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橙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美国一代文豪、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的笔锋犀利刚强,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特别的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一生成就极大。

但他的一生还有一个更大的谜团,就是海明威家族有一个恐怖的延续几十年的自杀诅咒——海明威家族四代人都是自杀身亡。海明威29岁时父亲克拉伦斯自杀,62岁时海明威吞枪自杀,他的妹妹服药自杀,他惟一的兄弟举枪自尽,他的孙女玛尔戈自杀。家族其他的成员虽没有自杀,但多死于酗酒、恶疾或精神抑郁。

人们不禁会问,自杀倾向真的是家族遗传吗?

对此,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给出合理的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外研究都表明,自杀无法遗传,绝非某个或者某几个基因所决定而是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虽然自杀者有更大的几率有家族自杀史,但是可遗传的是精神疾病倾向和冲动暴力倾向以及与自杀者相同的生活环境都可能会导致自杀者的亲属自杀,不会像“流感”那样轻易传染给他人。

但是,自杀可能会像生活中的某些疾病一样,对后代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家族中有人自杀身亡,那么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自杀危险性或许会增高一些,但是他们自杀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小。比如,海明威最小的孙女玛丽尔·海明威,她的父母双双嗜酒成瘾,尤其钟爱烈性酒。酒精上头后是不休的争吵、打架。小玛丽尔每天做的是在父母的“饮酒时间”过后清理满地玻璃渣和血迹。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她的两个姐姐也沾染酒精和毒品,姐姐穆菲特甚至因为吸毒得了精神病。经历过种种痛苦之后,玛丽尔依然选择坚强的活下去,成功走出了“海明威魔咒”。

如何预防自杀?这同样是一个沉重却重要的话题。

美国作者卡伦·施普林根在《“想死”不足以导致自杀》一文中写道,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人试图自杀,其中近100万人自杀成功。现在经济危机又为这一现象推波助澜。在美国,自杀是排名第11位的死亡原因;在15至24岁的美国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排名第三。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开展的有关调查显示,在中国,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青壮年的首要死因。

有调查显示,一个人自杀身亡后,平均会导致六个家人或朋友深受影响。也因此,挽救潜在自杀者显得特别重要。自杀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与此,在世界范围内,自杀占总人口死因的第13位,在15-30岁之间是首位。自杀占中国总人口死因的第五位,在15-30岁之间是首位,自杀问题确实是年轻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卡伦还提到,死亡动机和执行死亡计划的勇气,是自杀行为的两个必要因素。如何与之斗争?“大脑右半球皮层变薄是识别抑郁症的一种方法。这样的人遭遇抑郁的可能性有80%,因此这些人或许应该接受预防性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有些方法没有改变人们的生存欲望,但也防止了自杀行为?

比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者威廉·普赖德莫尔等人发现,自从斯洛文尼亚限制酒精销售的时间和地点,并规定饮酒者的最小年龄为18岁,这一地区的自杀率显著下降。使自杀难以实施,如严格限制枪支、家用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等,也能减少自杀。1998年,英国规定普通商店中销售的对乙酰氨基酚(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神经痛、癌痛及手术后止痛等)每包最多含16片,此后,由于过量服用非处方药物而中毒身亡的情况减少了。

但更重要的是倾听、关爱和治疗。

尤其是一旦发现周围的同学、朋友或家人有自杀倾向时,认真对待,不可轻视,鼓励他们寻求朋友、家人、老师和专业人士的帮助。

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是曾向朋友、家人、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等明确表示或者暗示过自己的自杀意图的。这里面有很多的暗示,比如“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有的人会经常讨论自杀计划,也会有突然出现的一些明显的行为改变,将自己珍贵的东西赠与他人、频繁出现意外事故和饮酒上瘾等。这些言语和行为的出现,都需要周边亲密的人密切关注,可能都是隐含的求生信号。

2003年9月10日定为全球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口号是——“自杀一个都太多”,以此给更多人警示。

最后,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快乐的能力。希望每一颗想要陨落的星星,都能在别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引力和对生命的期待。

当你觉得TA已经处于危险之中时,建议尽快求助于专业的咨询或危机干预机构: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24小时):010-82951332

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8:00-22:00):(021)12320-5

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8:00-23:00):0755-25629459

中科院心理所咨询志愿者热线:010-64851106

北京红枫妇女热线(工作日9:00- 18:00):010-64033383,010-64073800

青岛市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532-85659516

南京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24小时):025-16896123

杭州心理研究与干预中心救助热线(24小时):0571-85029595

重庆市生命救助热线:023-66699199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24小时):020-81899120

大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24小时):0411-84689595

厦门市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0592-5395159

沈阳市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024-23813000

哈尔滨市心理援助热线(9:00-16:00):0451-82480130;82480134/82480131

兰州心理援助热线(8:00-17:00):0931-4638858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好奇世界,与你一起探索未知。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