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分这天,宜读《春分秋分》。

西里尔•佩德罗萨的《春分秋分》不只是一部图像小说,其中每一幅图画都带着一种气氛、情绪和故事。佩德罗萨花了四年,像精心打磨珠宝一样,酝酿创作这部三百余页的作品。

它并没有讲述什么了不起的故事,都是你我的生活里可能发生的故事,因此我们跟故事里的人物有了亲近感,我们可以共享他们的痛苦、怀疑,以及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分秋分》的故事有别样的诗意,以及对时间流逝哀而不伤的情绪,令人不由自主好奇它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创作需要突破舒适圈层(Comfort zone)、学习圈层(Learning zone),直到抵达痛苦圈层(Panic zone)。

不用怕,这时可能就要体会到创作的决心所带来的力量了,需要复杂乃至不舒适才能使决心更有力量,这是《春分秋分》的作者佩德罗萨想要同我们分享的宝贵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Q

佩德罗萨您的新作《春分秋分》在艺术水准上似乎又创新高了!

A

我想,首先是我选择的主题造就了这种叙述的密度,其次是表现形式。

我喜欢花时间深入探讨一个主题,并不是因为我想直接创作大部头,我只是不知道如何以简洁、省略的方式处理这些微妙的主题。

缓慢的叙述会让读者更好进入故事节奏,可以让读者更加专注于作品。否则,书中唤起的想法会过快地掠过脑海,像在生活中经历琐事那样很快被遗忘。

#2

Q

是不是就跟陌生人间的交往一样,如果不花时间明确交往规则,就无法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或者无法完成彼此意图达成的交流?

A

没错,创造一种交流的密度需要时间,同时还要确保密度适当。

如果信息量过大、感情浓度过高,读者进入故事的阻力就会变大大,从而导致无法进入核心。创作者应该营造一架类似于泳池边的下水梯,让读者能够一步一步缓慢进入被水包围的新环境。

▲点击即可拥有《春分秋分》!

#3

Q

读者在阅读《春分秋分》时惊喜于故事按季节安排结构这个设置,每个季节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图像风格,同时也在图画中穿插了纯文字页,这是想利用一种文学性的手法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吗?

A

哈哈,只是因为我感觉图画有时没有办法达到文字表达的特定效果。书中之所以出现纯文字页,是因为图画本身不足以表现我想表现的东西。

同时,为了衔接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切换,我创造了以薇薇安•迈尔为原型的女性摄影师的形象。她漫步在别人的生活里,但我也无法完全解释她为什么对他人的生活这么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Q

另一方面你又使用了没有对话的画格,只用图画表现……

A

  • 是的,整体的场景我认为只能用图画呈现。

    这个问题牵涉到故事中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问题,图像通常意义上是一种外在的呈现,而被呈现的又关联着未言明的和沉默的部分,因此导致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这一点正是生发创作可能的空间。

  • 如果要消除或者澄明这种模糊性,文字就是唯一的工具。也许其他的创作者有别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

#5

Q

通过拍照衔接图画和文字的想法是从何而来的?

A

首先,文字也不是为了整体性地描述一个人,而只是要表现在某一个特定时刻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而照相定格的动作能强化时刻感,借由此,从外在进入内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Q

这是不是也能让读者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故事中的不同人物?

A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大致说来就三个:摄影师卡米耶、牙医樊尚,以及人到老年的路易。他们三人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故事中穿插着出现,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便捷地深入表现人物,同时串联起故事的方法。

#7

Q

这也关联着这部作品的主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我们经历过、我们正在经历的和我们将来可能经历的生活?

A

这么概括一点不错。这部作品就萌芽于一些独白,最初甚至都不知道要怎样把它们放进一部作品里。

因此,我更关注于人物的内心时刻,正是在我构思什么人物可能产生这些情绪的时候,我意识到其实它们都指向着同一个问题——存在的意义,我以此为准绳筛选了最初一批文字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

Q

  • 筛选确实很重要,如果我们保留太多元素,可能会失去一种顺畅和精妙感。

A

  • 没错。平衡是很难达到的。没有黑暗就看不到光明。如果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龃龉之处,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不同个体是如何联结起来。

  • 我通过为故事注入一种复杂性,来有意悬置某些东西,希望以此抚慰到读者。


#9

Q

也许可以谈一谈你选择的这个题目——日夜共存的转瞬一刻。

A

这个平衡点其实也是在描述我们每个人可能的时刻。但就像整本书很难简化为一个具体的情节,清晰地描述它的含义也很困难。这样的时刻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或许可以把标题理解为故事的基调:我本可以选择书中人物的不同时刻,但我想在光明和黑暗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以及我们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不断跨越的。

#10

Q

在每一个季节开头,都有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出现。你是为了强化章节的节奏感,在长文字页之后给读者呼吸的空间吗?

A

我是希望故事发生在一年的时间里,这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一种完整的时间单位。我很快就想到从春天开始,到秋天结束,因为故事也是一步步朝向光明更多。

我很在意故事的密度和质地,因此一直在思考在哪些部分以及如何插入这些可以放松呼吸的部分,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因此在文字页的内容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希望尽可能让读者觉得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

Q

  • 除了故事本身的主题之外,你有什么实验性的想法吗?

A

我自己很害怕重复,或者一直完成一些没有难度的东西。在从事一种职业超过15年之后,我习得了一些技巧和手段,因此很容易停止探索新的可能。

我没有毕加索那种非凡的创造力,我不太有实验性。我只是借助一些手法,希望发现一些新的表达形式,既利用好惯性带来的精确,也能弥补它的不足。但老实说,我不太能恰当把握新的表达形式的复杂度,或者说读者阅读的舒适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表达并不是毕加索那种实验性的,因为我所有的尝试都是服务于我想表达的东西。

我创作的永恒命题是:“什么是讲述这一点的最佳方式?”

我有时候能找到,有时候失败。但始终都是实质和内在的主旨决定着我选择的形式。

#12

Q

  • 除了运用不同的画法之外,你还变换了人和景通常的表现手法,比如封面上,背景是比人物更实在的,人物几乎都是半透明的,你为什么会这么处理呢?

A

就像每一章开始前的无字故事一样,这实际上也是在讲人留下的痕迹。我把它叫做“过去的幽灵”,在我们之前离去的人们会以某一种方式继续存在,他们也在我们之中。

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其实是在我们之先的生命生活于其中并将之改造后所呈现的样子。创作时这是常常触动我的一点,而我们常常会忽略掉。

因此我想通过我的创作抛给读者这个问题:你真的听到和看到了这个世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

Q

其实书里的主要人物们也总是常常想到那些离开他们的人,他们之间的联结也通过图画表现出来了,比如那个史前时期的小男孩留下的脚印。

A

我们都能感觉到我们和身边逝去之人的联系,以及它是如何参与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有时也会忽略一些东西,而他们的命运跟我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有在我们周围展开的都是我们不断建设自身的结果。

#14

Q

你讲到了我们跟过去的联系,比如生活在一个特别现代的房子里的樊尚但仍然热衷于一些年轻的事物,比如花衬衫、摇滚乐等等。

A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情绪,年轻意味着生活还可能朝意想不到的方向展开。我把我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也放到了书中的一些人物身上,也是希望避免他们显得空洞或者不真实。

这本书是为我自己而创作的,为了思考我一直问自己的一些问题。但我也不只是为了我自己,我创作他们也是因为我意识到他们也跟我周围的其他人相关,我们共同分享着很多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

Q

你好像并没有批判错误,而是强调去经历和体验。

A

因为成功还是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去完成什么的动作。我创作不是为了说服读者,我给出一些可能的路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与自己发生共鸣的那一条。

尽管我可能涉及到了社会阶级、政治斗争或者代际冲突,但这并不是重点。我只是为了让人物多样化,呈现多样背后的共性。

#16

Q

你有其他的创作计划吗?

A

有两部正在同时创作中,带着哲学和政治意味的《黄金年代》(L'âge d'or)和关于逃离生活寻找自我的故事《保罗》(Paul),我喜欢这种同时创作的状态。

▲点击图片即可感受“春天”!

采访摘选自ActuaBD网站

后浪漫译

Photo by Boxiii(上海春天)aqua(北京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