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藏友们都在抱怨,想参加高端拍卖太难了,人家名义上征集,真拿东西过去,派个年轻人随便说句“不符合参拍标准”就给拒绝了。各种小拍卖公司又几乎全是骗前期费用的。

但我要说:其实民间藏友想参加高端拍卖很容易,你信不信?当然有个前提,你的身份必须是买家,而不是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没参加过拍卖怎么行,我也尝试过几次,不过我不是什么有钱人,买的东西都是小玩意儿。

比如我曾在苏富比网拍,竞拍过一件道光粉彩,起拍价1500美元,最后3000美元出头拿下。付款方式是信用卡,然后会有专门的中文客服联系我,沟通拿货方式一般是用DHL国际快递,把藏品寄到香港(避税),自己去取。

也不太麻烦,就当去玩了一趟。我认识的一位藏家,还通过电话竞拍的方式,在佳士得买下一件喀什米尔蓝宝石戒指。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身份证明和信用卡的照片,还有心理最高价,客服会根据出价和藏家的信用消费记录,对比双方心理价,然后看看是否需要补充定金,拍下后流程和上面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德秋拍 同治青花缠枝莲纹盘 成交价:69000

如果你想参加国内的拍卖,那就更简单了,像什么嘉德、保利,只要和客服说明自己想参拍,马上就会得到无微不至的解答。毕竟你是去买东西的,谁还会和钱过不去呢?

拍卖的规则大家都懂,“传承有序”那一套嘛,我还是建议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玩家,去大拍卖行淘货,毕竟花钱买的就是那个合法的“拍卖纪录”。有了这个纪录,后面想再转手就没那么困难了。

然而,你自己在民间淘到的藏品想参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说白了,圈子不同不要硬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专家们在民间发现了无数国宝,填充了各大博物馆的空缺,创造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可自从《文物法》放开老百姓个人收藏古董的权利后,一切都变了,不是“上交”而是想“获利”,那么,你就触碰了那些人的根本利益!

艺术品投资和收藏不同,收藏是自己玩得开心就行,两耳不闻窗外事,管它值不值钱,爷乐意。但投资说白了就是个金钱游戏,一群投资客借着“古董”这个契机,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谁亏谁赚,就看谁的眼光更高,炒作的概念更广!

那些顶级拍卖行是盈利企业,不是搞慈善的,怎样把有钱人吸引进来不断参拍赚佣金,甚至拍自家的东西或者某些资本操作,都要有一个大前提:有强大的市场话语权,有钱人才敢投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怎么牢牢把握住这个话语权呢?很简单,垄断就行了。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高端圈子的人脉关系和利益纠葛,如果一个老百姓突然跑进来,说自己手上有精品,也想卖个几百几千万,无异于抢饭吃。你说,他们能答应吗?

于是某一天,收藏界的舆论就变成:民间全是假货,玩精品的都是国宝帮,专家们的鉴定水平”突然“急剧倒退,碰到一眼假还好说,碰到技术高超的,就用“馆藏论”、“存世量”等模凌两可的理由来拒绝。

民间假货确实多,盲目的藏友也数不胜数,但玩精品的实力藏家也不少,不然你怎么解释很多“捡漏”故事的发生呢?不过现在这种故事基本都发生在老外身上,什么英国男子地摊发现的瓷器是明代御窑,法国大妈家里的灯台是乾隆官窑等等。

因为只要是老外收藏,那就是“合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面天然就隔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已经不是真假的问题了,而是触及利益的根本问题。

不管什么样的精品文物,只要出自民间,甚至是盗墓出来的,在法律的框架下必须要给它上一个“合法身份证”,无法直接通过拍卖行卖掉。而是要经过掮客、文物贩子、中介等,先廉价转到富人手上,然后再通过某些手段到国外绕一圈“镀金”,这样就可以随便编个故事合法上拍了。最终获利者永远不会是普通收藏者甚至盗墓贼。

所以你看那些新闻,被抓的盗墓贼都苦哈哈的,干一件违法的事情最终却获得很小的收益,因为钱都被背后的文物贩子和老板赚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那些几千万、几个亿的天价成交,和民间收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别做那个美梦了。这也是现代文物流失堪比清代民国时期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量民间文物找不到出路,被文物贩子廉价买走然后经过多道程序“洗白”,变成了富人手上的天价拍品。

但民间藏家并不是盗墓贼、走私贩,只是偶尔在市场用眼力淘到了精品,现在却全被打上了“国宝帮”、“违法收藏”的标签,真叫个欲哭无泪。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各大网拍、二手平台火爆的原因,某微拍一年430多亿的成交额甚至比大拍卖行还高。既然你不带我们玩,那我们自己玩!未来的民间收藏网络市场肯定会变成主流,诸位一定要维护好,平台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再干知假售假毁灭信誉的事情了。慢慢从低端发展到高端,相信随着国家政策一步步趋向于让民间文物“活起来”,手上有精品的藏家,终将迎来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