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7月1日起,北京市将促排卵检查、精子优选处理、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等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该政策体现了科技进步、社会关怀和政府保障的有机结合,为更多不孕不育人群接受公平、可及、可负担的辅助生殖治疗带来了可能和便利。

在即将迎来建院65周年之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院长阴赪宏接受健康报记者专访,探讨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意义及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家庭少子化趋势加剧、加速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当下,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对于社会、家庭发展有何意义?

阴赪宏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包括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初婚初育年龄增长、部分育龄人群遭遇生殖疾病困扰等。

同时,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等的逐步实施,生育年龄不断增长,不孕不育相关疾病和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想生生不出”“想生生不好”的问题越来越多,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帮助的人也随之增多。

然而,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并没有得到完全普及。一方面是由于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机构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华东及华南等地区;另一方面则与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花费较多有关。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体生育权益、提升家庭幸福感,也可以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能够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健康报:自2023年7月1日起,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医保报销新规,医院相关服务的数量、质量出现哪些变化?

阴赪宏: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政策对我院生殖医学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医疗服务数量方面,2023年7月至12月,我院生殖医学科门诊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36.3%,试管婴儿取卵周期数较2022年同期增长62.7%、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增长50%。这些增长既包含初诊人群,也包含复诊人群和多次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人群。这意味着,新政策实施以后更多的家庭因为经济压力的减轻而有机会尝试或坚持采用辅助生殖技术,从而实现生育愿望。

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我院不仅解决了很多“生不出”的问题,也为一些“生不好”的问题带来了更好的解决方案。面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我院加大对相关科室的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验室设施水平和医生医疗服务能力,不仅提高了辅助生殖治疗的成功率,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技术服务。面对多元化、个性化的诊疗需求,我院基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开展囊胚培养、单囊胚移植等先进辅助生殖技术,优选胚胎,降低孕产期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政策落地实施后,也为不孕不育人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重大利好。比如,试管婴儿服务包含取卵术、胚胎培养、显微操作等多项技术,每个治疗周期平均费用约1万元。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可降低患者助孕成本,使更多不孕不育人群有机会接受辅助生殖治疗。而且,经济压力的减轻意味着不孕不育人群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本身,这也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治疗成功率。

健康报:您如何看待该政策对于生殖医学学科、行业发展的影响?

阴赪宏: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政策,对于生殖医学学科与行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学科层面,医保资金的投入和社会关注度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生殖医学学科吸引更多的科研资金,科研机构和高校将有更多机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将成为可能。而这些将为我国建立辅助生殖数据库及数据评估、预测模型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将促进我国生殖医学形成更加完善、专业的学科体系,助力医学界更好地理解不孕不育疑难问题,并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行业层面,不孕不育人群治疗需求量的增加,可促使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该政策也将带动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的发展,如遗传病筛查服务、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胚胎冷冻技术等。

在社会层面,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可以筛选出更加优质的胚胎进行移植,降低遗传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提升人口素质。

健康报:对于该项政策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您有何思考?

阴赪宏:应该看到,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如何确保医保基金使用的透明性和有效性、如何加强行业监管……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进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辅助生殖技术健康发展。

未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政策,会让更多患者、家庭受益。但同时,需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要注意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避免辅助生殖治疗需求激增而导致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进而影响其他疾病治疗。

第二,要关注医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对统筹区医保基金进行充分评估和规划,确保支付范围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确保辅助生殖技术在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伦理道德的框架内实施。

第四,要寻求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的平衡,积极引导公众对辅助生殖技术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知,避免出现过度医疗或道德争议等问题。

综上,更大范围内推广该政策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其推广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最终为不孕不育人群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健康报记者 宁艳阳

编辑:张漠 秦明睿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