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位于非洲东部的两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突然间变成了国际新闻的焦点。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战争,在两个人口稀少、经济贫困的邻国之间爆发了。

尽管双方国家曾经是兄弟之邦,共享着相同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政治的错综,他们最终开始了彼此的对抗。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的边境争议,尤其是争夺出海口的权益问题。厄立特里亚占据着埃塞俄比亚至红海的出海通道,这关乎两国经济的生死存亡。

虽然两国各自拥有自己的诉求,但是当局采取武力解决冲突的方式,让整个局势走向了复杂化和激化。

在这场被后来称为“荒唐”的战争中,面对埃塞俄比亚军队的进攻,厄立特里亚不得不动员全国的男男女女加入战斗。最为令人嘲讽的是,两军的战术不仅落后,甚至被描述为仿若“一战”的堑壕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世界各地的军队都在采用现代化的战术和装备时,这两个贫穷的国家却仍在用着过时的战争方式,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纷争。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都投入了巨额经费来购买苏联时期的过时武器装备,包括T55和T62坦克以及苏制战斗机。这些昂贵的军事开支加重了两国原本就贫瘠的国库,至今,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人力资源上,两国都仍在承受着战争的后遗症。

国际社会对此战争的关注逐渐升温,由国际记者报道的战况引来了业界同行及外界的嘲笑,使得这场战争的荒诞性愈发凸显。

记者们尤其对双方军队挖掘战壕并进行传统的地面攻防战术表示难以置信,战争被描述成一场苍凉而低效的悲剧。

正是这场荒谬的战争,终止了两国民众的平静生活,带来了广泛的破坏和难以估量的生命损失。而两国军队施行的无差别轰炸不但没有让任何一方获得胜利,反而造成了基础设施的毁灭和数十万人成为难民的局面。农田荒废、家园凋敝,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立与国界:根本冲突的起源

从殖民时代开始,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这两个共享着许多历史和文化纽带的邻国,一直在为争夺自身的独立和权益而奋斗。

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少数未曾被殖民化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包括在19世纪时期的阿克苏姆帝国和更早期的埃塞俄比亚帝国,这些历史深深地根植于其国家认同之中。

相对而言,厄立特里亚经历了意大利和英国的殖民统治,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最终加入埃塞俄比亚形成联邦。

然而,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在合并后逐渐出现的理念与目标的不一致,尤其是在政治和文化自主权上的分歧,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当厄立特里亚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并入埃塞俄比亚成为一个自治省的时候,不少厄立特里亚民众仍有独立的渴望,这最终导致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紧张的冷战背景下,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茁壮成长,与埃塞俄比亚政府间不断擦枪走火。30年的长期武装斗争,标志着厄立特里亚在追求自身独立权利的艰难旅程,而这段历史同样牵动了国际社会的神经。

直至1991年,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的胜利使其实际掌控了厄立特里亚境内的权力,继而在1993年通过了独立公投,正式从埃塞俄比亚分裂出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尽管解放阵线的胜利看似为厄立特里亚带来了独立的黎明,然而其地理位置以及资源分配的特点却意味着它与生俱来的安全与经济挑战。

岂料,独立之后的边界划定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无清晰边界线的情况下,两国为了争夺那些未明确归属的地区加剧了紧张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