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消息证实,莫斯科音乐厅惨案已经水落石出,策划者的确是ISIS,他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雇佣了一批杀手,承诺每人给予100万卢布的报酬(折合人民币7.86万)。在行动开始时,每个杀手都已经到账了50万卢布。在实施行动时,这些杀手会拍摄视频传给ISIS,证明自己“正在干活”,然后ISIS的社交号同步上传了这些杀手传来的视频。而对于这些杀手的来源,则是ISIS联系自己线下的“熟人”和一些网络招募的精英人员。从作案现场痕迹以及视频资料显示,这些杀手无一例外都是专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装备选择上,这些杀手根据自己的“手感”选取装备,例如AK-12 Mod 2016,枪身喷涂了迷彩,安装了RPK-74的45发大容量弹匣。此外,凶手还自制了并联弹匣架,将2支弹匣上下并联。在上一个弹匣打光时,能快速切换到另一弹匣继续开火。而且,这些凶手的身法和战术协同动作很专业,狭窄走廊和过道时,是二人小组稳步突进。到了大厅时,则是多人配合控角,补缺射击死角。在观众反应过来有危险,四处奔逃时,这些凶手以点射和短点射击落单群众,驱逐其它观众到一个角落,然后才是连续开火。行动结束撤离时,面对即将舍弃的载具,凶手也知道布设诡雷,一旦军警盲目开门,手雷便会立即引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这些凶手的真实身份,现在基本已经可以断定,他们都是ISIS花钱雇佣的。这样的战斗手法和相貌特征,显然不是ISIS自身成员,多半都是前苏联解体后,各分散的成员国军队中退役的士兵。苏联解体后,大量装备被拆解售卖,军队也在裁员精简,许多老兵迫于生活压力开始重拾旧业,活跃在世界各个战乱地区充当“雇佣兵”。在多年的战斗生涯中,他们的战斗素养得到了强化。和荧幕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片不同,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有装备,如何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去改良这些装备。俄乌冲突战场上,大量雇佣兵涌入乌克兰,他们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打的俄军都不敢和他们近战。若不是泽连斯基现在拒绝给他们提供武器和保障,酬金也不发,使得大量雇佣兵离开,否则前线俄军会更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为雇佣兵在俄乌冲突中的优异表现,使得俄军后期放弃了近战原则,改为炮火覆盖和重磅航空炸弹空袭。这一方式使得雇佣兵伤亡率猛增,在既无收入也无供应的情况下,大量专业雇佣兵离开乌克兰,现在去的都是一些志愿者或身披乌军外衣的北约军队,质量大不如前。但此次这些人能够现身莫斯科音乐厅,的确给俄罗斯敲响了警钟。连自己首都都能被轻易渗透,凶手甚至能从容制定战斗计划,可见俄罗斯并未因为冲突爆发而集中精神,难怪会在乌克兰战场上打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