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儒超

体脂秤不是个新事物,但比起更为人所知的体重秤,体脂秤的认知度似乎并不高。

在此前小米体重秤面世时,其制造商华米科技CEO黄汪曾向网易科技解释,之所以不做体脂秤,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根本没有能把体脂测得准的设备。

然而,被黄汪视作“不靠谱”的体脂秤,在张悦眼中,却是一款具有颠覆意义的设备,它不仅仅会取代体重秤,更要颠覆掉所有实体体检机构。

张悦或许并不是盲目乐观。

作为体脂秤制造商有品的CEO,去年他拿到了腾讯和京东21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在2015年已经过半的现在,似乎不怎么差钱的张悦,想在这个并不算新、更不算酷的领域里,尝试些不同的玩法。

体脂秤、体重秤,谁才是未来?

张悦认为,体重秤和体脂秤,分别处于人们认知的不同阶段。

“用户为什么会买称,首先应该是意识到自己的体重问题,减肥的人首先想减体重,所以会选择体重秤;但当用户对减肥有一定认识时,他会发现,体脂显得非常重要”。

张悦举了一个例子,去年8月,有品做了一个数据分析,发现有的人从外表看就是个瘦子,但他却有脂肪肝,脂肪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项数据用体重秤则无法体现。

在他看来,关注体重的人,最终会回到关注健康上,健康的指标比较多元化,并不只限于体重一项,包括体脂、内脏脂肪都是比较重要的数据指标;而体脂秤存在的意义,可以测出体重,更多的则是反映出上述的更多数据指标。

不过,体脂秤虽然可以测出更多数据,但一直以来价格上相对体重秤没有什么优势,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脂秤的推广。基于此考虑,有品近期推出了一款99元的体脂秤,将原本三四百的价位拉低到和小米体重秤一样的水准。

然而,价格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大的问题在于,面对华米的质疑,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的体脂秤真的能测准数据吗?

张悦表示,相对于体重秤,体脂秤的门槛的确相对较高,“人的阻抗非常复杂,所以测出的数据会很敏感,同时,设备放在家庭环境下,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精度可能就会下降不少”。

而有品的体脂秤,据称在同一时间段,去卫生间一趟,去前测一下,去后测一下,体脂也会明显上升,顺应了敏感的体脂变化。

据介绍,有品建立了一套健康指标评测系统,该系统基于60万样本模型,将亚洲人的体征数据结构化;搭载这套系统的有品体脂秤目前已完成了医疗器械注册证(二类)的临床测试,证书即将下发,这就意味着,有了这个证书,有品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医院系统。

体脂秤的新玩法:做健康分析服务?

不过,仅仅是比体重秤测出更多数据,体脂秤离“颠覆”还有不少距离。张悦想拿出的新玩法,是做健康分析服务。

事实上,虽然当前主营业务是制造体脂秤,但张悦却表示,硬件只是一个承载体,将来有品更多是围绕着硬件,把用户的体能数据连接到云端后,将个性化的分析和建议匹配给他。

在具体流程上,有品把体围、腰围、臀围、大腿围、胸围,和体重、体脂做成具备相关性的数据模型,将这些体围输进去后,对于减重的人,他的臀围、腿围是一个维度;对于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种疾病,它的体重、体脂和运动都会具有相关性。

进一步讲,有品希望通过对用户行为习惯的记录,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的相关性和价值。

“微信运动里的步数排行在健康上并不重要,因为同样是一千步,是饭后运动还是饭前运动,效果可能不一样,步数却无法体现,”张悦表示,有品的APP不仅会接入体脂秤,还会接入手机上的运动数据,从而记录下人的每天运动规律,如用户几点起床、几点休息的。

在这个服务链条上,起家于体脂秤的有品已经将人体健康数据不再仅限于体脂秤本身,而是在有品配备的APP上记录数据,同时根据以往的数据学习人的运动规律,“当用户打开手机,打开APP的时候,应用会告诉你下一个运动时间点,根据天气你应该做什么样的运动”。

“有品在这个相关性上做了很好的分析,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提供运动建议,这种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才是有品的核心竞争力”,张悦还认为,做到相关性是有品和传统体脂秤最大的一个区别,而这种通过把体征数据包括体重、体脂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的事情,并不简单,相反,具有较高的门槛。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健康类分析的专业性非常强,我们曾经找了BAT的人去做产品经理,后来发现他们做不了这个东西,因为这些体征数据他没法理解,”张悦补充到。

他说,最终,做到健康分析的体脂秤有可能真正颠覆掉体检机构。“体检机构告诉你身体状况后,用户该怎么去追踪和量化就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些机构解决不了问题,一方面他告诉你去看医生,去治病,另外一方面你通过运动饮食营养,你去解决,不管怎样,都没有形成闭环”。

不赚钱背后:未来健康内容服务是盈利点

张悦不想通过硬件赚钱。

在他看来,如果想通过硬件赚钱,有品的盈利会单一而传统,更重要的是,智能硬件的用户不在乎钱,“用户缺的是好产品,不是缺的低价格”,做好产品的体验可能会更有机会。

而对有品来说,产品的体验很大部分就来自于上述的健康分析服务。事实上,在健康领域,人们更多在乎的是后续服务闭环和内容闭环;在这种背景下,体脂秤这种产品形式需要重塑,并慢慢形成内容服务的深度。

谈及短期内的计划,拿到京东和腾讯投资的张悦甚至放言,有品短期内不会考虑赚钱,“就是要量”,提升用户认知度的同时,培育市场。

张悦介绍,一手建立服务,一手放量不赚钱,这样做的底气还是在于其押注的健康市场预期比较大,“比如说减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中国80、90年代就有三株口服液、健力宝,针对健康类产品的消费是无穷无尽的。”

张悦进一步强调,有品希望的未来,首先体脂秤这个领域的量要足够大,同时价格会继续往下走、内容服务更深,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壁垒,否则没有意义。

据介绍,目前有品的用户约为40多万,去年三款产品卖了12万台,平均每台机器会有2.5-4.5个用户;今后有品还将试图获取用户和数据,包括考虑跟一些健身应用合作,以及尝试和一些手环产品合作打通数据。

单就眼前来看,有品离理想形态还有不少差距。不过,“仅就称这一市场,中国一年的出货量可能就有3000万到5000万台”,张悦告诉网易科技,可能这个领域比我们想象中会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