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网创始人、阿里云组建者、快的打车和蘑菇街等创业企业天使投资人,挖财董事长兼CEO——38岁的李治国头上戴了太多头衔。正像他自己总结的,他是个“不安分”的人。作为阿里巴巴最早的50人之一,1999年李治国加入了阿里,然而为了创业,他又先后两进两出。

2004年是他第一次离开阿里,揣着8万块钱李治国创办了当时最大的生活服务网口碑网。项目风生水起,两年后便获得阿里1500万美金的战略投资,2008年被阿里收购。然而并入阿里后的口碑网并没有延续辉煌,而是逐渐走向下坡路,与雅虎中国的合并也被证明并非明智之举。

“没有争取自主权”“不懂得运用资本”、“没有进行足够的努力”……每次谈起口碑网的沉寂,李治国都形容这是个遗憾。

重回阿里后,李治国参与了阿里云的组建,负责数据运营和服务运营两个部门。但创业者调回头去打工,往往耐不住寂寞。2010年看好移动互联机遇的李治国再度从阿里辞职,这次他选择帮别人创业,当起了天使投资人,与人合伙组建了阿米巴资本。

创业的经历让他更理解创业者,更了解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前景。他投资的挖财、快的打车、蘑菇街、小奥游戏和花瓣等公司都陆续在消费者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获得认可。

每天都有新鲜感,每天和不同的项目打交道,不断转换频道,而且凡事不必亲力亲为,只需要把握公司的战略和大方向即可——李治国这样形容做投资人的生活。但这种新鲜感并没有拴住他太久。2014年2月他选择再度创业,出任挖财CEO。

他很清楚,这个选择意味着告别这几年轻松的生活,又要回到每天做同一件事的日子,需要忍耐反反复复的试错,更关键的是老老实实把投资人与公司的战略转变成执行力。

不过,这些挑战统统敌不过李治国心里“创业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想法。

实际上,选择到挖财“受苦受累”,与李治国在阿里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做阿里云的时候我发现用户数据有很高的价值,但阿里掌握的只是用户的线上消费数据,只占总体GDP的3%左右。另外的97%去哪了?怎么能搜集到用户的线下数据呢?”李治国一直惦记着这些疑问,他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作为李治国投资的第一批项目,他在挖财找到了答案。

2009年6月上线的挖财记账是中国第一家记账类应用,上线至今积累用户7000多万,月活跃用户超过500万。通过挖财,用户可以选择手动记账、信用卡数据导入记账、语音记账等多种途径实现个人财务数据的管理、分析,并监测资金流向。

“以记账为入口,挖财积累的是用户360 的财务数据。就算只有5%的中国人愿意使用记账软件,这个数据的样本量都是很大的,非常有价值。”这成为李治国决定加入挖财的关键原因。

半年来,在杭州福地创业园的挖财办公室里,开会、见客户成了李治国每天的家常便饭,而且这家100多人的公司每新进一名员工,他都要参与面试。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办公室改成了小型会议室,转而和员工们一起坐在大厅的条形办公桌前办公。

没有角色转变的不适应,这些琐事反而让李治国觉得更踏实。对他而言,现在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开发用户财务数据中埋藏的价值链。

余额宝的出现打开了互联网理财的市场可能,站在风口的挖财顺势迈出了第一步。2013年7月,以标准化的基金产品为先锋,挖财在记账应用和信用卡管家应用中开通了理财超市功能,交易额突飞猛进的程度甚至超出了团队的预期。

2014年3月18日,挖财APP上的理财产品单日成交量突破4亿人民币。截至2014年5月底,累计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李治国对公司的发展速度很满意,他表示目前正在测试更多的新功能,包括信用卡还款和代还、小额贷款、信用贷款以及保险产品等,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会涉及用户的财务情况和信用等级,这才是用户数据发挥价值的地方。

“我们已经沉淀了大量的用户消费信息、资金结余数据和资金流情况,接下来要做的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金融服务,做用户的个人资产管家。”这才是李治国为挖财制定的终极目标。

创业公司能否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决于战略够不够准确、团队是否有能力实施战略,在李治国看来,挖财同时具备了这两点。

在这家互联网与金融团队1:1的公司里,李治国负责互联网事业部,总裁顾晨炜负责金融事业部。顾晨炜曾先后就职于Capital One与香港渣打银行,2013年他带着自己创办的信策数据公司加入了挖财。

“在行业内,一些互联网巨头把业务做得很薄,像微信不需要账户就可以支付,用户和流量庞大,但做不出深度。金融公司又往往把自己弄成瘦子,业务深度够了,但用户量上不去。挖财的身形是fit的,以一定的用户量为基础,把业务做深做透。”顾晨炜说。

但目前不可回避的是,融资规模超过3500万美金的挖财,至今仍未盈利,这未免落下烧钱拿用户的嫌疑。相比之下,2013年兴起的行业新秀盈盈理财上线一年就已经跨过了盈利的门槛。

看到别人赚钱,潜心修炼5年的挖财不眼红吗?一向以快为准的互联网老手,这次李治国却显得不急不躁。竞争对手纷纷推出了高收益产品,挖财却始终停留在低风险的基金类产品上,平台收益相对而言增长并不快。

“想盈利的时候就会盈利!我们不做不代表没有能力做,而是不急于一时。我们必须充分考量其中的风险。”李治国解释说。

经历了口碑网的名噪一时与后期的遗憾收场,在李治国看来,这次他能靠“稳”打赢创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