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就在解放战争进行到最激烈阶段的时候,一位美国女子不顾自身安危和美国政府的反对,不远万里主动来到我党所在的延安,参加了养牛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

更让人震惊的是,她竟然参与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才24岁。

制造原子弹和养牛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明显科学领域更对年轻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而且留在美国搞科研会有相当优厚的待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才华的美国女子,为什么放弃自己的科学研究转而选择养牛呢?她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当时各种条件都十分落后的延安呢?她到底有何目的?

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春

这名美国女科学家就是寒春,关于她的故事还要从学生时代讲起。

为了信仰,到中国去

为了信仰,到中国去

寒春原名琼·辛顿,于1921年10月20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优裕。

寒春自幼生活在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她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老师,祖母更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伏尼契,这让她在童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但在寒春的中学时代,她偏偏对理科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物理,她梦想当一名科学家,她的母亲虽然有些惋惜但还是支持了她的想法。

就这样,寒春每天都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忙着各种实验,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师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米,费米当时还有一个学生就是杨振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战争之初,美国稍显颓势,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美国军方通知科学家研究新式武器,这就是著名的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42年6月,曼哈顿计划开始实施,该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寒春的老师费米,费米在挑选研究人员时,主动推荐了当时已经是核物理系研究生的寒春。

就这样,年仅21岁的寒春带着自己的科研梦加入了原子弹的研究,1945年初,寒春协助费米测出了原子弹制造的一项重要参数,大大推动了原子弹的研究进度。

1945年7月16日,这是寒春在研究室最开心的日子,经过长达三年多的研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据她后来回忆:“当时我们几个研究人员跑到了离原子弹25英里远的地方躲着,只见远处一道绚丽的火光瞬间冲上云霄,紧接着爆炸产生了一声巨响,我知道,实验终于成功了,那时的我非常兴奋。”

原子弹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子弹爆炸

寒春以为自己的春天就要来了,未来的物理学界必有自己一席之地,正当她准备好好庆祝一番时,一件令她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1945年8月,就在实验成功三个星期之后,美军为了逼迫日本投降,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了30多万人的死亡。

寒春从电视上看到这一幕,原子弹爆炸之后,两个城市瞬间化为灰烬,百姓死伤惨重,哀嚎遍野。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她没想到自己研究的武器竟然杀害了这么多无辜的百姓,她更没有想到自己的研究原来只是军方利用的工具,这违背了她研究的初衷,使她对自己的科学事业产生了怀疑。

几天后,寒春找到了自己的老师费米,对他说道:“老师,我们的研究明明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进步,而现在却成为了军方的杀人工具,我无法接受。”

费米安慰了一下这个得意门生,慢慢地和她说道:“琼,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你要知道,科学永远不是独立的行为,从科学诞生之初,它就一直在为政治服务,对此,我也很无奈。”

寒春还是无法接受,她决定从此不再碰核物理的研究,正好此时她的未婚夫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从延安给她寄来了一封信,邀请她到中国看看。

阳早,1919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帮家里养牛,后来考入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牧专业。

阳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早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阳早的信仰开始崩塌,因为他觉得理想中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于是他开始另谋出路。

1945年初,阳早的大学好友韩丁从中国回到了美国,还给他带来一本最新出版的《西行漫记》,这本书是当时访华的美国记者斯诺写的,内容是关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故事。

阳早很快就迷上了这本书,并且在韩丁的影响下,他决定去中国看看那个新世界。

1946年2月,阳早来到了中国,随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辗转抵达了延安,到达延安以后,他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和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很快,阳早就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于是他多次写信给远在美国的寒春,希望她也能来延安看看这个新世界。

寒春在信中看到了阳早对延安生活的描述,她越来越觉得那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不过当时美国政府的敌视,并不允许美国人到延安去。

于是,为了寻求帮助,在一天晚上,寒春再一次来到了费米的家中,坚定地说道:“老师,我从朋友那发现中国有一片新世界,我从信上感受到了那里的民主氛围,那里更适合我搞研究,我想去那里看看,希望您能帮我。”

费米虽然是美国人,但他同样是一位科学家,他没有阻碍寒春为了信仰做出的努力,他答应了她,这令寒春很是感激。

1948年初,寒春在费米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宋庆龄先生的福利会,并在她的安排下来到了中国,一年后,几经辗转抵达了延安。

宋庆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

“我只是一个养牛人”

“我只是一个养牛人”

1949年3月,寒春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延安,此时的延安刚刚从胡宗南手里光复不久,到处断壁残垣,连一间像样的屋子都没有,更别提实验室了。

面对如此窘迫的环境,寒春并没有因此灰心,因为她在这里看到了延安军民正在积极建设新延安,大家都很团结,这让她感受到了温暖。

不久后,寒春就见到了分别三年的阳早,两人刚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此时的阳早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脸晒黑了,皮肤也变得粗糙,不过显得更精神了。

寒春高兴地对他说道:“欧文,看来你最近过得不错嘛!”

阳早见到寒春后,同样十分高兴,“我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这里的军队完全和百姓们在一起,政府和民众生活十分融洽,而且男女平等,人人积极乐观,我感觉来对地方了。”

寒春与阳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春与阳早

1949年4月,尽管两个人专业不同,生活习惯也有差异,但春寒和阳早还是决定为了共同的信仰结为夫妻,时任边区政府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亲自为他们举办了婚礼。

随后,阳早带着寒春参观了自己的工作场所,那是瓦窑堡的一家农具厂,阳早刚来的时候,这里都是一些最原始的生产工具。

为了帮当地农民提高耕种效率,阳早亲自动手设计了风车、提水机等先进的农具,初步实现了当地生产的机械化。

春寒看到农民们正在使用阳早制作的农具进行耕作,她心理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春寒自己也想为这里做些什么。

正好彭德怀前不久刚向中央上交了收复延安时的战利品,里面有83头从荷兰进口的奶牛,当时延安就只有阳早一位专门研究农牧业的科学家,于是中央决定让阳早负责饲养这批奶牛。

彭德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春寒就跟随阳早带着这些奶牛来到了位于内蒙古城川镇的三边牧场,开始了长达大半生的养牛生活。

当时三边牧场深处革命后方,建设十分落后,春寒和来到这里时,牧场里还没有通电,外出也只能靠走,以至于后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她们过了二十多天才收到。

阳早和春寒在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早和春寒在延安

当时政府决定给这些支援中国建设的外国友人提供特殊照顾,但春寒坚决不要,她向一起工作的当地牧民说道:“我们来中国,就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做贡献,现在大家都很困难,我们怎么能享受特殊照顾呢!”

在之后的几年里,春寒和阳早帮助当地牧民利用科学知识建设牧场,和牧民们同吃同住,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春和阳早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改善奶牛的品种,还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并改进了当时的锄草机。

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向牧民教授奶牛的机械化养殖技术,并告诉大家如何对奶牛进行疾病防疫,这些操作都大大提高了牛奶的产量。

然而当地物资供给实在太过缺乏,寒春在这里经常因为营养不良生病,1951年秋,寒春怀孕了,为了孩子能够顺利出生,夫妻二人决定前往北京休养。

1952年3月,宋庆龄和郭沫若在北京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怀孕七个月的寒春应宋庆龄先生的邀请出席了这次会议。

郭沫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

寒春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她说:“现在大国正在搞军备竞赛,这是要不得的,原子弹的制造也应该停止,科学应该为和平服务。”

在之后的一次晚宴上,寒春又说:“我现在很后悔当年在美国参与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当我看到无辜的日本民众因为我制造的原子弹死于非命时,我更加痛恨,如果科学不能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那科学便没有了意义!”

寒春的这番话一经发出,立马引起了中美两国的重视,美国人以为寒春失踪这么多年,肯定是在为中国研究原子弹,多家媒体都把她成为“美国间谍”。

而在中国,大部分人直到此时才知道这个年轻的外国女士曾经竟然是一位如此优秀的科学家,而和她在同一个牧场工作的同志们知道后,更是她表示敬佩和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来寒春回到美国的时候,有一家美国媒体的记者问她道:“你为什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来到中国养牛?”“你有没有向中国泄露原子弹研究的相关技术?”

寒春从容地回答说:“我来中国是为了信仰,因为在那里我可以全心地工作,不用担心政府会用我的研究来搞破坏”

“至于关于原子弹的问题,我从来都没有向中国政府说过一句,因为他们自己也能造出来,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单纯的养牛人。”

不久后,周总理也向世界发表了相应的言论,他表示除了前期有几个苏联专家稍微帮忙建设研究基地之外,原子弹的所有研制工作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完成的。

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在这次大会期间,寒春还给自己为出生的孩子得了一个名字。

在一天下午,刚开完会的宋庆龄先生在走廊里看到了怀有身孕的寒春,笑着和她说道:“寒春女士,我看你的孩子也快出生了,正好恰逢我们举办这个会议,不如给孩子取名‘和平’吧?”

寒春觉得这个寓意很好,欣然同意了这个建议,阳和平就是寒春和阳早的长子,后来在中国从事着教育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953年夏天,在寒春身体养好以后,寒春和阳早一起前往了位于西安市郊的国营草滩农场工作。

几天后,寒春和阳早一起陪同场长白家广考察新的牛场选址,阳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西安附近亲自考察了一遍以后,终于在渭河平原南岸的一处滩地确定了建场的位置。

地址选定以后,夫妻二人就和大家一起开始了紧张的建设工作,阳早夫妇虽然是专家,但却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

阳早夫妇在西安农场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早夫妇在西安农场的合影

阳早亲手设计草场和牛舍的图纸,然后和建筑师、工人们一起进行建造,寒春则是把原来农场的奶牛转移了过来。

他们来到这以后,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经常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服,和工人们一起吃大锅饭,还拒绝了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房间,安心住在一个很小的平房里,外出办事都是靠骑自行车。

很快,他们就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陕西方言,甚至有的时候还时不时的说出几句俏皮的俗语,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咱们的美国老乡”。

阳早夫妇在西安草滩农场足足生活了十三年,寒春每天都亲自下牛圈,给奶牛铡草、喂料、挤牛奶,甚至还亲自担牛粪,彻底融入到了牛场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当地发大水,农场正好在渭河下游的低洼地带,为了防止奶牛被淹,场长号召大家把奶牛转移到河对面的高处。

阳早和寒春二话没说就牵着一头奶牛跳进了河里,游着把牛送到了河对面,上岸以后,寒春用陕西话朝着大家喊道:“同志们加把劲!我们一起把牛送过来!”

牛场的职工见状深受感动,纷纷带着牛跳进水中,很快就把所有的牛都送到了河对面。

1959年到1961年,中国因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困难,阳早夫妇和其他职工一样经常食不果腹。

为此,政府决定给这些一直坚持在中国搞建设的外国友人特需供应,允许他们粮食随便吃。

阳早和寒春受到政府的通知后,再一次果断地拒绝了,他们一起给政府写了信,在信中提到“我们来中国这么多年了,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名中国人,不需要特殊照顾。”

阳早夫妇在红星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早夫妇在红星农场

阳早夫妇在三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向政府索求任何一项帮助,一直和职工们过着一样的生活。

1966年,周总理担心阳早夫妇的身体,把他们接到了北京居住,夫妻二人离开了苦心经营的牛场。

阳早夫妇到达北京以后,周总理专门抽出时间,亲自接见了他们,对他们说道:“阳早先生,寒春女士,非常感谢你们对中国的帮助,主席也很关心外国朋友,我们都是在干革命,一起加油。”

寒春听到了周总理的话,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很开心周总理能亲自来看望他们,这也让她对中国的光明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可已经习惯了农村生活的他们,早已住不惯城市的高楼,为此他们多次向政府申请取消对他们的特殊照顾,让他们继续回到农村工作。

寒春(前排左三)与朋友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春(前排左三)与朋友的合影

毛主席恰巧看到了阳早夫妇的请求,当即做出批复表示同意,还对相关领导说:“有很多外国来的同志,完全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我们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不许两样!”

于是,1972年,阳早夫妇在外交部官员黄华的安排下,回到了北京市郊的农村,在红星公社继续从事养牛工作。

夫妻二人到了公社以后,立马就开始了科学化养牛,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逐渐缓和,阳早和寒春受邀返回了阔别二十余年的美国。

尼克松访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松访华

不久后,阳早夫妇把美国先进的牛场养殖技术带回了中国,还在美国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

二人也没有荒废自己的技术,在红星公社牛场工作的十年里,寒春设计出中国第一个直冷式奶罐,使牛奶储存时间增加了一倍多,阳早还设计安装了管道式挤奶设备,大大提高了挤奶的效率。

阳早夫妇早就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有一次记者问他们:“你们作为外国人,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中国辛苦工作?”

寒春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在中国消耗掉了一万七千多斤粮食,难道还不应该为中国人做点事吗!”

1982年,阳早夫妇因为上了年纪,政府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把他们调到了农机部担任顾问。

阳早夫妇和孩子们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早夫妇和孩子们在中国

晚年的寒春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再到一线去喂养奶牛,但她一直坚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祖国下一代的青年们,以另一种形式在为中国做着贡献。

2004年9月21日,中国外交部给寒春老人颁发了中国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住证,以此表彰她对中国畜牧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也许会有很多人不理解寒春老人的行为,认为她在中国养了一辈子的牛显得有点过于执着,然而正如老人临终前所说的:“我来到中国是为了信仰,是为了人类的解放和幸福在奋斗。”

孩子们在为寒春(前排左二)庆祝88岁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在为寒春(前排左二)庆祝88岁生日

2010年6月8日,寒春老人因病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