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星期四)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美国公司希望培育出长毛大象:已获初步成功

美国一家致力于"物种复活"的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地将大象皮肤细胞转化成了具备胚胎特性的状态。该公司致力于通过基因改造,让现代大象展现出猛犸象长毛的古老特性,这次技术突破标志着目标初步成功。

这一技术的灵感源自18年前的一个发现:科学家们首次实现了将老鼠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类似胚胎细胞的状态,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够分化成任何类型的动物细胞。这项技术是Colossal公司计划培育具有长毛猛犸象特征的亚洲象群的核心,这些亚洲象是已灭绝的长毛猛犸象的近亲,通过基因编辑,它们将获得长而蓬松的毛发、增厚的脂肪层等猛犸象的典型特征。

研究团队从一头大象身上提取并培养了四种iPS细胞系,这些细胞在外观和行为上与其他生物体来源的iPS细胞相似,它们能够发育成形成所有脊椎动物组织的三种主要胚层细胞。

2、里程碑式研究证明微塑料会带来严重健康问题

近日,一项历时三年的研究揭示了微塑料颗粒对人类健康构成的严重威胁。研究显示,在关键血管中发现微塑料颗粒的人,其心脏病、中风或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无所不在,从食品包装到轮胎、服装乃至水管等,这些物品都会释放出微小的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最终进入环境,并通过食物或空气被人体摄入。

现在,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些微塑料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针对200多名接受手术患者的研究发现,近60%的人的大动脉中检测到微塑料或更小的纳米塑料颗粒。研究表明,相较于大动脉中未检出微塑料的人群,含有微塑料的患者在术后大约34个月内患心脏病、中风或死亡的风险高出4.5倍。

然而,专家提醒,这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并未直接证明这些微小颗粒导致了健康问题。他们指出,研究未考虑到其他因素,例如社会经济状态,这些因素可能是健康问题的真正原因。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1、登革热正在巴西肆虐,短期内仍无法获得本地疫苗

登革热病例在巴西急剧增加,该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登革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疼痛甚至死亡。今年的雨季异常炎热,加之巴西城市化进程的迅速而无序,使得疫情进一步恶化。根据巴西卫生部门今年1月和2月的报告,疑似病例超过一百万,是去年同期的四倍,已造成数百人丧生。尽管与日本武田制药公司达成疫苗供应协议,但针对超过2.2亿人口的巴西来说,今年的疫苗供应量只能覆盖330万人,远远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危机。

巴西正在努力推动本地疫苗研发,以期生产更适合本土、成本更低的疫苗,但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上市。巴西目前已采取了新策略来控制传播登革热的埃及伊蚊,但扩大控制措施的实施同样需要时间。

2、经15年争论,地质学家拒绝将“人类世”作为地球的新纪元

经过15年的讨论和探索,国际地层委员会(ICS)下属的第四纪地层学小组委员会(SQS)投票否决了一项结束全新世(Holocene)、开启一个新纪元——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提议,从而继续保留我们目前所处的全新世。全新世始于11700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时,而“人类世”的提议意在标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虽然反对人类世提案的专家们普遍认同人类活动,特别是气候变化对地球造成了深远影响,但他们对提案中选定的标志——加拿大克劳福德湖(Crawford Lake)约10厘米厚的泥层明确性表示怀疑。该泥层据称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全球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化肥使用增加和原子弹试验导致的沉积物激增。

一些专家则进一步质疑,为何不能选择其他具有标志性的时间点作为人类影响地球开始的日期,如农业的出现,或者是欧洲人入侵新大陆之后的巨大变化?

【更多细节请阅读: “地球已进入人类世”提案被否决,何时是起始点仍存争议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1、一项研究称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释放更多有毒颗粒物

电动汽车越来越受欢迎,它们有望减少燃油汽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环保组织支持这项新技术,政府也提供激励措施来刺激销售。汽车制造商也在不断扩大其电动汽车产品线。然而,一项由英国排放分析公司Emissions Analytics进行的研究却给这片乐观的前景蒙上了阴影。该研究表明,与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可能释放出更多的有毒颗粒物。

这些额外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电动汽车的刹车和轮胎,其数量是燃油汽车通过排气管排放颗粒的1850倍。研究还发现,电动汽车通常比燃油汽车重约30%,这导致了更快的刹车和轮胎磨损,进而向大气中释放更多微小的有毒颗粒。

然而,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只是“部分正确”。他们指出,虽然电动汽车确实更重,导致了更多的颗粒排放,但这一现象在SUV中上也很明显,不应仅将其归咎于电动汽车。

2、罕见天文仪器记录长达100多年的跨文化科学交流

意大利维罗纳市(Verona)一家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古老的天文仪器,它见证了跨文化科学交流的历史。

这件11世纪于西班牙制造的黄铜星盘,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了多位拥有者的手,他们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精美阿拉伯文字,还添加了其他语言的注解和更正,体现了其跨越世纪的更新与修改历程。其中,至少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觉得有必要对这件星盘进行翻译和修订,两位使用希伯来语,一位使用西方语言。

历史学家认为,这件星盘不仅是一件极其罕见的物件,更是数百年间阿拉伯人、犹太人与基督徒科学交流的有力证明。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北极未来十年内可能出现“无冰”夏季

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简称CU Boulder)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警告称,北极地区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迎来首个几乎无海冰的夏季。这项发表在《自然评论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北极首个无冰期的到来可能比先前预期提早十余年。而早期的研究多聚焦于该地区何时将经历超过一个月的无冰状态。

研究指出,到了21世纪中叶,9月份的北极地区可能会经历一个月的无浮冰状态,而到了世纪末,这种无冰状态可能会每年持续数月。这种情况在多大程度上发生,取决于未来的碳排放量。研究者们指出,在高碳排放或当前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甚至在冬季某些月份,地球最北端的海域也可能无冰。

科学家们定义的“无冰”并不意味着海洋中完全没有冰。他们解释说,当北极海洋的冰面积少于100万平方公里时,这个地区就被视为无冰。这个阈值还不到20世纪80年代北极地区季节性最小冰盖的20%。近年来,北冰洋9月份的最小海冰面积约为330万平方公里,暗示着无冰的临近可能加速北极生态和气候的变化。

2、突破性调查揭开几十颗恒星周围行星诞生秘密

在一系列的研究中,一组天文学家对行星形成的迷人而复杂的过程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的协助下,天文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调查,捕捉到了关于行星形成盘的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图像。这项调查涵盖了80多颗年轻恒星,它们周围的行星形成盘为科学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行星是如何在银河系的不同区域形成的。

这些新的图像展示了行星形成盘的多样性,一些盘中出现了巨大的螺旋臂,这可能是由绕行星轨道运动的行星引起的。

通过这些观察,科学家们获得了几个关键的发现。例如,在猎户座区域,拥有两颗或更多恒星的系统不太可能存在大型行星形成盘。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因为与我们的太阳系不同,我们的银河系中大多数恒星都是双星或多星系统。此外,这些圆盘的不均匀外观揭示了可能有大质量行星的存在,这些行星可能导致圆盘的弯曲和错位。(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