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不论是MWC还是GDC,虚拟现实都是亮点、热点。三星推新的Gear VR了,HTC和Valve在一起做头显了。产业链下游竞争激烈,上游也波涛汹涌。两大显卡厂商AMD、NVIDIA推出了推动VR发展的显卡、工具甚至有可能是头显;虚幻、Unity5、Source 2三大3D引擎纷纷“免费”,连Unigine 、 Autodesk也加入了引擎混战。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虚拟现实的大潮很快就要到来了。

曾经,Oculus以一己之力扯起了虚拟现实的大旗,现在它的身边站了不少大佬摇旗呐喊,而这些大厂在硬件和内容方面,都是Oculus的有力竞争者。如上图所示,Valve、索尼强于内容,AMD、NVIDIA强于显卡技术,都是技术流,都有真功夫。

可以说,这一年,竞争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就像下图中的那样,一年前,Oculus还算是一枝独秀,一年后它的对手已经纷纷浮出水面。不禁为起了大早的Oculus捏了一把冷汗,它还能赶上早集么?

此前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 表示,如果在2015年年底前还未推出消费级产品,那就世界末日了。现在,Oculus暗示消费者今年很可能不会发售消费者版本,很可能最终不比Vive、Project Morpheus早太多。似乎他们离末日又近了一步。

倒是VR圈内的不少人对Oculus的前景很乐观。Why?

凌感的CTO费越体验过Oculus Rift CV1、Vive、Project Morpheus,称现阶段三款产品从视觉效果来说是差不多的。不过,Project Morpheus很可能作为PS4的配件销售,最终应该不会突破索尼PS的生态圈。最直接的竞争对手Valve Vive针对的目标用户也不太一样,再加上成本、价格略贵,Oculus的机会依然很大。

据说,Valve做出了第一个虚拟现实头显,但专注内容的他们并没有想自己动手做,拿来和Oculus做了分享,还一直帮Oculus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Oculus Rift DK2宣传卖点——低余晖技术,也是 Valve 的研究成果。直到Oculus 被Facebook收购,还自己做了商店,Valve追悔莫及,这才联合了HTC一起做头显。

虽然Valve拥有优质的开发商和内容资源,但VR是一种全新的媒体,要想体验好,还需要这些开发商从头设计专门针对VR的内容,也需要时间和资源。近期是否会做出开发决策,主动权还是在开发商,并不是Valve能控制的。

这还不算,Vlave自己也有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方面,John Carmack、Michael Abrash、Tom Forsyth、Neil Konzen、Matt Alderman、Aaron Nicholls、Paul Pepera、Atman Binstock、 John Holtman,这些技术大牛,现在都已经加入到Oculus阵营,Valve的技术实力应该也会被削弱了。

另一方面,从对现有的硬件产品分析来看,这款产品应该会在600美元以上,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很可能会超过1000美元。官方也表示,产品售价不会太低。这样来看,Valve也并不是想与Oculus直接竞争,他们的目标用户是付费意愿更强的重度游戏用户。而Facebook支持的Oculus,将头显做到350美元,甚至想过免费,看重的还是普适性的下一代技术平台。

(图三:VR头显厂商进度对比)

唯一的变数就是Oculus自己了。原计划2015年底推出的消费级产品很可能会延期了。而Project Morpheus将在2016年第二季度出货,还没有公布发售时间的Vive很可能也是在类似时间发货。迟迟不肯发货,留给Oculus的时间窗口已经越来越有限了

我自己也搜集资料,整理了几家VR厂商这几年的进展(见图三)。不难看出,从2009年开始,Oculus就一直默默的做产品,屏幕分辨率提高了,刷新率提高了,增加了3D音效,做了自己的控制器,还收购了两家手势识别公司。从2012年众筹开始,就默默地做生态,发售了两代开发者版本,培养了大概14万名开发者,自己还成立了影视公司,做起了视频内容。不少VR爱好者都希望Oculus先发售一代消费者版本,再不断迭代完善。

但或许是90年代那次VR泡沫的阴影还心有余悸,Oculus对发售消费者版本一直慎之又慎。处女座的John Carmack应该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还将这种特质带入到了Oculus,希望发售的产品能够性能优异,内容丰富完整。最新版的三星Gear VR都被逼着打上了Innovator Edition的标签,以示产品还不完美,更何况是John Carmack自己一手打造的Oculus呢,怎么可能在产品和内容两方面都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就早早发售呢?

能打败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也许,这就是对现在的Oculus最好的诠释。John Carmack就像是一个匠人,用心在慢慢打磨那款传世的精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专注、口碑、极致、快才是法则,已经做到前三点的Oculus似乎只差一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