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如何开发出《半条命》级别的 VR 内容?经验全在这里了(1)

相比于 Oculus Rift, 2016年VR 的入口肯定还是 Minecraft 这样的内容型平台。如何开发出像《夏日课堂》、《半条命》这样的优质 VR 内容,则是困扰 VR 开发者的难题。

2015年12月 的 HTC VIVE 开发者峰会上,Valve 公司首席游戏设计师 Chet Faliszek、梦工场动画全球卖座动画喜剧片《马达加斯加》的导演 Eric Darnell、万代南梦宫首席制作人 Katsuhiro Harada、Wevr 的 CEO Neville Spiteri 曾做过精彩分享。

但是因为该部分内容全部为英文、日文音频,业界一直没有文字资料。AR 垂直媒体 AR 酱(微信:ARchan_TT)的头牌徐涛,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做了翻译、整理工作。他们最近正在招聘活动策划、美术编辑、采访记者,欢迎投递简历(87316628@qq.com)。

以下为正文的第一部分,来自 Valve 公司首席游戏设计师 Chet Faliszek 分享。点击链接查看本文的第二、三、四部分。

如何开发出 VR 版《半条命》?经验全在这里了(1)

如何开发出 VR 版《夏日课堂》?经验全在这里了(2)

最佳 VR 內容公司有什么故事?听 WEVR CEO 讲讲看(3)

如何利用 VR 讲好故事?听听《马达加斯加》导演怎么说(4)

【独家】如何开发出《半条命》级别的 VR 内容?经验全在这里了(1)

一、Valve 公司首席游戏设计师 Chet Faliszek 分享

【独家】如何开发出《半条命》级别的 VR 内容?经验全在这里了(1)

大家好,我是切特。很荣幸能来北京,同各位基础开发者交流。今天我主要想同那些刚开始使用 HTC VIVE 虚拟现实设备的开发者进行探讨,所以只是针对初用者的一些概括介绍。

在交流之前,我要特别提醒各位的是,这是项非常前沿的技术。去年此时,我带着 HTC VIVE 最初开发版飞去伦敦,向博斯工作室以及另外几位伦敦的开发者展示该产品。短短四个月之后,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及游戏开发者大会上,我都看到了其应用。所以,这项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也十分前沿。

所以我们并不会提到 “规则”,它具有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很难给出所谓的 “规则”。我仅仅是要谈谈,我们在其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想法。但我要承认,在开始使用 HTC VIVE 时,的确有几个规则,我将在随后的报告中,对其进行介绍。

我们讨论 HTC VIVE,其实是讨论它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当属 “室内追踪” 系统,这套系统能在五米的范围内,追踪到用户各种的动作。在这个范围之内,你可以随意地运动,而在头盔和控制器中的两个接收点,将会全方位三百六十度地追踪你的动作。这套控制器与传统的控制器大不相同,在追踪你的动作之同时,它还能控制屏幕上显示的物体。所以我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而是能步入这个世界,并在其中自由活动。

当关注 VIVE 或者别的高端虚拟现实设备时,你首先会注意到数据线。选择数据线的原因有很多,而带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这套设备里,每秒能传输九十次,每次可以传输两幅高清画质的数据到头盔(DHD)中。对于传统的传感而言,我们还能添加滞后或者画面压缩。通过这些电缆,用户连接到其终端设备上。

这一切并非为了有意增加开发的难度,而是为了更好的视觉效果。我们的视觉展示具有即时呈现这个特点,而这种即时呈现能做到你所视既为所见。我们通过两个面板来对动画和图片进行处理。我们之所以必须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我们开启显示一毫秒,然后关闭九毫秒,也就是意味着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里,屏幕是出于关闭状态,你觉得这样会忽明忽暗吗?不会,因为我们可以做到每秒开关九十次,而控制的面板刷新率是九十兆赫兹,也就是说每秒需要向面板传输九十帧画面。当说到每秒九十帧时,意味着这是个要实现的目标,也是个基本的需求,如果没能达到这个刷新率,那么将会出现掉帧,同时会让用户感觉到不适。

坦白地说,无论是每秒九十帧的传输,还是每秒九十次的开关,都需要运用到 G-Sync 技术。当画面出现时,一定要有对应数据的传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即时呈现这个技术,那么当你转头时,你眼前的画面将会出现卡顿。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保证画面的流畅性,这就意味着你别无选择,你的画质需要每秒九十帧这个速度。这也就是运用 HTC VIVE 的第一条规则,画面传输速度必须达到每秒九十帧。

除了视频效果,音频效果也是虚拟现实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这点,也需要尽早考虑到。对于虚拟现实技术中的音频效果,特别是三维空间的音效,大家都有很多的疑虑。所以,对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运用 VIVE 而言,音频效果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值得高兴的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音效并非创新的技术,在很多游戏引擎中已经运用到了这一点。什么样的引擎呢?在九十年代的游戏中,就已经有三维空间音效技术。在数十年前,第一视角电子游戏就已经能通过接收器和摄像头,来模拟出玩家的移动以及相对位置的音效。想想在《反恐精英》(Counter-Strike)中的脚步声,它是如此的重要,因为通过它,你才能判断伙伴的位置以及距离,而这一切都基于音效。

有个错误的观点,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并不适用于三维游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它更适用于三维游戏,因为相对传统游戏而言,玩家只需要更少的移动头部,可以听到更优质的音效回馈。所以,三维游戏在虚拟现实技术下,将会比常规游戏有更好的发展。

但开发者们要记住,你们开发时,运用的都是单声道而非立体声的。为什么是单声道呢?因为你并不希望那些关于位置的数据同音效数据混为一谈,这就类似于照亮人物的阴影。

当你开始处理音效时,要缓慢地添加,从无音效开始。要保证音效很有特征,能从周围的环境中将其辨识出来。如果音效处理得好,单凭音效,玩家就能很好识别危险、敌人,甚至可以用来导航。取决于你所运用游戏引擎的不同,有各种插件和附件可供选择,来进行音效开发。我们认为,让开发者能继续运用其熟悉和喜爱的开发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的经验中,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数据输入,而这一点你们也应该从一开始就加以考虑。每个人最初进入虚拟现实时,都会伸手去触碰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最让人惊叹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的一举一动能被追踪,然后呈现在头盔的屏幕中,这简直太神奇了!这不是简单的添加作用,这是相乘的效应。当你在虚拟世界里,伸出双手去感知时,你的大脑已经相信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三百六十度追踪也是非常重要的。既然你已经获知,用户会在整个房间移动,至少会任意旋转,你就能对此进行相应的开发,你就能把用户放在画面的正中,而非边角,你就能让物体环绕在用户的周围。

一旦你开始使用这套系统,你就会意识到,不需要继续思索,你就会明白该如何使用追踪、控制器以及三百六十度调控。此外你也会意识到,你的随意转动也不会阻碍系统的运行。他们总是在那里,他们总是能起效。要谨记,你不需要将所有的画面都排列在你的面前,而是可以上下左右任意排布。

此外,这套数据输入系统,不仅仅可以用于在虚拟现实世界里拿取物品,还同样适用于用户界面的操作。在虚拟实现的操作界面里,你不会像过去那些控制器一样,继续使用那些按钮。这是我们开发的游戏《长弓》(Longbow)中的画面,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射箭类游戏。当你再次取箭上弦时,你并不需要去点击任何按钮,你甚至都想不起来需要按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将手伸到背后,从箭鞘中抽出一支箭。

在虚拟现实世界里,我们已不再局限于所见之物,你只要相信其存在,你的身体就会尝试去同那些事物交互。游戏玩家们能很轻松地将那些抽象控制器抛诸脑后,开始学习并掌控这些身体的姿态和移动,从而通过这些移动来实现人物的控制。如同其他动作控制器一样,你在现实世界中做出相应的动作,那么你会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 “阿凡达” 也尖叫着跑过房间。所以,你在现实世界里的动作,将会同样呈现在虚拟现实世界里。

对于操控者而言,融入这些技术的游戏《奇妙的装置》(Fantastic Contraption),就让你可以探索更多不同的体验。转眼之间,那些平凡无奇的游戏将会变得十分不同。那种搭建和拆毁物品的过程都将变得无比精彩。当这些动作呈现在屏幕上,而非真实世界里时,无论是普通人的动作,还是超级英雄的动作,只要能正确地呈现,都能让玩家感到满意。

但这些交互需要点对点的采集,需要让人觉得合适,因为无论你手中的重量还是虚拟现实世界的重量,都是不能复制的。那些物体是如何蹦跳的,你能把它们扔多远,当你拾取它们时是怎样的感受。你不希望给予一些错误的呈现,你也不希望轻率地处理这些事物,因为正是这些细微的事物累加起来的效果,才让你感觉身临其境。所以你需要认真地开发,使其能正确的呈现。

在虚拟现实世界里,当你放置一个需要被拾取的物品时,游戏《奇妙的装置》(Fantastic Contraption)同样考虑了玩家的身高,玩家的身高都是各不相同。而在第一视角射击游戏《毁灭战士》(Doom)中,为了简化设计,所有的角色身高都是六英尺。甚至在电影《阿凡达》中,也是如此,你可能都没有质疑过,为何从来没有注意这点。但你现在面向的是各种类型玩家,你就需要考虑这些细微差别。例如在游戏《阿凡达》中,每个角色都是玩家,都有其不同的身高。

除了考虑其角色本身的差异性,还是考虑其不同的反应。如果你很矮小,而我很高大,那么我就会让你觉得害怕。如果你同我一样大小,那么你就会对此不以为然。所以,最终要怎么做取决于开发者,不要让它限制你的创造,而是要将其视为你手中的利器。

在目前,我们发现效果不太理想的一点在于,他们试图通过眼睛的向下移动,而使玩家感觉到自己在变小。在你每天的活动中,你能很清晰地意识到,地面同你之间的距离。你不能将自己变小,但我们通过将你周围的物体变大,就能实现这一点。这种逆向的感受到达了最终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谈谈,在这个三维空间里的运动。当提到虚拟现实世界时,很多人第一个念头是无拘无束,他们想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自由地奔跑。我们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目标,但当试图大范围移动时,问题就出现了。当在虚拟世界里,做出类似游戏中那种,奋力奔跑或者努力托举的动作时,身体无法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很容易让玩家感觉不适。这很清晰地表明,这套系统是不适用于这类游戏的。例如在游戏《军团要塞 2》(Team Fortress 2)中,游戏角色的奔跑速度能到达每小时六十公里,而如果相应的,你也在办公室里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奔跑,那你肯定会感觉不适。所以这类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常规的假设,而是需要提前考虑。

每天都有更多的新技术融入到这个系统中来,例如,在远距离传输方面,通过采用 Cloudhead 公司的 Blink 系统,加上引入了新的西格玛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虚拟现实世界里的大范围移动。虽然目前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但仍需要你做出更多的尝试,来获得你的解决方案。

不要忘了 “室内追踪” 系统,它可以让你在其范围内,随意定位。当初影响我们设计理念的缘由之一就在于,当让新玩家去拾取他身前一米开外的物体时,如果使用 “室内追踪” 系统,那么玩家可以径直走上前,俯下身,拿起那个物体。而无需被告知,左操作杆向前移动,右操作杆锁定目标。

在虚拟现实世界里,人们是会有反应的。当看到庞然大物时,看到阴森恐怖事物时,都会裹足不前,他们会有动作,会有相应的生理反应,哪怕即使没有空间来做此反应。所以,当想要监控这些反应时,你并不能代替玩家来控制摄像头,你只能向他们展示所有的一切,让他们自然地去体验这一切。

这就是在 “室内追踪” 系统下的动作定位,几年之后,虚拟现实系统将更倾向于站立模式进行操作,从现在开始,就对站立模式进行开发设计吧。

在这种新技术的支持下,所有的动作和交互,你都不再需要采用以往的方式,你都不再需要去模拟。这是我常用的一个例子,在这段影片中,迈克尔·道格拉斯想要删除一个档案,而在删除之前,他试图核对相关数据。在好莱坞使用的虚拟现实系统中,要想实现上述的场景,他需要带上虚拟现实的头盔,在摄影棚中,沿着走廊,一路走到档案室,然后开打档案室的大门,顺着档案柜往前走,直到找到正确的位置,然后拉开抽屉,取出档案。这个用户界面实在太糟糕了!你完全不需要那样做,对吗?当站在世界上最大的虚拟现实显示器前时,装备了输入设备,你就可以随意作为,千万不要让真实世界里的物品限制了你的创作想象。

在所有的这些方法和表现中,有趣的一点在于,我们是在共同学习的。我们今年所做的一切努力,将会改变我们明年的学习和分享。所以要坚持学习,立足于我们目前所学习到的东西,大家会进行更多地创造。今年我们所学习到的一切,在明年,将会有全新的应用,而这套系统将会被不断完善。

而完善系统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实验,并对其进行测试。你必须要对实验进行测试。举个例子,这是我们在测试中所学到东西。这张图片来自电子游戏《天空世界》(Sky world),在这个实例里面,我们发现需要设计一个让角色可以站立的平台,这样玩家才会不会感觉到不适。在最初设计这个游戏时,并没有这样一圈安全链环绕整个星球,那么当玩家玩游戏以及感知该世界时,角色都是悬浮在空中的。但有些玩家做不到,他们不能在天空中飞翔。你也许会说,这并不会影响到我,我们并不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我们测试了足够多的玩家之后,发现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玩家,或者是选择不再继续游戏,或者是在之后告诉我们感觉不适。所以不要相信片面的观点,你应该对各种类型的玩家进行测试,进而得出结论。

所有这些举措和测试都会导致接下来的一个问题,这是个最常见,同时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问题。那就是开发者,你们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不适。这就是规则二,而这一点是由你来掌控的。如果你的玩家感到任何不适,这已经不再是由 HTC VIVE 这套系统硬件所导致的,只要按照指令正确操作,玩家并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在被邀请来体验演示版时,很多人都惧怕尝试新的东西,因为之前在虚拟现实中的体验,都让他们感觉到了不适。但其实我们的演示版,并不会让你在玩游戏时产生任何不适,数千名玩家已经证实了这点。同样,交互不会让玩家觉得反感,而在虚拟现实里,这种交互可以被加以延伸放大。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接受这个观点。这是个重要的因素,但它并不能采用增重类型经验。我们确信,开发者也需要对其体验负责。如果硬件不会引起你的不适,那么其体验也不应该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当然,如果你使用的虚拟现实系统并不具备精确追踪设备,那就另当别论了,那样会有很多的限制。所以,当你利用 VIVE 工作时,如果想要从别的地方输入画面内容,你需要熟知这项技术,你需要熟知 VIVE 能提供的服务,你需要改变其体验。

当没有定位追踪设备的情况下,在七到十英尺这个范围之内,效果还是不错的,当你转头时,那些边缘和角落都不会出现时差的缺失。当有了定位追踪,你会想要拾取物品,你会想要凑到更近,你会想要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想要研究它们。那么你就需要以此来搭建系统,你需要将视觉处理和动态控制都转为采用这种科技。

不要认为,当你戴上这个头盔的那一刻,你就被局限在了一个孤寂的世界,或者注定会体验到离群寡居的生活。那样的确不错,但你也同样可以体验到社交生活,不仅仅是在网络上,本地的社交也同样能够体验。

想像一下,别人观看的画面却是你的亲身体验,这就像游戏《奇妙的装置》(Fantastic Contraption)里一样,你嘲笑他们,他们却认为是个游戏。这算得上是个相当有趣的部分。也许你还想进一步讨论,那些尚未有人涉足过的领域,例如,有人置身于虚拟现实世界中,来帮助真实世界的人拆除炸弹。

千万不要畏惧于探索新的想法,看看它们究竟能给予你怎样的感悟。就像游戏《奇妙的装置》一样,他们看到了玩家与游戏的互动,从而对游戏做出了改动,将这个想法融入到了游戏中。通过特制的摄像头控制设备,在游戏外的玩家也能观看到你在游戏内的活动。

当然,接入网络也是同样重要的想法。在虚拟世界里的角色,能更好的代表他们自己,从而更像是真实存在的。在很早以前我们就发现,随便选取一个线下的物品,例如桌子、椅子,或者木块这些非人形的物品,只要用户置身于这些物品中,一旦开始移动,他们就被赋予了生命力,就像个真实的人类。看看周围这些简单的物品,即使是它们,只要彼此足够靠近,也会让人感觉亲密和真实。

我们将会一起探索这个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文化里,对于私人空间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明年,网络虚拟现实将会逐步实现,并发挥自己的作用,那需要仔细考量,在网络虚拟现实中,私人空间这个概念。

所以,当你在网络上看到这些简单物品间的交流时,你会将其投射到真人身上。你的大脑会对那些简单的回馈数据进行假设补充,大脑总是倾向于修补残缺的图片。虚拟现实技术中,我们会碰到很多 “蜥蜴脑” 的情况。这部分大脑活动是你自己无法控制的,它会阻止你走到一辆车之前,会告诉你去拿一张表来自己研究,会让你在遇到危险时尖叫逃跑。在虚拟现实世界中,这些情况同样会出现。

当你设计角色移动时,也要考虑类似的束缚。在虚拟现实世界里,很多人的动作都会变得更为小心,更加缓慢,甚至是简单的站立,都会让有些人觉得自己很容易受到伤害。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倾向于保护自己,他们的 “蜥蜴脑” 会告诫他们要小心,需要警惕。

所以你要注意的是,在虚拟现实世界里,人们的情绪会被强化,恐惧和悲伤都会被放大,其他情绪也会出现类似表现。当我们让玩家体验演示版时,甚至会表现出妄想症的举动。当他们观看恐怖片时,他们受到了极大的惊吓,甚至摘到了头盔,说不要再继续了,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这些都是虚拟现实可能会引起的情绪波动,你在对其进行探索的同时,也要格外小心。你要牢记,你在工作室的显示器上所看到的,和在虚拟现实里看到的,其感受是极为不同的。

所以你要不断地进行尝试,并对其进行测验。你可以从一些很简单的想法开始,而不是需要长达三十页的设计文件。让你自己去操作,去实践,去失败。任何一个好想法都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你要去尝试达到一个目标,才会真正明白到它是如何用作的,它的乐趣在哪里,从而认识到你所想要构建的体验究竟是什么。而独立游戏创作(GameJam)模式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你可以自由地实践各种想法,因为你知道那些都是暂时的项目。

但有不少的公司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并创作了许多知名的产品。除了小公司,一些大型的公司也利用独立游戏创作来进行实验,寻找可行的想法,并在其想法上进一步将其研发为大项目。他们并不会从一个大项目开始着手,强行开发推广。在虚拟现实的开发中,也应该运用这种模式,因为你对其太熟知而不能很好的做出判断。现在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帮助测试你的想法,例如 Unity 和 Unreal 这类游戏引擎都能很快地测试你的想法。放手去做吧,不要纠缠在理论研究上了,着眼于实践吧。

当你有所发现时,千万不要忘记分享。我们共同工作,我们并肩学习,因为我们相信,分享自己之所得将会收到别人同样的回馈。而且,当你整理思路,将你的心得体会与别人分享时,你会从这些回顾分析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请不要将我们彼此视为竞争对手,让我们一切携手,探索 VIVE 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点也就是规则之三,共同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小石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773.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