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约君说

广州的朋友们

可能已经不记得下了多少天雨了~

硬扛过多少次突如其来的下班雨,

又有多少双鞋子泡过汤了?

然后,

多雨季节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鞋袜开始有味道了,

脚指有点痒痒的,

没忍住抠多了几天脚丫,

发现脚趾间长小泡、脱皮了,

这就是脚气/足癣么?

听起来像是常识一样简单的事,

但是,却不一定哦,

医生建议不要自己去药店买点药“搞定”

是有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有“脚气”,一定要重视

足癣”,也就是俗称的“脚气”,中医又称脚湿气、脚烂疮、脚气疮等,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浅部真菌病。

都说“一人得脚气,全家被传染”,足癣还可能传染到自己身体上的其他部位。抠完脚没洗手又抠挠了其他身体部位,还可能会引起体癣、股癣、手癣、甲真菌病等。

如果把真菌比喻为小草或者种子,把我们的皮肤比喻为土壤,真菌想要在我们的足部皮肤扎根发芽要有合适的土壤和种子。只要满足温暖、潮湿的条件,真菌就容易生长繁殖并致病。

在我们穿拖鞋或打赤脚时,就可能会沾染到这些真菌的种子(孢子)。一般条件下,它们是不致病的,但如果在不透气的鞋里,闷热潮湿的足底皮肤、肥厚的足底角质层,就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真菌孢子(种子)遇到合适条件,足部皮肤(土壤)就会发生传染,袜子、鞋垫及皮鞋既是癣菌寄居和传播的良好媒介,也使足部处于一种局部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皮肤癣菌的繁殖和生长。

所以,大家在雨季出门不小心趟水后要记得两件事:1. 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洗脚,并擦干,以保持皮肤干爽。2. 如果鞋袜被雨水污染,有条件的也要及时更换,以防真菌和细菌感染。

特别提醒,使用公共浴室和公用拖鞋,都是足癣的常见传染途径,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足癣,也可能使之在家庭里交叉传播。

得了足癣,为什么不建议擅自涂药?

在临床多,治疗足癣一般推荐外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特比奈芬、酮康唑、卢立康唑、阿莫罗芬等。但是,目前市面上治疗足癣的药物很多,鱼龙混杂,不建议擅自乱买乱用。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不少足癣患者会自己去药店买药,但市面上有些“治足癣药物”,并不是杀真菌药物,只能短期改善症状,一旦停药立马复发。

2. 足癣容易复发,顽固、难治,通常是因为不正规治疗和治疗疗程不够引起的。比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奈芬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1周内可以明显消除皮损,但真菌仍然存在于患者角质层内,一般需用药1~2个月,一旦停药,就极易造成患者皮损复发。

3. 足癣的治疗,往往还要根据不同的足癣类型来选择不同剂型的抗真菌药。比如:水疱鳞屑型应选择霜剂和水剂,浸渍糜烂型可给予粉剂,角化过度型可选择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必要时可采取封包治疗。

4. 足癣也容易跟其他皮肤病混淆,也就是说,进入雨季高发期,有了足癣类似症状,你得的还真的不一定是足癣,为免用错药,还需要专业医生的观察和检查,才能正确区分。(这点后面我们再展开细说)

因此,还是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足癣容易与这些皮肤病混淆!

如果平时总是觉得脚痒,并且脚趾间脱皮,就是足癣么?可不一定哦。

足癣虽然常见,但它也可能跟很多其他皮肤病相混淆,比如接触性皮炎、足部湿疹、汗疱疹、掌跖角化病等。

我们一起来看看足癣常见的三种临床类型,都容易跟什么皮肤病相混淆吧!

1

水疱鳞屑型

这一类型最常见,大家也最熟悉。它一般发生在夏季,多在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疏散或者成群分布,可以慢慢融合在一起。因为脚皮比较厚,所以这些水疱不容易破裂,有时手欠撕开或者抠开了,就会见到鲜红色的糜烂面,伴有剧烈瘙痒。

易混淆的疾病: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内源性的皮肤湿疹样反应,诱因可能与接触物刺激、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以及紧张、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

汗疱疹好发于手掌、脚底以及手指和脚趾两侧,多呈对称性分布,手背和足背一般不会出现。它一般在春夏之交开始出现,夏季加重,入冬慢慢自行消失,来年又重复这个过程,反复发作,也会常常伴有瘙痒、刺痛和灼热感。

2

角化过度型

表现为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这类足癣一般不太痒,但出现皲裂时疼痛明显。

这一类足癣大家往往会忽视,以为只是简单的脱皮,自行涂抹些润肤膏,感觉没效果了才来看医生。

易混淆的疾病:掌跖角化症

掌跖角化症有遗传性,常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 3~12 个月发病,2 岁时已经可以明显察觉。患者的家人往往有相同疾病。

掌跖角化症可以手掌脚掌同时发生、或者只单独发生在手掌或脚掌。皮疹也是对称分布,病变皮肤与正常皮肤有一条狭窄的皮肤变红区域。病变部位常常因增厚、失去弹性而裂口,甚至像树皮一样,在寒冷干燥时症状更加明显。掌跖角化症有时可以出现疼痛性水疱,指(趾)甲增厚、变形。

3

浸渍糜烂型

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常见于多汗者。由于摩擦引起表皮脱落,会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时会累及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而且伴有剧烈瘙痒。

这类足癣在临床上不同季节表现不同,譬如夏季可能表现为浸渍糜烂型,而冬季则表现为角化过度型。

易混淆的疾病:念珠菌性间擦疹

念珠菌性间擦疹是由念珠菌(一种真菌)感染局部皮肤引起的,多见于婴幼儿、糖尿病患者、以及指间皮肤总是过度潮湿的人,如肥胖多汗的人、家政工作者以及长期接触水的特殊职业者。

这种病好发于指(趾)间,多见于第 3、4趾间,也可发生在大腿根、腋窝、乳房下等皮肤皱褶部位。发生在指(趾)缝的,指(趾)缝及其周围皮肤常常因为潮湿而变厚发白,剥去这层角质后会露出鲜红湿润的皮肤。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偶而有瘙痒或疼痛。

发生在指(趾)缝的念珠菌性间擦疹与浸渍糜烂型脚气十分相似,通过临床表现不能辨别时,可以去医院,医生通过做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就可以区别。

避免足癣找麻烦 注意做好六件事

最后提醒,即使足癣在完全彻底治愈了,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真菌也可以再感染,再次引起足癣。所以,在多雨季节,想避免足癣上门找麻烦,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做起:

1)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勤换袜子;

2)避免共用洗脚盆、擦脚毛巾及拖鞋;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利于吸水通气。

4)忌食容易引发出汗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

6)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广州市皮肤病医院、腾讯医典

图@视觉中国

整合、编辑:吴婉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