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整顿,催收公司不敢上软暴力了,员工也挣不到什么钱了。

现在的收入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干得好一个月七八千,干得差五六千。

往日,月入两三万的盛况不再。湖南的催收公司也从去年的1000多家,暴跌至今年的100家出头。

一年前,国内最大的催收公司,湖南永雄,被警方立案,揭开了暴力催收的冰山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发后,董事长谭曼被没收了护照,限制出境,10000多人的公司瞬间跑光。曾经灯火通明的总部大楼,变得只有董事长办公室还有零星的灯光,配合警方整理调查所需的资料。

一年后的今天,案件基本尘埃落定,26名涉黑、暴力催收的员工正在走法律程序。

永雄也得以重新开张,但谭曼不敢再做催收了。

上月底,他正式宣布永雄将永远放弃催收业务,转行为其他催收公司提供科技服务,公司名也改成了“永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家要账公司能有什么高科技?

据说是永雄开发了一套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技术于一体的催收大模型。

好嘛!这年头连要账的都玩AI大模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掩藏在复杂科技名词背后的是永雄在自己与债务人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如果出问题那是其催收公司的事儿,永雄只负责提供意见、辅助他们追债,类似于顾问的角色。

曾经抓人的捕快,改做摇鹅毛扇的师爷了。

每当提起这次对永雄的调查,董事长谭曼总有点不服气,他认为永雄追债一贯遵纪守法,即使有暴力追讨的现象,那也是个别员工的行为,与公司无关。

遭此横祸是永雄业务做得太大,被他们追过债的有两亿人次,“得罪的人太多了,所以被污名化了”。

2017年-2019年是永雄追债业务发展的高峰期,每年利润有七八个亿,谭曼做起了“上市梦”,分别在新三板、港股、纽交所申请过上市,但募资的结果都很差,不及预期的一半。

投资人不看好永雄的原因,关键在于公司始终无法与暴力完全切割开。在合法前,没有投资人愿冒法律风险,投资一家处于灰色地带的企业。

连续三次募资失败,彻底浇灭了永雄的“上市梦”。谭曼从个人账户中拿了3个亿,以发红包的形式,补偿了先前投资永雄的战略投资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细节中不难看出,谭曼非常有钱,可以随手掏出3个亿的现金。催收的暴利程度,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金融机构会根据欠款的时长,按照不同的提成比例,把催收业务外包给永雄这类催收公司。追回一笔欠款的平均提成点有20个,个人与公司各拿一半。

据一位永雄前员工透露,只要不要脸,再使点小手段,做催收一年,挣个二三十万很正常。

不少永雄的老员工,工作了四五年便在长沙全款买了房。

有的老员工还自招团队,利用“团队的力量”追讨,成功率比单纯打电话的高出一大截。

对于这类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谭曼送房送车,像财神爷一样供着。

巅峰时,永雄养了17000多员工。一进永雄大楼,一层楼密密麻麻坐着上千催收员,他们对着电话怒吼、骂娘,各种难听的话都有。普通人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站一分钟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更别说天天在这里工作的员工了。

虽然真正涉黑的不多,但软暴力在催收行业很普遍。比如,催收员会冒充银行员工,给欠款人打电话,恐吓把他纳入征信黑名单;或冒充法院人员,恐吓对其刑事追责。

最常见的是短信、电话轰炸,一天给欠款人所在的公司打200多个电话,闹得整个公司尽人皆知、无法正常经营。没下限的还会骚扰欠款人的家人、朋友,把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再破坏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缺德的还会用欠款人的电话、地址,网购各种“到付”的商品。快递小哥送货上门后,欠款人一脸蒙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经过一年的整顿,催收公司不敢上软暴力了,员工也挣不到什么钱了。现在的收入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干得好一个月七八千,干得差五六千。往日,月入两三万的盛况不再。湖南的催收公司也从去年的1000多家,暴跌至今年的100家出头。

作为全国最大催收公司的老板,谭曼是正宗法学博士,曾做过十几年的律师,专门帮企业打追债的官司,久而久之变成了行业专家,才创办了专业的讨债公司。

其中的法律风险,谭曼一清二楚,所以成立之初,他就在公司内部设立了监察部,监管员工的行为。但几十人的监管部,无法有效监察上万名员工的行为,很快沦为形式主义。

在高额收益的催化下,员工屡屡越过红线,越来越肆意妄为,最终砸掉了整个行业的饭碗,只能说是活该。

作者: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