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Flexbot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们的前身Hex(Kickstarter上筹款筹了56万美元的那个迷你飞行器)你可能就不陌生了。因为 Hex的名称与美国一家玩具公司相近,为避免纠纷,Hex改名为Flexbot,有意思的是新名字和新logo同样由用户“众筹”而来。

Flexbot是一款基于Arduino的迷你飞行器,由简单的控制电路构成,使用 3D 打印机身架构,重量很轻,有四轴和六轴两种型号,主要针对智能手机用户。Hex 还配备了实时传输摄像头,可利用手机操控,查看空中的飞行环境。此外,Hex 完全开源,允许用户增加新功能,或者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外观。

2012年,喻川和他的朋友当时正在做图像识别的云服务,偶然的机会他们认为把图像识别应用于多旋翼飞行器会非常酷,还可以帮他们到办公楼下面帮我们买咖啡、买烟。于是,2012年8月,团队开始做软硬件结合项目 HEX 飞行器;12月就完成了第一代原型机试飞 。2013年5月, 在旧金山发布Hex产品原型;8月在Kickstarter发布众筹。2014年2月, 首批实验性产品生产完成,开始陆续向kickstarter支持者发货。今年4月开发完成了第二代迷你飞行器原型。

现在除了更新了飞行器的版本外,Flexbot还研发了其他几款产品,原型已经逐渐成熟。同时建立主题为“Design,Make and Share”的用户社区,围绕社区与用户需求,开发长尾产品。团队现在正在准备A轮融资,他们也很欢迎与他们志同道合的投资人接触他们。

Flexbot 团队成员由六人组成,喻川是Hex项目的发起人,大学期间学的是建筑专业,后来转行负责做产品设计。团队因为兴趣聚在一起,在无固定办公室、异地协助办公的情况下,完成了Flexbot这么一款从一开始就具备工业用途的产品。

在Flexbot的工作室里,还有一位备受注目的非人类团队成员: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KUKA的机械臂AGILUS。AGILUS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精度最高的机器人之一,2013年3月曾与德国乒乓球名将波尔对战(开局打出过6:0),可连续24小时工作15年。Flexbot从电子部分到外壳,都是由AGILUS生产的。

Flexbot的团队并不在深圳和北京,而是在贵州。不过,他们在国外的知名度也很高,《失控》的作者KK、《连线》主编安德森对他们的评价都很高,今年他们还入选了2014年度SXSW最具创新性团队,在美国奥斯汀做了演讲。提到国内外的硬件创业环境,喻川也有自己的看法。

喻川觉得国内外创业环境差异很小,只是因为社会环境不同,产品选择上会有差异。比如Nest这样的设备,和国外每家都安装温控系统、烟雾报警有关系。中国有丢失小孩的社会问题,可能就有保护小孩防止丢失的穿戴设备。有些需求是有国际共性的,而有些是因国情有差异的。

刚开始做硬件创业的时候,“硬件革命”的概念还不是很热门,他们团队内部都还持怀疑态度。现在硬件创业已经炙手可热,这和开源电子平台、众筹的普及有很大关系,让原型制作和试错成本降低,大量创新项目涌现。当然也和用户入口之争、媒体和资本的关注度有关系,可以说现在硬件创业生态圈已经形成。不过,贵州硬件创业还比很少,他们现也在本地做一些分享和工作坊,引导更多年轻人关注创业。

2013年1月 ,Flexbot 获得美国硅谷风投SOSventure的天使投资,并加入HAXLR8R孵化器.Haxlr8r秉持的是精益创业的精神,也给了喻川很多启发和指引。喻川说最好玩就是进去第二天,做了一个题目为Aim High的游戏,提供20根意大利面、一段棉线、一段透明胶布、一个棉花糖,15分钟内看哪个团队能用这些材料把棉花糖放到最高的位置。游戏结束后,他们瞬间明白在有限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目标如何设定,这在创业初期非常重要。

提到改名风波,喻川说初期确实没想太多,没太在意这个问题。不过,改名确实有影响,但是对于未来来说,还算是早期,宁愿早发生。创业本身就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充满未知和挑战。 困难是相对的,创业中的困难是好事,谁能创造性解决困难,谁就具有优势。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小石头]

AD:云之家,一种新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