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业就像打怪 需要快速找到突破现状的路径

“按目前的销量增长速度来看,我们年底应该可以做到营收平衡了。”坐在我对面的,正是派宝机器人的创始人覃争鸣,脸上带着微笑向我说。

派宝机器人发展情况

说真的,能做出几个产品,每个都卖出去几千台的公司不多,派宝机器人算一家。

他们主要走海外市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发展到了差不多100个代理商,覆盖了欧美、日韩市场,出货量都比较稳定了。他和我说,争取今年年底,做到盈亏平衡,只要过了这条线,就算安全着陆了。机器人市场还很早期,这个行业的公司倒了,往往不是因为同行竞争,而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最后剩下的着几家,就看谁更能熬了,但这并不意味现在去做机器人就有机会。

目前市场上至少有400家做消费机器人的公司,以陪伴、教育、管家机器人居多。那些才开始,想拿天使轮的公司基本机会不大了,除非是非常强悍的团队。

做机器人本体创业,和移动互联网创业差别太大了,别看一个小小的包装盒,可能都需要用到7、8个供应商,更不用说一款产品了,而且周期特别长,没有1年时间,跳不出这个坑,再说产品开始量产了,并不意味着成功了,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如果是把商业模式建立在卖产品上,搞机器人就是做生意,把产品做出来,卖出去,收钱,扩大规模,不断循环。至于说融资只是杠杆,开发更多新、酷、炫的功能只是卖点。

因此,判断一家机器人公司有没有投资的价值:第一看他们得销售量怎么样;第二看他们在技术、产品的上积累了什么东西。

对比了那么多公司,派宝机器人是在室内运动控制领域做得还蛮不错。

消费机器人公司的生存之道

当和覃总聊到后面的市场策略时,他提到自己在测试各种渠道,只要投入产出划算的话,就大规模投入,现在一个月砸几十万、上百万的营销费用,完全没什么压力。

这是派宝机器人的打法,很接地气,很南方派。

当然各家都有自己的策略:有些机器人公司拿了战略投资,可以带给自己资源,特别是早期,哪怕产品做得不很好,也能出几万台的量,但是最后真正能走多远还不好说;有些机器人公司擅长做PR,基本每场机器人活动,都是台上嘉宾,可能他们的数据不会很漂亮,蒙不了业内的投资人,但是可以忽悠不懂的机构。这些机构就是要投机器人,哦,这家最有名,就投这家吧。

总的来说,最后能活下来的,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隐藏在市场策略背后的逻辑

前几天,和欢创科技的创始人周琨聊天,聊得特别有劲。他说创业就像打怪,不同的阶段,会遇上不同的问题;拿到融资,找更多牛人,加强技术,把产品完善得更好,把销售做得更好,再去拿一笔钱,不断循环,一个个台阶往上迈。

所以,一个企业家可贵之处,在于整合已有的资源,善于借助外部的资源,有自己的策略——无论从产品、人、技术、模式、数据,哪个方向都好,找到一条路径,快速破局,才能把一家企业推向更高层次。

虽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有风投的支持,让创业简单了很多,但是我始终觉得企业家的精神没有过时。如果一家企业长期停留在一个状态,往往是创始人的认识遇到了瓶颈,境界上不去,找不到突破的路径。

我不太看好没有特点的创业者,如果每个方面都是60分没什么意义。那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件事情做到90分,98分的人,通常有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为他面临不同的局面时找到突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