在“用户”,希望通过微信这个入口网罗更多用户;阿里所有的一切工作则都是为了在上市时讲一个更圆满更庞大的故事;而百度,似乎走了一条和阿里腾讯完全不同的道路。

百度最新的动作是请来谷歌大脑的负责人吴恩达来负责百度研究院 ,在吴恩达的领导下,百度的传统搜索模式或许将产生根本变化。和其他圈地圈用户的巨头们相比,百度走的技术型道路,或许能够成为致命武器

“挖角”谷歌最神秘人才

很多媒体曾经报道过传说中的“谷歌X”实验室,这个低调而神秘的实验室有着多达百个研发项目。在外人看来,它与其他公司的研发部门的最大区别在于充满未来感,因为谷歌把那些研发项目称为“登月”式项目,意即寻求重大问题的技术突破、把不可能的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项目。

在这些看起来不可能的科学幻想中,有一个是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重新构建人类大脑,吴恩达是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现在,他将在百度负责一个类似的计划。

2013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自担任院长,招聘到多位全球顶尖技术专家,包括“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余凯、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学教授张潼,异构计算专家、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几个月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在美国硅谷设立IDL分部,该研究机构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附近,距离谷歌总部仅6英里,在当地被称为“谷歌后花园”。根据百度方面的解读,所谓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目的是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能力。

伯克利大学Redwood理论认知科学中心主任Bruno Olshausen如此评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硅谷分部的新负责人:“吴恩达是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领域的顶尖人物,我期望他在百度能够继续独领风骚。”有数据显示,百度在未来的5年里将向这个国际研究计划投入大约3亿美元的资金。这个实验室将重点研究利用低功耗图像处理单元(GPU)构建集群,挖掘海量的数据,这正是深度学习施展所长的地方。相比传统的CPU,利用GPU数据科学家可以更快、更廉价地进行数十亿次计算。

百度研究院目前包括三大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深度学习实验室(原深度学习研究院)和北京大数据实验室。据财报显示已连续三个季度研发支出超人民币10亿元。今年4月百度正式发布大数据引擎,将包括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三大组件在内的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并通过大数据引擎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及挖掘的技术能力。这表示百度深度研究院的成果将不再只为百度自己所用了。

用一句话概括“大数据引擎”是如何运转的:百度对自己以及各行各业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分析它们,输出数据分析结果,为自己和合作伙伴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派的再出发

和BAT的其他两家相比,百度一直是以技术驱动见长的公司,在此方面一直持续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根据百度4月的财报,百度第一季度总营收为94.97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同期增长59.1%。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亦增加57.5%达到12.8亿元,主要用途就是扩大的研发团队及采取股权激励。

从长远价值看,百度的平台和技术,将在其“连接人和服务”的战略布局中成为推动百度下一轮高速发展的关键。所以,顶级人才必然成为百度发展的重中之重。

此次引进的吴恩达可以称得上是百度迄今为止引进的最重量级人物,在他的领导下,百度的搜索模式或许将产生根本变化。

以前百度搜集到的数据仅仅是PC端用户的文字搜索行为,这些数据的分析维度相对单一和有限。而在现在这个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时代,百度搜集的将不仅仅是语言数据,而且还有一整套包括使用时间、地点、人物等全方位使用场景数据。这样,百度就从为用户提供搜索结果的搜索引擎转变为向用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这就是“百度大脑”。这将是一个从2D平面到3D立体的划时代的搜索革新。

机器深度学习是迄今为止计算机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非常高深的学科,百度的大脑智力就达到了李彦宏所说的“两三岁婴儿水平”,对此,吴恩达在课堂上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它。他拿出一架无人直升机说,“如果让你写一个程序训练它,几乎不可能做到,但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就像训狗一样,狗做对了,你就对它说好狗,做错你就说坏狗,渐渐狗就学会了。把狗替换成机器人,就成了机器深度学习。”

此外,百度要想实现持续性增长,保持在中国互联网的领先地位,不单仅仅是保持盈利,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生态圈,这需要强大的技术基础支持,同时需要外部高端人才的引入,吴恩达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