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面重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发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真正影响力,让技术更好地惠及经济、社会、组织和个人,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无垠大海上巡航,面对新技术,“领航员”将会如何重构经济社会的底层逻辑架构?在破坏性创新的道路上,企业如何开疆拓土,用科学的力量,推动文明向未来迈进?

在1月5日网易财经主办的“2019影响力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科学院院士,页岩油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之钧、C919飞机型号副总设计师周贵荣、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等嘉宾将围绕“遇见科技未来”这个主题,探索新时代下的技术变革将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回顾过去一年,技术变革正在席卷各个行业。就 房地产 市场而言,房企也正面临新的浪潮。人工智能将会如何重塑房地产行业?科技+时代,房地产行业又将如何拥抱智能化趋势?

筑梦潼湖,科技小镇已来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房地产行业从投资到建造,从销售到社区服务,新科技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寻求新的机遇。

为增强竞争力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房地产行业正在进入一条新的赛道。从 碧桂园 、恒大等龙头房企发展方向看,高科技产业将成为房企竞争的新战场。

在新的赛道上,有这样一家企业抢先布局。这意味着碧桂园不再局限于传统地产开发商的角色,而开始涉足门槛更高的科技产业。

以科技为先导,产业链深度融合

潼湖科技小镇作为碧桂园布局的首个标杆项目,是广东省发改委认定的唯一一个以“科技”命名的特色小镇,已经入选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名单。

谈及建设科技小镇的初衷,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曾表示, 深圳 的成功是因为科技,但是深圳成本太贵,希望在深圳的周边建一座科技之城。

如何将科技植入这座智慧之城中?区位条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样一个开全省先河的“高大上”项目,落子潼湖生态智慧区,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潼湖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且地处东莞、深圳、惠州交界区,将来可获得更多城市化产业、科技的机会。

为了加快潼湖科技小镇的落地,整个项目将产城融合、科技创新的理念根植于小镇建设的思维当中。

为建设一座真正可实施落地、可复制的智慧城市样板,事业部专门成立了深圳碧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从零开始搭建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小镇系统,让居民智慧的生活、企业智慧的生产与服务、政府智慧的服务、社会智慧的管理。

自2016年6月以来,为了推进潼湖科技小镇的落地,碧桂园的合作跨界朋友圈不断扩充,目前已聚集包括思科、 富士康 李开复 创新工场、清华大学、中科院综合研究中心在内的企业机构1200余家,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型交通、创新服务等8大产业资源,助力科技小镇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和创新联盟。

为支持入驻企业的运作,碧桂园依托自有基金并联合产业基金机构,合理撬动社会资本,设立200亿元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和300亿元清华碧桂园科技创新基金,为入驻企业开辟特色金融通道。同时,碧桂园通过重资产运营,打造完善的企业配套和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轻资产运作,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为了给科技小镇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碧桂园还实施了针对高端人才的“未来领袖”计划,迄今为止已吸纳来自麻省理工、哈佛、剑桥、牛津、清华等全球顶尖高校的优秀博士约1300名,涵盖高新技术、数字创意、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领域。

蛰伏2年后,随着2018年9月潼湖科技小镇的正式开园,一座带着十足科技感的小镇展现在业界眼前,未来已来。

在小镇里,智慧安防、智慧出行、智慧能源、智慧市政、各种智慧科技与系统无处不在。无人驾驶车、智能讲解机器人、咖啡机械手、无人超市、刷脸智慧餐厅、智慧引领机器人等“黑科技”遍布四周。

当然,科技小镇的智慧生活可不仅如此。在面积达400余平方米的碧+智慧餐厅,连吃饭都颇具科技范:智能备餐台可以对智能芯餐具进行信息写入操作,并通过科技小镇APP与智盘系统联动,实现人脸识别、无感支付,小镇员工及居民可实现“靠脸吃饭”;同时,后台还可以将智能芯餐具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小镇员工的饮食提出健康膳食管理建议。

随着潼湖科技小镇开园,小镇的各项配套公共服务项目也接连落地,首批科技创新企业入驻小镇。一座科技小镇所描绘的未来图景已然清晰。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表示,“过去我一直认为环境是不可控的,只能有机形成,但在深入了解碧桂园后,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环境是可以创造的,碧桂园有希望打造出硅谷那样的环境。”

通过产学研联动、资金和政策支持,各种有利因素聚集、融合在这个新兴的小镇之上。潼湖科技小镇值得期待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