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能力的不满为时已久,近年新入职员工素质能力水平相对于企业要求的差距,甚至超过专业知识能力相对于企业要求的差距;2022年一次行业高层交流活动中,某一线企业高管讲出的评价“新员工入职培训要重新做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唤起了与会企业高管的强烈共鸣,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经跟踪了解,这些高管所指主要是员工软能力。软能力是社会心理学术语,它们是人格特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个人习惯、品德和乐观态度的体现。员工软能力的不足,对企业运行效率影响颇大,严重影响工作安排、协作和沟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团队工作成效,是企业整体能力提升的障碍。

为定量了解企业管理者对近年来入职员工的软能力的评价,从而在定量统计基础上得出有普遍意义的统计信息,对从家庭到学校的各类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教育相关责任人努力提升毕业生软能力水平,降低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和风险,提升招聘效率,引导用人单位对教育抱有合理的期待,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共政策工作委员会和中关村人才协会共同组织了“企业一线员工软能力调研”。

本调研于2023年初完成对20家大中型企业、63名一线经理的访谈,评价了450多名35岁以下一线员工的软能力。调研报告提到了调研的7大发现,提出了给企业、教育行政管理、学校、学生和家长5个方面的23条建议。

本次调研发现,批判性思维、风险意识、学习创新是一线经理对员工评价最低的三项软能力,同理心、情绪调控、沟通协同三项的评价也不高。这几项软能力培养,应该是全社会教育的新重点,对强企、强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被评价员工年龄越小,上述几项软能力的评分越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年来这些软能力的培养有弱化的趋势,值得关注。硕士学位员工软能力的得分让人大跌眼镜,在高效执行、言语理解、学习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几项的得分竟落后于本科和大专;大专学历员工在批判性思维等多项上的得分高于本科和硕士学历者,也值得关注。

调研报告站在社会公益角度,对企业用人“学历军备竞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应更关注各方面综合能力;报告对企业过分苛求“即插即用”的大学毕业标准提出了异议,认为企业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养上应承担更多责任;大学则应利用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在软能力等基础培养上下更大力气;企业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应避免严重错位,不要努力做对方更擅长的事情,应各自回归本位。

调研报告对教育行政管理者、学校和家长在软能力等方面打基础的角色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建议加强系统的软能力培养规划,提出并认真执行务实、接地气的软能力培养体系;教师和家长应以身教为先,言传为次,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软能力的培养任务;软能力培养应多角度、多方面、多批次落实,不能寄希望于某一项或几项特定活动;软能力培养应从幼儿抓起,等等。

调研报告也对青少年学生如何在软能力领域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出了建议。

与会人士就软能力培养各抒己见,各方观点频频碰撞出火花,新观点、新建议不断迸发出来。研讨会时间有限,参与研讨的各界人士意犹未尽,青少年学生软能力培养也正是全社会的长期任务,值得每一个关心软能力培养的人积极思考和工作。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唐卫清到会致辞,公共政策工委主任、中关村人才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钧代表调研组做了报告。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晓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主编王永丽、中科辅龙公司董事长任继成、航天宏图高级副总裁王涛、清华大学教授武永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小勇、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妍等参加了研讨会,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中国科学报等媒体记者参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关村人才协会都长期关注人才培养和教育话题,此次发布调研报告正是履行其社会公益的一项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