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鹏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你能做到早晨闹钟响的第一遍就鲤鱼打挺起床且神清气爽吗?

大多数人要么睡回笼觉一时爽,一直睡一直爽,要么人虽然起来了,灵魂还在床上躺着。勉强起床之后也是神志不清,走路带晃,走到地铁站才开始紧张地回忆自己出门时有没有锁门。这其实都是“睡眠惯性”这个“磨人的小妖精”拖的后腿。

睡觉也是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不是简简单单地眼睛“一闭一睁”。

大体上,可以把睡眠分成两类:快眼动睡眠(REM: Rapid Eye movement)和非快眼动睡眠(NREM: Non-Rapid Eye Movement)。

问题来了,什么是快眼动?很简单,就是字面意思,在睡觉时眼珠快速的左右移动。

在非快眼动睡眠中有三个阶段,阶段1和阶段2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浅睡眠”或是“轻睡眠”状态,阶段3就是深度睡眠状态。

阶段1时睡眠最轻,人也最容易醒。进入阶段2才算是正式进入非快眼动睡眠状态。这阶段中眼球转速减慢或者根本不转,体温开始下降,心跳速度逐渐降低。

阶段3就是对身体最具恢复性的深度睡眠阶段,进入到深度睡眠人最不容易醒。虽然这段睡眠最有效,但持续时间也最短,大概只占5%-15%。

快眼动睡眠阶段,也叫“做梦阶段”,眼球在这一时期转动速度很快,脑电波也比之前跟活跃。

整个睡眠状态就是阶段1、阶段2、阶段3和快眼动睡眠这四个阶段为一个周期,依次循环、周而复始。在每晚的第一个睡眠周期里,快眼动睡眠(REM)所占时间较短,深度睡眠时间较长,越到之后的几个周期,深度睡眠的持续时间就会不断减少。

一晚上的睡眠大致经历3-4个周期。如果你的闹钟准确地在睡眠阶段的过渡期把你叫醒,恭喜你,迎来了一个神清气爽的早晨,当然,这个概率只有9%。

剩下大部分时间里,你都是在某个睡眠阶段内被叫醒,那完了,睡眠自己有“小情绪”了。

“我工作进行到一半了你把我打断,我闹情绪了,哄不好的那种。”这时候,“睡眠惯性”就缠上了你,等待着你的,还有晕晕沉沉、迷迷糊糊的整个上午。

睡眠有它自己的惯性和想法

“睡眠惯性”,是一种认知和感觉功能受损的生理状态,一般感受为从睡眠中被强行叫醒后的昏昏沉沉和萎靡不振。

这一惯性的持续时间从1分钟到4小时不等,一般为15-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就告别工作了,因为你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大,工作效率非常低。

影响睡眠惯性有许多因素,比如睡了多长时间?睡眠质量如何?在哪个睡眠阶段醒来的?

睡眠惯性的持续时间和被叫醒的阶段有着很大关系:深度睡眠(阶段3)里被叫醒的惯性要远远大于从阶段1、2;快眼动阶段被叫醒的睡眠惯性大小处于二者之间;当体温降到最低值时被叫醒,惯性会更强。

睡眠时间不足会加重睡眠惯性带来的不适感,因为大脑中的腺苷水平随着睡眠不足而逐渐增加,并在睡眠期间恢复正常。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醒来时,大量的腺苷会与大脑中的受体结合,神经活动减慢,会产生疲劳感。

几乎每个上班族或学生党都要在早上设置固定时间的闹钟把自己叫醒,如果只靠自然醒,那基本就告别上午了。

但使用闹钟,自己有45%的可能被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里叫醒,这时候体内的褪黑素水平还很高,醒来之后感觉昏昏沉沉的;还有49%的可能从非快眼动睡眠里叫醒,如果正好是在深度睡眠过程中,闹钟也挺委屈的,它也不知道你睡到哪个阶段了。

只有9%的可能,完美地在睡眠阶段的过渡期醒来,恭喜你,美好充满干劲儿的上午正等待着你。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闹钟的第一次响铃并起床

按掉闹钟再睡五分钟不会让你睡得更满足,下次被叫醒时没准又处在深度睡眠中,那样就会更困更难受,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

不被“睡眠惯性”缠住,眼前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干脆把闹钟设晚一点。睡眠时间越长,身体恢复得就越多,睡眠惯性就会相应减少。身体睡够了自然结束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结果。

二是规律作息。你的身体实际上是一个极度自律的系统,它期望一切都在特定时间有条理地进行。每晚同一时间休息、早上同一时间起床,几个星期后,身体就会找准一套规律并习惯早起,到了早晨固定的时间单靠“生物钟”就可以把自己叫醒。

如果起床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累,试着不要赖床,直接起来吧。早上多睡的5分钟对补觉没有任何用处,甚至让你更累,与其这样不如睡前少玩儿一会手机,早早睡觉。

希望各位都能长夜无梦,精神气十足地醒来。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好奇世界,与你一起探索未知。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