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生活在大型社会群体中可能促使人类进化出更大的大脑,但最新研究质疑这个结论。

在纽约大学灵长类动物学系许多房间的柜子里,都收藏着大量头骨。詹姆斯·海厄姆(James Higham)热衷于解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发挥过的重要作用,包括人类为何进化出如此大、如此重的大脑。海厄姆向我展示大量狐猴的头骨,以及许多已经灭绝的人类近亲头骨。其中特别让他感兴趣的是这些头骨上脑壳的大小。通过研究猴子、狐猴以及人类等灵长类的这个特征,海厄姆及其同事对于我们为何拥有如此大的大脑提出全新的假想。

有些灵长类的大脑比其他动物更大,原因通常被归结于它们的社会行为不同。也就是说,灵长类拥有更大、更复杂的社会结构,要求它们拥有更大的大脑有效地管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种理论已经出现20多年,被称为“社会脑假说”。然而通过对灵长类进行大规模分析发现,海厄姆及其同事亚力克斯·德卡塞恩(Alex DeCasien)认为,“社会脑假说”并不完整。海厄姆等人发现,通过分析灵长类动物的饮食,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它们的大脑大小。

海厄姆与德卡塞恩对140多种灵长类物种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长臂猿和狐猴等。这让他们可以研究灵长类动物大脑大小与多个社交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群体规模和社会结构等。这是首次利用如此多的数据试图证明上述结论。当“社会脑假说”提出时,它没有考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尽管它们习惯于独居生活,但大脑依然很大。

最新分析显示,食物才是攸关大脑大小的关键因素,而非社会群体的大小。海厄姆说,众所周知,以吃水果为主的灵长类(食果动物)往往比称树叶的灵长类(食叶动物)拥有更大的大脑。这可能是因为吃水果能得到更大的好处。水果中含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远比树叶中的营养更容易吸收。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要求更多饮食。举例来说,水果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大,因此也让寻找食物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当然,这并非是说社会群体大小在大脑进化过程中没有作用。由于水果比树叶更难找,食果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需要更大。在这种长途旅行中,它们往往形成较大的社会群体。

海厄姆表示:“如果果树上还有另一个群体,那么决定这棵果树归属权的因素往往是群体规模。”换言之,群体越大,越容易将小群体挤走,从而获得更多食物。德卡塞恩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但是社会脑假说的主要问题就是,它明确认定一种力量超过其他力量,在大脑进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而我们的研究显示,相反的力量(饮食)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厄姆与德卡塞恩都意识到,他们的发现将引来批评。“社会脑假说”提出者、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宾·邓巴尔(Robin Dunbar)解释称,首先并非整个大脑都非常重要,只是大脑中被称为新皮层的特定部位的大小,在认知、空间推理以及语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邓巴尔说:“大脑体积与大脑皮层体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最初的社会脑分析显示,社会群体规模与大脑总体大小关系不大,而与新皮层大小密切相关。在他们的研究中,这一点很难解释。”

第二,邓巴尔认为,社会群体规模和饮食需求并非是大脑进化过程中两种完全不相容的因素。在这方面,邓巴尔也同意德卡塞恩和海厄姆的观点,他认为这些功能之间肯定存在着深层联系。他说:“除非你改变饮食以便获取更多的营养,否则你无法进化出更大的大脑,以便处理社会关系等问题。”

然而,邓巴尔依然坚持认为,社会群体大小才是大脑增大的关键驱动力量,而非饮食。(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