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采访了经纬美国的两位合伙人Antonio和David。两位都是连续创业者,David做了四家公司,其中三家上市了。加入经纬之后,他俩主力看的方向是企业级服务、机器学习等偏技术的领域,Antonio还在A轮投资了Oculus。这次来中国,他们和不少做to B和to D的创业公司交流了一圈,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国内市场,别有一番启发。

国内企业级市场还处于蛮荒期,机会巨大

36氪:能说说你们这次来北京,感受到的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吗?

David:我觉得最疯狂的事情是你们竟然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说着手指向遍布雾霾的窗外)。

Antonio:今天和经纬中国的CEO们聊完还挺惊讶的,中国有这么多的公司在做企业服务,在做2B和2D的事情,并且中国的企业服务,直接跳过了PC互联网的时代,是直接从mobile时代开始的,这点很不一样。这决定了中国的公司不用去面临当年美国公司在做SaaS的时候,面临的要去和各种各样传统企业管理软件打交道,要去兼容他们的情况,你们直接跳过了这个时代,从mobile时代开始做起,这太不一样了。我甚至都很想搬来北京住一段时间,因为这里有大量可以投资的机会,这里太缺乏企业服务了。

美国的互联网市场一直是有两大块的,一个是消费级市场,一个是企业级市场,两者的市值大概是6:4。在中国的话,这个比例被扭曲的很厉害,可能是20:1。美国的企业用户相对而言更成熟,信息化程度更高,而中国则是另一幅光景。好消息是,中国的企业级市场这两年开始热起来了。

David:哈哈对,刚刚说雾霾是说笑的。其实现在在美国要做企业服务的话,创业者能发挥的空间已经变得非常小了,你能看到所有人能做的都只是一点点的微创新,道路非常窄小曲折,但是中国市场不是这样,中国市场有着大量的机会,原来完全没有人去做,所以能发挥的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

机器学习还处于“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阶段

36氪:去年采访你的时候,当时你说接下来主要会找机器学习相关的公司是嘛?

Antonio:我的回答是yes,但也是no,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找到了一些公司,但是不多。原因有两点:其一是从事机器学习方向的人才本来就少,需要比较长期的积累,通常得到博士阶段才慢慢摸到门道,这批人才又有很多被Google、facebook这类大公司给招募过去了,出来自己创业的就更少了。之前有个机器学习的大牛Yann,他们是纽约大学出来的一群人,在机器学习领域创业,也做出了一些成果,最后还是被Facebook收购了。还有很多这类例子,大公司在这件事情上太有优势了。

其二是,目前机器学习还没有太好的使用场景。也许这是技术发展的毕竟阶段吧,你有了这个先进的技术,然后开始找哪些地方能用上这些技术,我们现在可能就处在找使用场景而不得的阶段。能看到许多领域是有机会的,

David: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机器学习可能不会成为许多公司的一个标签,而是成为许多公司都能使用的一项能力。换句话说,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应用可能首先会出现在to D领域,以API的形式将机器学习的能力内嵌到各类应用和服务中去。比如某家公司利用机器学习的技术优化了精准营销的过程和效率,它会把这项能力开放给其他公司,让他们去优化自己的业务。我们投了一家叫zaius的公司就是这么做的。

人们总是会盯着前方和领先者,力求超越他们,但是很多时候,威胁都来自被忽视的后方。后发这者的优势在于,由于没有基础,相应的也没有既得利益者的羁绊,一旦环境适宜,放开手脚去跑,很有可能冲到前面。

创过业的投资人更懂创业者

36氪:David之前做了四家公司,三家都上市了,有什么秘诀么?

David:创业是一件可以熟能生巧的事情。你创业一次之后,下一次会知道哪些地方的坑需要避开,你知道该招什么样的人来与你一起奋斗,如果你上次做的不错的话,个人名望也会帮到你,许多你的老战友会重新聚集在你身边,资本也会迅速找到你。

Antonio:其实能把三家公司做上市的还是挺少的,David还是挺厉害的。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出生日期,他和乔布斯盖茨是同一年出生,属于黄金一代,正好赶上计算机发展最好的时代,之后的每一波浪潮David都抓的很准。

David:这一点我还是挺幸运的。不过看现在的年轻人,我觉得你们也挺幸运的。移动时代有十亿台智能手机已经在用户的手中了,这些手机自带摄像头和GPS,一直联网,本身又有通讯录,在信息收集和分发上已经非常便利了,同时云计算的普及也让后端开发的门槛大大降低,技术已经不再是特别大的壁垒了,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都可以利用各式云服务来完成之前需要负责技术才能部署好的服务。这真是一个很棒的年代。

36氪:作为曾经的创业者,过去的创业经历对你们的投资业务会有帮助么?

David:必须有。我们曾经创过业,了解创业者在许多处境下的心情,现在再做投资的时候,创业者会觉得心底里我们是同一类人。我们投的公司在碰到困难面临抉择时,我会很开放的告诉他,有方案A和方案B,A也许对经纬是有利的,可以保证挣到一些钱,B则是对你的公司更有利,最终能闯出一片天。公司是你的,你来选择吧。这种态度是我们内部考量合伙人时特别看重的一点,当时我第一次创业是经纬投的,合作的过程非常好,第二次创业我就没找别人,直接让经纬投了。刚刚在门外的Tim就是我当时的董事。

Antonio:没错,后来David又做了我的董事,再后来我也加入了经纬,这就是传承吧。

后记:这这次交流让我受到的一个启发是,后发优势同颠覆式创新在某些层面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后发者通通常基础比较薄弱,市场也不完善,但是这也意味着新技术不用在诞生之初就面临巨头的狙击,更有机会普及。国内的企业服务市场可以直接跳到移动阶段,印度的电商市场也是如此,这些现在还很弱小的婴儿,以后很可能对现在的巨人造成严重的威胁。

原创文章,作者:L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