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发自 太仓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商用车新浪潮中的新玩家,正式走上前台。

正向设计,以造车为始,以自动驾驶为终

发布了两款新能源重卡,打造了一个技术生态联盟,一系列自研技术。

这就是零一汽车交出的最新答卷,用时:两年

两年间,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逐步攀升,智驾算法迭代升级,电动化、智能化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体验,重塑了市场格局。

现在,新技术给商用车也带来了新高潮、新体验。

商用车新势力,面向自动驾驶造车

零一汽车首场发布会,主要有三大部分:

  • 产品:两款新能源智能重卡
  • 技术:包括电驱系统、面向自动驾驶正向开发的线控底盘
  • 联盟:零动智卡,致力于构建重卡技术生态

首先来看惊蛰小满两款新能源重卡,都已经交付到了客户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交付,把车子卖出去、跑起来,再来开发布会,介绍“我有什么”。

零一汽车有什么?

先来看惊蛰用的,4合1电驱桥,提高了综合效率,延长了续航里程。

5合1集成热泵式管理系统,余热回收,降低15%能耗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合一高压控制技术和智能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进一步减少了运营成本,使同等电量下的续航能力更上一层楼。

双电机驱动系统,最大857马力,

第三代扁线驱动电机:14种动力输出模式,适应多种复合工况。

换挡无动力中断,综合电耗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用车,通过性,惊蛰的离地高度达到405mm,超过传统车油箱高度。

保险杠离地高度超过450mm,接近角大,更易应对复杂路况。

电池采用侧挂设计,重心低,显著减少了侧翻风险。

多重电池防护和高压系统防护,涉水防护能力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是小满,依然有着不错的通过性和能耗,车上采用自研VCU智能控制系统,支持全车OTA。

还有全域故障诊断、智能驾驶行为管理、电池分析、动能能量回收、电子围栏和服务预约等等功能。

两款车还都采用了无转动轴设计,结构优化和新材料的应用,让车体更轻更牢固,同类产品轻1-2吨。

技术不是摸不着的高大上,是看得见的真实惠。

首先购车门槛上,与乘用车不同,零一汽车直接进入了“电比油低”,交付的产品相比传统重卡要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日常用车成本,零一汽车的用户表示,曾经开柴油重卡,一天得烧“300块的油”,现在换了零一的车,用电一天花的钱还不到190元。

单车一年能省四万油钱,如果是整个车队,那降本更可观。

如果做短途货运,续航焦虑也没有那么大。零一汽车介绍,中短途正是目前重卡的主要用途,长途市场正逐步向铁路和水路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目前产品亮点主要是电动化,还不是无人卡车,但零一起步就面向自动驾驶做了准备。

中高端车型惊蛰,配备面向智能驾驶正向开发的线控底盘

零一汽车此前表示,线控是为将来新疆、内蒙古这些专线无人驾驶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卡车没有上路,但自动驾驶算法已经上车了。

以“影子模式”运行,收集数据,验证安全性,反馈调整。今年会升级至端到端架构。

除了新车新技术,零一汽车还公布了一个生态联盟

零动智卡,构建重卡技术生态,零一将提供开放的整车、控制、智能化、试验与测试技术。

举个例子,端到端架构,今年不只是零一交付的产品会上,生态伙伴的车也会用。

生态联盟也会共享供应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还有产品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场发布会,一口气拿出新车、新技术、新联盟。

从正式成立到今天,短短两年,零一汽车为什么能快速做出成绩?

零一汽车,从零迈向一

零一汽车,从零迈向一

零一汽车,成立于2022年3月,当年6月进行了天使轮融资,金额未披露。

去年8月中旬完成Pre-A+轮融资,金额1.4亿元人民币。

据透露,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首批车型量产、核心子系统研发与自动驾驶算法研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2月,零一的两款车型完成260万公里的测试和验证,在首场发布会前,也就是今年4月,零一的产品就已经交付到了客户手上,开始在路上跑了。

目前主要专注于中短途货运,面向新能源、自动驾驶,正向设计造车。

同时举起两杆大旗,谁是背后的扛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驾驶大牛X重卡资深老兵。

零一汽车联合创始人、CEO黄泽铧,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算法科学家,90后自动驾驶大牛,“无人驾驶三强”之一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硕士。他曾在通用汽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的无人车研发组专门负责DMS研发。
黄泽铧在图森任职副总裁,主要负责工程化及自动驾驶硬件任务。他是图森北美一号员工,在北美与侯晓迪搭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泽铧,代表的是零一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基因,而且尤其偏重工程化能力和落地。

零一另一位创始人、总裁张红松,是商用车行业的老兵。199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曾任北汽福田戴姆勒副总裁。2018年三一重工进军重卡市场,张红松加入担任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一重卡本身被称为商用车领域“黑马”,立项到上市仅381天,销量和行业影响力快速提升。而从无到有深度参与三一重卡,成为张红松最亮眼的履历。

张红松作为联创,带来的则是传统商用车行业的管理、制造经验。

自动驾驶卡车行业,零一汽车这样的创业班底搭配,是首次出现。

做自动驾驶为什么要造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和当前行业困境有关,包括黄泽铧和他的队友,此前在图森就意识到,自动驾驶卡车的主要矛盾或者说目前瓶颈,在硬件。

硬件的可靠性,比较低。

有的问题“根本推不动”,有前图森员工这样感慨。

此前也有从业者表示,AI创业公司,与传统车企携手造车,由于后者规模大、产研模式固化,很难形成有效配合。

其还评价零一汽车,这种创始人有自动驾驶背景的公司,做自动驾驶底盘能切中要害,加快自动驾驶卡车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当前,至少两年内零一汽车的重心还是造车,并且会专注国内市场。

未来肯定会进军全球市场,海外归来的黄泽铧对此很有信心,表示只要能拿下国内市场,“国外市场一点也不担心。”

有人将零一汽车称为:商用车的“蔚小理”,认为今天的商用车,来到了和十年前一样的时刻:

新势力开始崛起,传统车企将掉队,掉队者要许久才会幡然醒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并不是这样,新能源智能车在乘用车领域势如破竹,传统车企的寒气已经传到了商用领域,商用车老玩家已经开始有所行动。

留给商用车传统势力的时间,可能并不会像乘用车那么多,行业收敛的速度更快。

张红松认为,重卡的电动化不会像乘用车那样,逐步渗透市场。

而是会像一场洪水:当柴油重卡迎来换车高峰,电池价格进一步下降,宏观经济给运价施压,三者形成交汇点,中短途市场的新能源重卡,就会灌下来。

毫无疑问,广阔的市场,等待着零一汽车。