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Jawbone 最近看来刷脸频繁,但“致力于刷脸的创业公司大多不靠谱”这一定律看来国内外都试用。Jawbone 在大牌纷纷缺席的 CES 上借三星发布会智能家居环节大出风头,随后又上线了自己的智能硬件在线商城。但据《Fortune》杂志和 IBTimes 的报道,这家公司正面临财务危机。

关于财务状况的猜测最早来源于 Jawbone 和其手环制造商伟创力(Flextronics)之间的法律纠纷,后者职责 Jawbone 前后多次共涉及 2000 万美元的财务违约。虽然 Jawbone 方面对此的回应与一般大公司相同,无非是“双方缺乏沟通”一类的“误会”说辞,但据《Fortune》杂志报道称,Jawbone 公司一直没有盈利,并且一直在寻求融资和产能上挣扎 —— 产能的不足甚至让他们错失了圣诞购物季。也许其新产品 UP3 的上市延期也与个中缘由有关。

相信一样遭遇财务状况的智能穿戴式设备制造商不只有 Jawbone 一家,这类设备和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 2015 年迎来洗牌。回顾过去出现的“热门”穿戴式设备,Jawbone、Fitbit、Misfit 等公司的产品功能简陋,算法也算不上精妙,又因为自以为独特的造型而需要付出高昂的开模成本,以及后续的产能问题 —— 这一切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就是极不合理的售价。另一方面,巨头的产品则显得优秀且功能完整:Samsung GearFit 甚至带有一个显示效果出众的 AMOLED 显示屏,而 Microsoft Band 更是在小规模量产的情况下做到是个传感器并存的最小体积和相比之下便宜得可怖的售价。即使是国内一向与“时髦”不太沾边的小米也在十几美金的价位上推出了防水、蓝牙连接、带指示灯、能够检测运动和睡眠的手环产品。

穿戴式设备的风口到头了,是时候从实用出发,踏实做点事。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wareable.com, ibtimes.co.uk, fortu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